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壮心不与年俱老,为霞亦能照晚晴。——记采访金牌教练冠军名师纪蕴奇

壮心不与年俱老,为霞亦能照晚晴。——记采访金牌教练冠军名师纪蕴奇

纪蕴奇,现任中国国际象棋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中心主任兼主教练。

作为岛城国际象棋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纪老师先后担任过青岛市国际象棋协会秘书长、青岛棋院院长、青岛市国际象棋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棋协副秘书长等职务,并荣获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岛市高级专家协会会员等称号。

VIPCHESS:纪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您作为青岛国际象棋界的元老级人物,可以说见证了岛城国际象棋从无到有,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发展历程,那么,最初是什么样的机缘使您接触并喜爱上国际象棋的呢?

纪蕴奇:其实我最开始是喜欢音乐的,小的时候我拉过小提琴、中提琴,吹过巴松管。我也在我们当时文化馆的乐队里边儿干了接近有十年的时间。我20岁那年考上了北海舰队文工团,但因为父亲曾经被打成右派,所以政审没过关。也就是说,在那个年代我永远无法进入专业团体,在乐器演奏那个领域是没有前途了。

那么后来为什么就转向国际象棋了呢,首先我本身中国象棋下得还不错,也在青岛市的比赛里拿过很好的名次,后来接触国际象棋就说来话长,完全是天赐的机缘了。从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青岛外贸通过船运每年出口很多国际象棋到前苏联、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为了预防在装船时货品摔坏,每次都会多存一些备用棋,时间久了就积压下20多万副各式各样的精美国际象棋。

1978年青岛外贸以每副3元的价格内部销售这些库存,一次性买12副就可以得到一个像28寸行李箱那么大的松木箱子。我下中国象棋的朋友李根才先生当时在外贸工作,他第一时间告诉了我这个消息。当时为了得到那个很好的松木包装箱我就买了很多箱棋,然后也介绍身边的亲戚、同学、同事去买棋。因为价格比较便宜,又适合家庭当艺术品摆设,同时棋盘还可以用来做茶几桌面,大家都特别喜欢。

家里买了那么多国际象棋以后,我就想弄明白这个棋应该怎么下。那时青岛懂国际象棋的没有几个人,市面上也几乎没有这方面的书籍。我跑了很多书店,终于买到了一本国际象棋竞赛规则,参照这本书我学会了走法。这时我发现中国体育报每隔半年左右会刊登一篇国际比赛的对局,我如获至宝地捧着报纸每天琢磨,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就这样,我开始迷上了国际象棋,并且开始寻找同好一起体会下棋的快乐。

壮心不与年俱老,为霞亦能照晚晴。——记采访金牌教练冠军名师纪蕴奇

(与国家队教练徐俊先生及学生

卜祥志、姜昕、胡艺在训练中)

VIPCHESS:众所周知,您曾经免费教授国际象棋十余年,学员遍布岛城内外,教学成绩斐然,“金牌教练”的美誉家喻户晓。那么您是怎么从一个「国际象棋爱好者」转变成「培养冠军的教练员」的呢?

纪蕴奇:那时候身边认识的人里只有我的中国象棋朋友王荣军先生和李根才先生会下国际象棋,于是我就时常找他俩对弈。但他们不可能每天都有时间陪我对局,棋瘾上来了,我陷入没有对手的孤独和焦虑中,为了能找对手一起下棋,我突发奇想:别人不会,我可以把他们教会啊!于是我开始免费在区少年宫办起了国际象棋训练班,棋瘾上来可算是有了解药。可我没想到的是后来一教就是几十年,我的学生们有一大批陆续成长为青岛市国际象棋的后备人才,不断在各级比赛里名列前茅,比如曾在省少年赛上获得冠军的朱广顺、孙超、张磊、苏雪梅、王青伟、王莉、济南市冠军秦北航、青岛市冠军王长青等等。看到他们陆续取得好成绩,我真的是内心充满了干劲和豪情。从那时开始,我就认定国际象棋是我为之献出热情奋斗终生的事业了。

壮心不与年俱老,为霞亦能照晚晴。——记采访金牌教练冠军名师纪蕴奇

(与学生王青伟、苏雪梅参加全国赛留影)

壮心不与年俱老,为霞亦能照晚晴。——记采访金牌教练冠军名师纪蕴奇

VIPCHESS: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没想到为了能培养“”对手”可以一起对弈,最后竟然为青岛的国际象棋输送了这么多的后备人才哈,看到您的很多学生现在成为推动祖国国际象棋事业发展壮大的中坚力量,您应该也倍感荣耀吧。万事开头难,作为众多拓荒者之一,青岛国际象棋发展历程中的每个瞬间您都有所参与,有哪些历史时刻令您记忆犹新,可以分享出来以供今人了解并铭记的呢?

纪蕴奇:那个时候免费教学对我来说不是问题,最现实的困难是没有国际象棋相关比赛,家长对这个就没有什么长久的兴趣,孩子们也缺少锻炼的平台和竞技的刺激。

为了不流失这些学棋的孩子,我还需要做很多的辅助工作,我隔三差五就去跑那些体育主管部门,申请组织国际象棋比赛,也经常开展一些以少年宫名义的国际象棋宣传和互动活动。所幸的是我的努力没有白费,青岛市首先恢复了区际间的国际象棋对抗赛和面向全青岛市的比赛。这时我想到单纯局限在市各区搞比赛,推动起来受众面、影响力也十分有限。于是我又去省级主管单位进行普及宣传,提要求、做工作,希望省级单位牵头搞更大范围更多受众参加的国际象棋比赛,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有兴趣、有潜力的人加入我们,共同学习。

