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满洲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小年

满洲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小年

(此图为富察茂林设计)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是满洲人的小年。

我现在还是在海南,我问几个当地人,他们讲不知道什么小年,也不过小年。过去一般说法是,北方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南方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现在网络发达,据网络普查各地习俗,五花八门,说法很多,江浙沪地区是在除夕前一天,四川贵州是在除夕夜,南京等地则是在正月十五。还有一些地区就没有小年的说法。

一些地区民间流传不同说法,如“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意思是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也有的说下九流和戏子是腊月二十五过小年。

不仅各地汉族的小年说法分歧很大,蒙古族的小年也是不统一的,蒙古族有“黎民二十三 台吉二十四”之说,“台吉”是过去蒙古贵族一个称号,如我们的太宗名讳皇太极的太极和台吉就是一个词。意思是蒙古一般牧民是二十三过小年,而贵族 二十四过小年。

现在一些地区的满族组织,除了组织过自己族庆颁金节,还有就是过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如湖北荆州满蒙节庆筹备组就是一年一般组织两个节庆,一个是颁金节,一个就是腊月二十三的小年。

满洲旗人认为,如果说过年,广义上从进入腊月就开始了,具体办活动,至少也是从腊月初八的腊八节就开始。这广义的过年里,有两个高潮,一个就是腊月二十三小年,一个就是从大年三十除夕到大年初一。

现在说小年,主要内容是送灶王爷,但从源头讲,内亚民族信奉萨满教里的火神祭祀,至今蒙古还保留这个习俗,而满洲只将火神崇拜保存在神话传说里面。满洲的创世神话《天宫大战》里就保留了火神托亚拉哈女神的形象。古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走火种,成为火神。满洲火神托亚拉哈女神有着近似的神话传说,她私盗天神阿布卡恩都里的神火,她本来是美貌女神,但运火过程中,烧毁身体各部位,最后变成怪兽的形象。

满洲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小年

这是蒙古腊月二十三的家庭内过小年的图画

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族地区的自汉武帝开始,定的正月初一为大年。满洲地区的古国扶余国就是以殷正月也就是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大年。满洲地区以正月初一为大年,至早也是到夫余国后期,高句丽建立以后。

要说满洲地区历史和文化,要明确满洲具有多元文化,即有夫余国、高句丽等城市文化,吸引佛教和中原的农历。但严格说,扶余国和高句丽都是各部保存很大自治,保存自己文化,类似是封建社会的联邦。渤海国时候,北方各地也是保存很大自治,甚至对外的外交和商贸活动,各地都会派出自己代表,代表各自利益参加。大金国梦安谋克内部也是具有很大自治权利。即使到后金国,早期的八旗的各旗都具有很大自治权,类似是封建社会的联邦。

看现在保存的满洲说部,如《乌布西奔妈妈》,反映出居住黑龙江等地的东海女真人一直使用古满洲自己传统历法,没有引入外来佛教等文化,一直保存萨满等文化。火神崇拜,一直持续。

满洲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小年

这是墨林格格的满文书法小年。

满洲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小年

墨林格格的满文书法:二十三,糖瓜粘。

满洲人现在虽分散居住,各地的民俗出现差异,但小年时间上则是高度统一,就是腊月二十三。民间谚语有“旗三民四”、“官三民四”或“兵三民四”“军三民四”的说法。所说的兵、军,因满族全民皆兵,故即指满族,清朝的官也指满族的风俗。所以通过这些民间谚语就能看出,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是满族人的特色。北方自辽金以来,就是北方民族和汉族混居的地区,北方的习俗受北方民族影响很大,所以北方汉族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应是受到满洲人影响。

满洲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小年

(富察茂林制图)

