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中国的会晤":民间外交史

作者:光明网

作者:朱新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几位跨境同学和朋友,几位跨境师生,几位跨境夫妻家庭,几群跨境同事,几群跨境交流......每一张真诚朴实的面孔背后,都有一个相识的人生故事。

不久前,由梧州传播中心制作的35集纪录短片《遇见中国》通过《今日美国》与美国观众见面,并在中央电视台唱片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影片用一幅简单的画面,一段平凡永生的小事,用40多年的中外友好交流历史,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大变迁,中国与世界进入了一个历史进程,中外文明交流相互学习的花朵绽放, 在许多类似的程序中刷新。

中外人文交流是改革开放浪潮中不易察觉的涓涓细流。《在中国的会晤》通过外国朋友的视角,用不易发现的历史细节,讲述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成就。其中一集讲述了美国人迪克·霍利菲尔德(Dick Holyfield)的故事,他于1993年来到中国深圳,与中国人邓先志(邓先志)会面,作为同事和工作伙伴。他在深圳的长期工作让他体会到了深圳的巨大变化,他由衷地感叹道:"深圳可能是地球上最令人兴奋的城市,你无法想象她的发展有多么惊人!美国医生理查德·乔纳斯(Richard Jonas)亲身经历了上海浦东地区和中国儿童医学的快速发展。乔纳斯于1986年来到中国上海,与他的中国同行一起改善医疗保健。30多年后的今天,浦东已成为上海发展最快的地区,乔纳斯对其变化的规模感到惊讶。他参与建立的儿童医院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心脏外科医院,从最初每年只有几百次心脏手术,到现在每年可以做3,700-3,800次心脏手术。《在中国相遇》从外国人的经历角度出发,观察中国变化的原始记录,让呈现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真实的。

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对话与学习的交流,而《在中国相遇》通过讲述民间在文化、艺术、科教等诸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的故事,揭示了文明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创新发展的规律。英国Hodgware Castle总监Chris Ridgeway通过与中国苏州园林博物馆馆长薛志坚交流中西园林艺术,提出了建造吸收中国园林艺术的新园林的想法。而中西新园林的建设将是中西方园林艺术思想的重要对话,薛志坚认为,此次对话将使中英两大园林艺术珍品绽放出更持久的生命力。意大利策展人、达芬奇研究专家亚历山大·维佐斯和中国画家徐立探讨了中西绘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维索斯认为,徐立用西方油画技巧展现了中国文化、中国美学、中国哲学和思想,实现了中国画艺术的创新。他邀请徐立和列奥纳多·达·芬奇进行一次跨时间的绘画,让徐立进入自己的绘画,并在欧洲举办了徐立作品个展,让更多的西方观众了解中国画的艺术。来自塞尔维亚、德国和中国的三位年轻艺术家有着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三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真正做到了美、美与共,凭借新材料设计理念的"浮纸椅",在米兰家居展上大获全胜。为了促进中西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他们还向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免费开设了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材料,中国传统工艺品,工艺材料,工艺的图书馆。

国的转机在于人民的相互爱,人民的爱在于心灵。《在中国的相遇》讲述了35个中外友好交往的真实故事,生动呈现出一幅动人的温馨画面。35组普通人物,35个小故事,组成了一次偶然的邂逅,一段不可避免的声学。这些交织在一起的中外民间交流与交流故事,有的注重遗憾与事业的相互成就,有的注重情感交流如家庭,有的讲述着相互了解与和谐的跨界婚姻,朴实而真实,简单而真诚,安静而温馨,启迪,与人相亲,令人回味无穷。他们的生活,就像中国对外开放的大潮,他们的故事,像花儿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花园里绽放,他们的见证,像温暖的灯光照耀,鼓励人们更加开放包容,相互尊重和爱的心,走到一起,走向未来。

光明日报(2021年3月15日)

来源:Guangming.com-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