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中国传出去,遍地开花后回到中国,花纹钢技术游记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掌握了折叠花纹钢的技术。大陆古代有许多关于花纹钢宝剑的文献佐证,如《越绝书》记载,干将、欧冶子铸龙渊、泰阿、工布三剑:“欲知龙渊,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欲知泰阿,观其(金瓜)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金瓜)从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绝。”所谓“金瓜”,即指剑身上的花纹,而高山、深渊、流水,都是花纹的形状。

从中国传出去,遍地开花后回到中国,花纹钢技术游记

匠人工坊折叠锻打花纹钢刀

但后来秦始皇“收天下之兵”,六国铸剑师死的死逃的逃,尤其是吴、越、楚三国,当初是名剑集中产出地,掌握着最先进的花纹剑锻制技术,从那里四散的逃亡者分别来到了日本、马来群岛和波斯、印度,并将源自中国的锻剑术发扬光大,而在中国花纹钢刀剑却日渐式微。

这种说法,见于亚洲古兵器学家周纬的古兵著作,《亚洲古兵器图说》:

“亚洲古兵器之优良甲于天下,至今尚名垂不朽,且可实用,迥非欧美白刃之所能抵御者。推其来源,实以中国三代铜兵及战国时吴之干将、越之欧冶子所铸之花纹刃铜兵及铁兵为其始祖。……而伊斯兰诸族之大马士革平面花纹刃、马来诸族之焊接帕莫糙面花纹刃以及日本之暗光花纹刃乃先后并同时称雄于世,至今名垂不朽焉。"

从中国传出去,遍地开花后回到中国,花纹钢技术游记

这种说法的确有一定依据,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花纹钢锻制技术确实极为兴盛,而且同时期他国并没有相关的痕迹,直到秦汉以后,西亚东亚东南亚的花纹钢技术,才像雨后春笋一样陆续冒出头。日本的刀剑名家和历史学家均承认,日本最初的刀剑制造技术来自于中国、朝鲜,而朝鲜的锻剑术是源自中国。

从中国传出去,遍地开花后回到中国,花纹钢技术游记

按此思路,现在闻名于世的“世界三大名刃”,实际上就是中国花纹钢技术遍地开花之后,在伊斯兰诸族、马来诸族,还有日本被很好本土化之后的产物。为什么各个地区民族都不约而同选择了花纹钢?这是因为,花纹钢如岩石层理一样深入内部的花纹,不只是花架子,而是在当时的冶金水平下,刀匠为刚柔并济钻研出的最好出路。在古代,许多高品质的刀剑都是选用花纹钢制作的。

从中国传出去,遍地开花后回到中国,花纹钢技术游记

世界第一名刃,大马士革平面花纹刃,刀刃表面呈现黑白相间,细如发丝的卷曲花纹。这种花纹是钢铁冶炼时自然形成的,是钢铁内部组织产生结晶的结果,其花纹形状是人工无法控制的,称为天然花纹钢。结出这种花纹的基本上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亮色花纹是纯的雪明炭铁,它的硬度甚至可以超越玻璃,暗处花纹属于沃斯田铁和波来铁,韧性很好。在韧性好的波来铁里均匀散布着比玻璃还硬的雪明炭铁,使大马士革刀上不仅具有异常锋利的刀锋,而且也拥有了坚韧不易折断的刀身。

从中国传出去,遍地开花后回到中国,花纹钢技术游记

锻制大马士革刀的天然花纹钢被称为大马士革钢。大约在北魏时期,由波斯传入中国一种花纹钢,当时被称为“镔铁”,有专家认为这就是进贡来的大马士革钢。到了元代,蒙古军队西征一路烧杀,一度攻破大马士革城,一城大马士革工匠被作为随行俘虏带回中原。元朝工部下设有镔铁局,就是专门负责炼制镔铁刀的。兜兜转转,花纹钢锻制技术又绕回了中原。匠人工坊的前身,民国时期保定上谷刀坊,即由匠户后人创办,专门打造雪花镔铁刀剑。当时在北平也称折花钢。张勇是上谷刀坊第四代传人,继承刀坊之后更名为匠人工坊,致力于挖掘传统折叠锻打花纹钢工艺,现在已经原创开发了几十款“新中式”折叠锻打花纹钢刀。

从中国传出去,遍地开花后回到中国,花纹钢技术游记
从中国传出去,遍地开花后回到中国,花纹钢技术游记

现在大马士革钢是一种被泛化的称呼,几乎等同于花纹钢,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它仍然比任何其他类型的钢材都更受收藏家的青睐。不过现代市场上的大马士革钢质量参差不齐,需要仔细辨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