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iSCSI 技术介绍汇总

  1. iSCSI介绍

(iSCSI = 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是由IIETF开发的网络存储标准,目的是为了用IP协议将存储设备连接在一起。通过在IP网上传送SCSI命令和数据,ISCSI推动了数据在网际之间的传递,同时也促进了数据的远距离管理。由于其出色的数据传输能力,ISCSI协议被认为是促进存储区域网(SAN)市场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IP网络的广泛应用, ISCSI能够在LAN、WAN甚至internet上进行数据传送,使得数据的存储不再受地域的现在。

iSCSI可以实现在IP网络上运行SCSI协议,使其能够在诸如高速千兆以太网上进行路由选择。用户可使用标准的千兆级以太网传输协议,通过Cat5线缆和任意的交换机产品,将服务器与磁盘阵列连接在一起,并且能够提供接近FC SAN的性能。

iSCSI集SCSI、以太网和TCP/IP等技术于一身,支持iSCSI技术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能够直接连接到现有的IP交换机和路由器上,具有低廉、开放、大容量、传输速度高、安全等诸多优点,最适合需要在网络上存储和传输大量数据的应用环境,比如广电视频制作和媒资系统,视频监控系统,IPTV系统,数据备份系统,以及许多的对IOPS和带宽性能要求不是还很高的数据库存储系统、大容量文件存储系统。

企业存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早期大型服务器的 DAS 技术(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附加存储,又称直连存储),后来为了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及管理安装上的效率,因而有了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局域网络)技术的诞生,SAN可说是 DAS 网络化发展趋势下的产物。早先的 SAN采用的是光纤通道(FC,Fiber Channel)技术,所以在 iSCSI出现以前, SAN多半单指FC而言。一直到iSCSI问世, 为了方便区别,业界才分别以FC-SAN及 iSCSI-SAN 的称呼加以分辨。

存储技术的进步并不仅仅只体现在一个 iSCSI 概念上,传统 ATA 技术的发展产生了SATA,传统 SCSI 技术的发展产生了 SAS,存储管理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虚拟存储和内容存储技术。即便是 IP 存储领域本身,也还包括 FCIP、iFCP 和 iSNS 等几个方向,iSCSI 技术只是其中较早成熟的一个罢了。iSCSI 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于其对成熟的以太网络的借用,这种借用体现在实施成本和管理维护的难度方面。

  1. 两大推波助澜的关键促因

SNIA(存储网络产业协会;The Storage Networking Industry Associate)于2003年 2 月正式制定通过了 iSCSI 标准。业界莫将此标准化视为 iSCSI发展历程中的最关键因素,自此开始,有愈来愈多的厂商开始进一步开发合乎业界标准的相关产品。

在 iSCSI 的发展过程中,除了正式标准化具有重大意义外,微软紧接着在 2003 年 5 月宣布在 WinServer 2003  中,正式支持 iSCSI 技术,并提供 iSCSI Initiator驱动程序的下载。

微软这项作法,带动了整个 iSCSI 业界的发展。

对于 iSCSI 的未来发展,诸多厂商都认为 SAN与 NAS 的整合会是一大趋势。此外随着40G Ethernet的到来,iSCSI的理论带宽将会攀升到 40Gb 的极速,那么即使未来 FC 提升到16Gb,速度上也仍然不是 iSCSI 的对手。

  1. iSCSI产品介绍

iSCSI产品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三个类别:起始端产品、连接件产品和目标端产品。

    1. 起始端产品

是指主机中的总线适配器和协议转换软件,这些产品的作用就是提供主机端的 iSCSI 连接功能。一般情况下,iSCSI技术可以通过安装协议转换软件,在主机端实现。

即在主机上安装普通的以太网络适配器,并安装驱动程序,然后再安装协议转换软件,这样这片普通的以太网络适配器就可以支持 iSCSI协议了。目前比较流行的此类协议转换软件主要来自 IBM 公司和 Cisco 公司。当然,纯软件的 iSCSI 协议转换效率比较低,而且占用了主机的 CPU 资源。所以在一些性能要求比较高的环境中,可以选择带有 iSCSI 协处理功能的专用 iSCSI 适配器。几乎所有的传统 FC 适配器厂商,都可以提供这种类型的 iSCSI 适配器。此外,一些传统以太网络适配器的厂商也在进入这个产品领域,Intel 公司就已经推出了自己的 IP存储专用适配器,其性能与 FC 适配器厂商的产品已经不相上下了。