满洲人为何选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是来源于满洲的数字理念。古满洲人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现在的身份证的最后一位数,也是以奇数为男,偶数为女,古今中外,这点是统一的。因为满洲地区寒冷,自古满洲人就有祭日拜日的传统,契丹人的住房就不像汉族传统的坐北朝南,而是坐西朝东,就是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女真人建立的大金国,当时使用的军旗和国旗,都绘有太阳。所以满洲人重大活动的节日都是在奇数日期里过,如满洲人的族庆颁金节就是农历十月十三日。所以小年也定在奇数腊月二十三过,比汉族传统早一天过。汉族历史上就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却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流连,家有杯盘丰典祀”。此诗就可以证明汉族人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居住在南方的满族同胞还坚持按腊月二十三的满族传统过小年,如荆州的满族同胞有个荆州满蒙节日筹备组,每年过的节庆就是两个,一个是满洲人族庆颁金节,日期是农历十月十三日,另一个就是腊月二十三的满族小年,两个重要的民族节日,都选在阳数,尾数都是三。想想,当年老罕王也是以十三副铠甲起兵,这些数字,是否有点巧合?

满洲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小年

满洲人由火神崇拜转到灶王爷崇拜,是生活方式的转变,就早期的满洲,入关前,有火神崇拜,但日期并不是在今天的小年。只有入关后,才逐步转型,用农历,过小年,把火神崇拜转移到灶王爷崇拜。

那么这位灶王爷是哪的人?老北京人中有一段民间传说,北京的民间谚语有“灶王爷本姓张,家住顺义张各庄。”顺义区有关方面已经将这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成功注册为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顺义还把灶王爷的形象改编成评剧搬上了舞台。

满洲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小年

关于灶王爷传说是:张生很富有,娶的妻子很贤良,但因不能生育,张生就把妻子休了。另娶的是好吃懒做的女人,最后这是败家娘们,家全败光了,那女人也死了。张生四处乞讨,最后来到前妻那,前妻已经是个大富豪,张生羞愧难当,就扎进灶台自杀。死后上天,向老天承认错误,老天就让他当了灶王神。

这张各庄村在契丹人统治的时候,开始有人定居,可能原始居民是契丹人。清军入关,这里划归旗地6亩,设把总一位。最早就是叫张浩的负责,所以说这里主要就是旗地,有姓张的旗人负责。因为这村的原著民就是满洲人,所以张各庄村现在是满族村,享受民族村的待遇。这里出的灶王爷当然是满洲人。

小年的主要食品糖瓜和关东糖是满洲人传统食品

满洲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小年

祭祀灶王爷用什么?因满洲人自己是爱食肉的民族,平时吃大鱼大肉多了,有点腻了,今天就换换口味吃素,满洲人爱吃甜的爱吃粘的,于是想这位灶王爷也是咱满洲人,所以就上供满洲人爱吃的糖瓜和关东糖。

汉族历史上是用黄羊、豚酒等牲醴慎重的祭拜,是有肉的。到了宋朝开始有了叫「胶牙饧」的灶糖。但汉族地区本是没糖瓜和关东糖的。糖瓜和关东糖是因为形状不同,而出现不同叫法,糖瓜是瓜状,关东糖是长条。通过关东糖的名字也可以知道。中原有甘蔗糖,而满洲没甘蔗,满洲人要吃糖,就是用麦芽熬成糖,也有用天菜熬糖的。因过去满洲也叫关东,所以笼统就叫关东糖。因八旗军队被派到各地驻防,满洲人的糖瓜和关东糖也流传到全国。

按过去说法,灶王爷是一家之主,家里什么事情都瞒不过他。小年这天,他升天到天神那儿禀报时,如果做了违反满洲传统禁忌的事,会折阳寿的。所以请他吃糖瓜,让他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灶王爷的嘴不让他多说之心。北京有这么一句歇后语:“灶王爷升天——好话多讲”。

