
杨度作为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已多为人知。
他在政治、历史、佛学和文学等方面的成就在《杨度集》《杨度传》《杨度研究论文选集》等多本书中已有详细记述,唯独书法方面的成就在文字书中难以表达,人们对杨度的书法造诣知道的较少。
《杨度书法作品选》,岳麓书社出版
杨度出生于湖南乡村,父亲善写文章,初通乐律,略懂绘画,曾在曾国藩营帐中做过文案。家中藏有较多的诗书和唐代书家名帖,这使得杨度幼年读书写字拥有较好环境。
十岁时,杨度父亲去世,由母亲执掌家政,家规极严,从旁督促其读书写字,这为他书法水平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杨度少年时临帖限于唐楷,十六岁时到伯父家求学,才开始接触到碑隶。三年后回湖南带回了《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等帖,从此与魏晋书法结缘,这也逐渐成为杨度书法的主要取向。
杨度在学书法、写书法的过程中,在吸取前贤精华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他的字体酣畅饱满,古拙厚朴,以形写神,非常耐看。他的作品疏朗开阔,大气磅礴,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可谓字如其人。他的书法艺术,即使在碑学鼎盛的清末民初的泰斗书坛中,也显现得底蕴深厚,风格独秀。
原上海书法协会副主席洪丕谟先生曾收藏了一幅杨度所书“屋小堪容膝楼闲好著书”楷书联,他对杨度书法和此联评论如下:“他的书法,融汉《张迁碑》和北魏诸碑于一炉,沉着质朴,很有功底……笔者藏有一幅楷书对联,字大近尺,很是气派。其书风格方拙而又本色,一点儿不着修饰的痕迹,流露他本性中质实恬退的一面。”这个评论是非常中肯且符合实际的。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图片的传播提供了极大方便。各种艺术创作、新闻照片和书法图片均在网络上便捷流传。
杨度的书法作品也已经大量上网,在网络上搜索就会立即发现数十幅杨度作品,在各大拍卖行的网页上也有不少杨度作品展示和成交记录。网络传播书法作品的局限性显而易见,大多呈现出无序状态,不能系统展现杨度书法全貌,难以探析其书法造诣。此外,网络图片有些像素太低致使字迹不够清晰,也有的字幅残缺不全、质量欠佳。
有鉴于上面所述,为尽可能保存杨度书法作品全貌,展现其深厚的书法造诣,湖南大学杨度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将《杨度书法作品选》专题立项,由笔者与雷树德、夏金龙三人共同搜集杨度书法作品,加以整理与编辑。
本作品选字幅图片来源多处:有些图片直接拍自杨度手迹后加以编辑而成,如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馆、湖南图书馆、湘潭市博物馆、湖南大学图书馆、北京市档案馆以及杨度亲属等处保存的作品原件;有些图片则从网络下载后进一步处理而成。
杨度的一生,特别是其晚年曾一度以鬻字卖文为生,留下的墨迹数量众多,流传也很广。
本作品选搜集到的杨度书法作品有一百余幅,在整理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辨别作品真伪。为尽量去伪存真,我们在请教书法专家的同时,采用比较分析法,在可疑图片的笔画、字体结构和书写风格等方面与其他相近的字幅仔细比较分析。如果疑为伪造,则即使字迹清晰,幅面干净,也坚决不选入本作品选中。遇到同一诗句有几幅不同的杨度墨迹,取用其中一幅完整和清晰的作品,力图保持书法作品的高质量。
作为杨度的后代,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整理其书法作品,展现其艺术成就,以贡献给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本书为杨度书法作品的精选,采用彩色高清印刷出版,每幅图片经过精细处理,还配有文字说明,使读者对作品内容和人物事迹能多一点了解。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前夕,杨度逝世于上海,本作品集也是对杨度逝世九十周年的一种纪念。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得到书法爱好者和研究学者的喜爱和欣赏。
杨度长孙、湖南大学杨度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杨友龙
2021年4月 年90岁
本文为岳麓书社《杨度书法作品选》序言一,作者杨友龙。
《杨度书法作品选》
作 者:杨友龙 雷树德 夏金龙 合编
定 价:¥98.00
本书为近代政治家、书法家杨度的书法选集,是在湖南大学杨度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的支持下,由杨度长孙杨友龙先生、湖南图书馆雷树德先生及湖南大学杨度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秘书长夏金龙先生共同编选而成。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中堂、条幅、扇面、对联、题字、书信、日记等多个部分。本书收集的作品中有许多是从未发表过的,如北京档案馆提供的《杨度日记》手迹、湖南图书馆和湖南大学图书馆提供的部分馆藏品、杨度长孙杨友龙先生提供的部分家传墨宝等等。
本书的出版,将对研究碑隶艺术在清末民初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有难以替代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也可以从中窥见杨度的书法艺术特点,以及呈现其书法作品中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