记得是1984年的时候,我们的男棋手们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国际象棋男子团体赛,可我有很多女学生,她们的棋艺也毫不逊色啊,我想争取让她们也能参加这个比赛,于是就极力给省体委的领导们推荐,希望能让我们女子队也能参加全国团体赛。在我的多番游说下,省里最终同意我的女学生苏雪梅、王莉、张明组队参加第二年的女子团体赛,这是山东省历史上第一支女子国际象棋队!我高兴的三天没睡觉,这个兴奋劲儿真的是毫不夸张。

1989年,在时任青岛市广播电台台长姜幼年先生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参加了第一届全国广播杯国际象棋比赛。1992年我们的青岛市国际象棋协会成立了。协会成立后,在主席姜幼年先生的带领下提出了“大家都来学国际象棋”的口号,举办了广播和电视的国际象棋讲座,由我来撰稿,我的学生苏雪梅主讲。同时也办了多种形式的国际象棋训练班,从娃娃抓起,在全市50所中、小学、幼儿园里免费普及国际象棋,组织各阶段的青少年和成人参加省市和全国比赛。通过这些大小活动使学习国际象棋的人数逐年上升,使青岛的国际象棋运动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机制,更多更快地培养出了一大批有发展潜能的少年棋手。

1997年在青岛日报社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青岛日报社国际象棋队。次年国象协会和日报社共同创办了64格国际象棋专业网站,成为国内最早开始国际象棋网站专业化宣传的团体之一。

1999年,我们在匈牙利建立了第一个海外训练基地,十四岁的学生卜祥志成为第一个到国外训练的中国小棋手……

壮心不与年俱老,为霞亦能照晚晴。——记采访金牌教练冠军名师纪蕴奇

(与学生卜祥志在匈牙利参赛留影)

这些成绩大大鼓舞了我们这些国象人,让我们有信心投入更大的精力去做这件事儿。我当时想:“不管做什么事儿都应该持之以恒,朝着一个个目标前进,好好地用心去做、持续去做,才有可能做好。现在,我看到了阶段性的成果,我对国象事业的爱意更深了,干劲儿更足了!”

VIPCHESS:2004年您受邀去美国讲学,人生已是荣耀满身的阶段,却能毫不贪恋既成的温床,敢于走出国门去向一个语言不通、习惯迥然的异国他乡,非常令人钦佩。在美国执教期间,您收获了美国国家大师National Master称号,培养出了美国城市冠军、州冠军和两名美国冠军。那么在执教和游历过程中您觉得有哪些先进的经验和模式可以供国内同业者借鉴和改良的呢?

纪蕴奇:不敢当啊。当时美国那边的国际象棋组织一直邀约,非常地热情和真挚。我当时看到青岛乃至全国的国际象棋发展已成规模,年轻的一代已经长成,又考虑到国际象棋在欧美国家普及度更高,内心就想要换一种环境,去见识一下它们是怎么培养和训练棋手,怎么组织一场比赛的,于是我就去了纽约。到了美国之后,真正见识到了国际象棋的全民普及度,可以说是人才济济,高手如云。我非常享受这种氛围,很快通过教学和观赛,找到了最初学习国际象棋的那份好奇和热情。

幸运的是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再次培养出了两位全美青少年国际象棋冠军,之后又通过网络授课培养出了一名西班牙青少年赛冠军。这些成果一方面让我对异国授课这件事增加了信心,另一方面也积累了更多针对学员个性化教学的样本经验。

壮心不与年俱老,为霞亦能照晚晴。——记采访金牌教练冠军名师纪蕴奇

(与获得全美10岁组冠军的学生爱诗丽·薛)

壮心不与年俱老,为霞亦能照晚晴。——记采访金牌教练冠军名师纪蕴奇

(与获得全美12岁组冠军的学生凯西·吴)

另外,我闲暇时间一有机会就去美国的各大国际象棋比赛观赛,我发现美国的赛制非常灵活,在像全美公开赛这样的大型比赛中,参赛者可以根据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选择参加9天9轮、8天9轮或者7天9轮甚至6天9轮的比赛。开始6轮的比赛时间不同,分为一天下一轮的慢棋和一天下两轮的稍快棋。从最后三天开始,前面天数不同的选手均已下完前6轮的比赛,根据得分汇合到一起来编排最后三轮的比赛。最后三轮都是慢棋,最终计算出个人九轮的成绩。同时在比赛中还搭配有快棋赛、超快棋赛、双人小团体赛等近十种形式多样的小比赛等,有点像一个国际象棋运动大会。美国的青少年全国赛有多达六、七千人参加,场面非常壮观。我觉得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VIPCHESS:今年回国后,您受邀参加了“首届青岛国际象棋元老赛”和“陆家嘴杯·首届全国国际象棋元老赛”,宝刀不老双双夺冠,当您和当年一起战斗的老朋友们共聚一堂,对坐弈棋,畅叙友情,内心有什么感怀可以跟我们讲一下吗?

纪蕴奇:我的教练生涯从1978年到现在已经有40个年头了,在这个人生跨度里,国际象棋已经成为我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我的朋友们总说:纪老师,您和“老”这个字儿永远不沾边儿。身上永远充满了朝气和干劲,比大小伙子的精神气儿都足。我感谢朋友们的谬赞,我想这是老天爷给予我的厚爱,让我可以有一份为之持续发力的事业,激励着我不断地紧跟时代、积累经验,可以为了国际象棋事业不断发光发热,跟我们的学生们一起在国际象棋的海洋里继续徜徉,争取为祖国的国际象棋事业重添新彩,再铸辉煌!

壮心不与年俱老,为霞亦能照晚晴。——记采访金牌教练冠军名师纪蕴奇

(与中国国象协会主席叶江川先生在全国元老赛上)

(纪蕴奇老师专题纪录片视频)

转自起点思维教育工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