满洲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小年

我们的民俗专家富察晨枫总结归纳出我们民族过小年的流程。

满洲族的先民们 自古以来就生活在广袤的白山黑水之间 ,在渔猎和农耕生产与生活中 ,逐渐的形成独特的过大年年俗 。

腊月二十三,是满洲人的传统节日 ——小年 。有一种说法,是清朝入主中原以前,是不过农历年的。入关后 ,满洲人使用农历,才开始过小年了。

早前,还没有到腊月 ,家家户户都打完了场,称作“关场院门儿”。关东大地也进入了冰天雪地的严寒季节 ,农村人也同时进入“猫冬”期。因为天气寒冷 ,各家各户喂养的年猪 也因为气候的寒冷 停止或者缓慢生长 ,进入腊月 ,各家各户开始 “杀年猪”了。杀年猪的人家都要找些亲戚朋友 或者是街坊邻居来家里吃年猪肉 。其剩下的猪肉切成方块冻了以后放入大缸等容器内,将容器口封好,已备过年期间来客人和家人食用。

过了腊月十五,各家进入“忙年”阶段。这一阶段 家庭主妇是最忙的 人,一冬天他们把家里人的衣服 做好 ,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忙年 。包“黏豆包”,撒年糕、刻“样子饽饽”,有的家庭主妇还把鸡、鱼或肘子等菜肴做好冻上储存起来,以便过年期间随用隨拿图个“爽手”,以防客人来丁措手不及。

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必须要做的事情有两件 :第一件事 房间大扫除 ,人们称作“扫尘”,要把整个房间仔细打扫一遍 。因为“尘”与“陈”同音,意味着要把成就的东西扫掉 ,迎接新的一年 。

“扫尘”的日期不是固定的,要看“打春(立春)”的日子是年前还是年后,如果是年前打春,就要在小年之前扫尘,如果是年后打春 ,可在小年后扫尘。

过小年的这一天 第二项工作是“祭灶”。满族人多在北灶台的北墙上,置放一个灶王神龛。前边说了,老北京人流传灶王爷是顺义张各庄人,那现在是满族村。还有的说灶王爷来源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商纣王的帐前大将张奎的形象,张奎在与周武王姬发对阵交锋中被周武王的军师姜子牙擒获后斩首,死后被姜子牙封为“灶神”,也称作灶王爷。所以民间顺口溜说:“灶王爷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枪,上天言好事,回家降吉祥。”

从那时候起 ,中原的汉人们开始供灶王爷了,人们怕他一个人在凡间寂寞,不知道什么人从中做媒(可能是找的婚姻介绍所吧)给配了一位灶王奶奶,取名叫高兰英,我感觉东北女性叫这样名的多。在一张六开大小的纸上,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危襟正坐,供板上放有一个“善”罐一个“恶”罐。这是玉皇大帝派往人间监视各家各户的监察员 ,他要把他承包的这户人家所做的善事和恶事分类对号入座地装进善罐和恶罐内。有一种说法,这灶王奶奶嘴馋,爱说闲话,有过去老太太的特点,所以供灶糖,就是给灶王奶奶的,避免她上天后说闲话。

小年这天晚饭后是灶王爷向玉皇大帝述职的日期 。在厨房中北灶台前放一桌子,桌子上放置香炉 、腊台以及供品。家中的男主人站在凳子上,小心翼翼 将旧的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纸盏揭下来,並用“灶(糙)糖”在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嘴上反复揉抺几下,意为别人见到玉皇大帝后嘴要甜一点,然后放入灶中烧掉。同时烧掉的还有用高粱秸扎成的梯子、小马和公鸡,象征着灶王爷从梯子登上烟囪口骑着马,手提着“善”与“恶”两只罐子升天而去,公鸡是灶王爷途中“打尖”所食用。一切准备就绪 ,男主人跪在祭桌高合手祷告: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枪,手提善恶罐,上天见玉皇 ,好事要多说 ,坏事少张扬 !祷告完毕 ,点燃香烛,行跪拜磕头大礼,整个“祭灶”过程结束。

作者富察春兵

满族文化网原创文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