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何“小年”的日期,竟然有这么多种答案?|节日特辑

为何“小年”的日期,竟然有这么多种答案?|节日特辑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感觉春节之前攒了很多和节日有关的内容,都是起了一个头,希望能努力肝完发出来!

今天应该会有很多人告诉你关于“小年”、关于“祭灶”的知识,我肯定说得不如他们好,只能说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比如,我们没有“小年”,只有“小年夜”,且不在今天;又比如,我们很少“祭灶”了,但依然吃“祭灶果”,但它不是“糖瓜”……

我们,当然指的是笔者我生活成长的地方和年代。并非“我们”特立独行,而是“民俗”本来就是各色各样,没有统一的答案。并不是那些科普号说错了,而是地方性的风俗在互联网众口一词的语境里慢慢失语了。

无处安放的小年

早些年,网上宣传的“小年”都是腊月廿三,就好比每个节日都要吃饺子一样。渐渐的,出现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因为大家发现不仅不是举国上下同吃饺子,而且举国上下也不过同一天的“小年”。于是,就跟“南汤圆,北水饺”这样的划分一样,出现了“廿三北小年,廿四南小年“的说法。甚至于这个影响力更大,因为不晓得从哪个系统开始竟然把这个写入了几乎所有的日历程序里。

为何“小年”的日期,竟然有这么多种答案?|节日特辑

△ 部分地区小年习俗:贴出来

当我们从东北来的同事问我们是不是在廿四过小年的时候,我们只能无奈回答:我们也过廿三,只不过我们的廿三是“祭灶”,不叫“小年”。

当一个统一的说法出现质疑的声音以后,对半切成南北,看似是在解决质疑,实际上依然在原来的问题里打转。之前《人类的悲欢不相通,美食亦如是。| 冬至@宁波》里已经说过了这个问题在美食上的表现了,而“小年”只不过是另一种表现。

要解决“小年”究竟应该摆放在哪一天这个疑惑,首先要解决为何会有“小年”?从字面看就可以发现,它是另一个概念“年”的副产物。然而,“年”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综合概念,不同角度就会派生出不同的“小年”。

比如,“年”的概念里含有“腊祭”等与祭祀有关的活动。之前在《今天,là jì!》里提过,腊本身的日期可能是冬至后第三个戌日,然而干支纪日实在是麻烦,所以有学者就考证了腊祭在不同时期的被固定下来的那个具体日子。“腊八”是其中沿用至今的,但也有诸如十二月廿五等说法。“祭灶日”也曾与“腊八”重叠过,这两个都可以被认为是春节这个漫长活动的开端,这个“小年”的意思就不言而喻了,并且这个日期在各地摇摆的原因也显而易见。

为何“小年”的日期,竟然有这么多种答案?|节日特辑
为何“小年”的日期,竟然有这么多种答案?|节日特辑

△ 小年习俗之一:祭灶

“小年夜”从直面看,可以是“小年·夜”,也可以是“小·年夜”。前者才与“小年”有关,宋时就有将腊月廿四为“小年夜”的记载。而我们这里,也就是江浙沪的部分地区(具体范围没考证过)所称的是后者,也就是“大年夜”的前一天称“小年夜”,这是从“年夜”,也就是“除夕”派生出的概念,它更似一个“小除夕”的意思。有“小年夜”的说法的地方似乎都没有“小年”(具体我也验证过),可能是怕产生混淆,但这不等于腊月廿三或其他日期没有相关的习俗,比如我们依然会在廿三祭灶。

除了上述两种,“小年”在有的地方还会用以指“冬至日”、“元宵节”等不同的节日。归根究底,不是“小年”的日期变化多端,而是不同地区人们对于“年”的理解不同,对于“小”年,即仅次于“年”的日期定位也就出现了不同。

糕点自由的祭灶果

接下来就到了我最喜欢的祭灶日环节了!

我小时候对于祭灶日的祭祀风俗已经很薄弱了,家里也没有灶君画像,但我依然非常期盼这一天,因为这是春节糖果糕点自由的开端。

大多数地方祭灶用的是糖瓜等麦芽糖制品,我们的“祭灶果”则偏向糕点些。当然是不能和现在的零食相比,但在那时一包满满的“祭灶果”里种类之丰富还是令小朋友口水直流的。

为何“小年”的日期,竟然有这么多种答案?|节日特辑

△ 一种糖瓜

为何“小年”的日期,竟然有这么多种答案?|节日特辑
为何“小年”的日期,竟然有这么多种答案?|节日特辑

△ 一种祭灶果

当时能得到的祭灶果已经是市场上可以直接购买的,上面印有灶君,现在看来是比较粗糙的,便利之处就在于有的家庭没有灶君画像的就可以直接拿来供奉,你永远想不到城里人可以多偷懒。

为何“小年”的日期,竟然有这么多种答案?|节日特辑

一包祭灶果里会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糕点,约等于是个拼盘大礼包,且种类成双。有一些是平时就能吃到的,比如豆酥糖、冻米糖、麻球、油果、芝麻糖,还有一些是我似乎只在祭灶果里看到的,比如红球、白球。(这些糕点在其他地区可能也有,叫法上有所不同,也有可能只是外形比较相似)。因为会有口味上的偏爱,经常还要拿着自己这包祭灶果跟小朋友去交换,这样就能多吃几份自己喜欢的种类。而且那时候年纪小的孩子,也可以享有优先挑选的权利。

其实传统糕点大多高糖高油高淀粉,现在已经不太有兴趣了,但小时候真的可惦记可惦记了。我早早就想好了我要的那几种糕点,生怕被别人抢先了。吃过祭灶果,虽然我们不叫小年,也同样意味着“年”的大幕要正式拉开了,但相比正月里挤在大人堆里“营业”,吃祭灶果的快乐是无可比拟的。

为何“小年”的日期,竟然有这么多种答案?|节日特辑

接纳差异的节日

一方土地能够沉淀出一方文化,它们要长成不一样的面貌才是正常的、有生命力的。如果它们的面貌千篇一律,那就像应试作文里背诵的考点一样,重要但不可爱。而节日的“永葆青春”,靠的也不是网络上的键盘,而是每一个周期里在认真度过它、努力享受它的那片土地。

为何“小年”的日期,竟然有这么多种答案?|节日特辑

感谢阅读,喜欢请记得分享哦^_^

※ 如无另外标注,文章为 春梅狐狸 原创,如有疏漏欢烦请指正,文章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转载须经授权并支付稿费;

※ 所使用的图片、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相关事宜。

* 最近的文章 *

-

春梅狐狸 传统服饰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 百度百科TA说特邀科普作者 ]

如果喜欢 记得关注

笔者已出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请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