    1. 连接件产品

是指连接主机到存储设备的设备。这类产品又分做两种:提供 iSCSI 到iSCSI连接的设备,以及提供 iSCSI到 SCSI 或者 FC 的连接设备。目前 iSCSI 到 iSCSI的连接设备相对较少,这是因为,毕竟 iSCSI技术刚刚正式问世,其产品的覆盖范围有限,而且就基本技术原理而言,iSCSI 到 iSCSI 的连接,在通常情况下都可以通过普通的以太网络交换机实现。真正需要专业化的 iSCSI到 iSCSI 连接设备的,恐怕只有性能和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超大型数据中心了。

iSCSI 到 SCSI 或 FC 的连接设备其意义则完全不同,这种设备提供了新老技术的互通。一个已经购买了 SCSI 或 FC 存储设备的用户,如果希望能够搭建基于 iSCSI 的 IP-SAN,而又不浪费现有设备,那么 iSCSI 到 SCSI 或 FC 的连接设备就是其最好的选择。需要留意的是,连接类产品正处在更新换代的过程中,其更新的内容主要是内嵌的虚拟存储功能。所以用户在选择这类产品的时候,应该适当注意其中的虚拟存储功能的强弱。

    1. 目标端产品

指磁盘阵列、磁带库等存储数据的设备,这部分是存储系统中的核心所在,通常也是整个存储系统的投资重点。

  1. 工作原理

iSCSI 协议定义了在 TCP/IP 网络发送、接收 block(数据块)级的存储数据的规则和方法。发送端将 SCSI 命令和数据封装到 TCP/IP 包中再通过网络转发,接收端收到 TCP/IP 包之后,将其还原为 SCSI 命令和数据并执行,完成之后将返回的 SCSI 命令和数据再封装到

TCP/IP 包中再传送回发送端。而整个过程在用户看来,使用远端的存储设备就象访问本地的 SCSI 设备一样简单。支持 iSCSI技术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能够直接连接到现有的 IP交换机和路由器上,因此 iSCSI 技术具有易于安装、成本低廉、不受地理限制、良好的互操作性、管理方便等优势。

    1. 两个概念:

initiator和 target。Initiator 即典型的主机系统,发出读、写数据请求;target 即磁盘

阵列之类的存储资源,响应客户端的请求。这两个概念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发送端及接受端。

使用 iSCSI  HBA(Host  Bus  Adapter,主机总线适配卡)连接服务器和交换机,iSCSI  HBA包括网卡的功能,还需要支持 OSI 网络协议堆栈以实现协议转换的功能。在 IP SAN 中还可以将基于 iSCSI 技术的磁带库直接连接到交换机上,通过存储管理软件实现简单、快速的数据备份。

  1. 工作流程

iSCSI 协议就是一个在网络上封包和解包的过程,在网络的一端,数据包被封装成包括TCP/IP 头、iSCSI 识别包和 SCSI 数据三部分内容,传输到网络另一端时,这三部分内容分别被顺序地解开。iSCSI的工作流程如图一所示: 

  1. iSCSI、SAN 及NAS 的比较

FC 与 iSCSI 做一比较,基本两者同属于走 Block 协议的 SAN 架构,只不过前者通过光纤,后者由 IP 传输数据罢了,而两者在管理及应用上也大同小异。

SAN 与NAS 的差异,SAN与 NAS 是完全不同架构的存储方案,前者支持 Block 协议,

后者则支持 File 协议,所以拿两个完全不同协议及架构的标准相比,是不太适宜的。如果硬要从中做个区别的话,那就是 SAN 的精髓在于分享存储配备(Sharing Storages) ;NAS则在于分享数据(Sharing Data)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