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会鱼灯、三江舞龙、司前金龙……你还记得这些年味吗?

新会鱼灯、三江舞龙、司前金龙……你还记得这些年味吗?

春节,

是一场辞旧迎新的仪式,

也是一捧温暖的乡土记忆,

新会鱼灯、三江舞龙、司前金龙……

每一项节俗背后,

无不流淌着心中的“年味儿”,

凝聚着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眷念。

这,是独属于新会街坊的春节记忆!

新会鱼灯、三江舞龙、司前金龙……你还记得这些年味吗?
新会鱼灯、三江舞龙、司前金龙……你还记得这些年味吗?

年味渐浓,“老江门”爱去的骑楼老街红红火火。彭伟宗摄

春节里的非遗,新年里的“老味道”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唤醒记忆

感受非遗魅力,品味浓浓年味。

新会鱼灯

新会鱼灯、三江舞龙、司前金龙……你还记得这些年味吗?
新会鱼灯、三江舞龙、司前金龙……你还记得这些年味吗?

新会鱼灯,是一种精美的鲤鱼灯,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2007年入选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鲤鱼形态丰满,身上有金色鱼鳞,很具美感和喜庆色彩。由于“鱼”与“余”二字谐音,鱼灯便寓意年年有余;而肥硕的鲤鱼,金色的鳞片,更是丰收和吉祥的象征。

新会鱼灯、三江舞龙、司前金龙……你还记得这些年味吗?
新会鱼灯、三江舞龙、司前金龙……你还记得这些年味吗?

鲤鱼灯还与会城元宵节开灯的风俗有关。据说,过去会城的每条里、巷都在入口处设“社公”(社坛,一方土地之神)。农历正月十二晚“社公”开灯,小孩便提着用利市钱买来的鲤鱼灯聚集游玩,成群穿街过巷“游灯”。正月十五为“大灯晚”,这一连几个晚上都是小孩的快乐时光,至十六日就“完灯”,也有的延至十八日才“完灯”。

三江舞龙

新会鱼灯、三江舞龙、司前金龙……你还记得这些年味吗?

甄锦超摄

每逢春节,三江镇联和、新江两村民间,都有舞龙的传统,这一传统民间欢庆活动已有悠久历史,两村舞龙的传统可追溯到清朝嘉庆、道光年代,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逐步成为村民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生活安康等祈福活动,并吸引到众多的外地群众前往驻足观看。“三江龙乡游龙”已于2009年被列为江门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年来,三江镇委、镇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倾力提高传承水平,想方设法增强“三江龙乡游龙”这一非遗项目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新会鱼灯、三江舞龙、司前金龙……你还记得这些年味吗?

彭伟宗摄

龙是吉祥的象征,摸完龙头摸龙尾寓意一年顺到尾。舞龙时,每个猪仔笼燃点蜡烛四支,使全条金龙火把映照,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司前金龙

新会鱼灯、三江舞龙、司前金龙……你还记得这些年味吗?
新会鱼灯、三江舞龙、司前金龙……你还记得这些年味吗?

司前金龙源于江门新会区司前镇石步村,于2009年被列为江门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逢春节和元宵节,舞金龙都是石步村最盛大的传统活动。舞龙人员身穿金黄色丝绸衣,腰扎红绸带,随锣鼓起舞,从村里的李氏祠堂出发至每条村庄拜年。金龙所到之处,人潮涌动,爆竹声声,以祈求石步村风调雨顺,人们安居乐业。

新会鱼灯、三江舞龙、司前金龙……你还记得这些年味吗?
新会鱼灯、三江舞龙、司前金龙……你还记得这些年味吗?

舞着金龙,锣鼓声声响彻各个村庄,吸引村民们跟着金龙一起嬉戏游走于乡间小道。其中更有不少父母抱着小朋友,争相穿过金龙的肚脐位置,以祈求小朋友快高长大。

街坊们

这些春节里的非遗你了解多少?

运营 |新会区融媒体中心新媒部

来源 | 新会发布

1月20日《新会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