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深度解析大学生“白菜价”现状

特别策划:深度解析大学生“白菜价”现状

 2014年的高考刚刚落下帷幕。又一批经历高考洗礼的莘莘学子即将步入大学校园,从而翻开人生新的一页。

长久以来。高考被赋予改变命运的崇高使命。非常多人通过高考,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但现在,随着高校“大跃进”式的扩招,大学生数量急剧增长。使就业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以前的天之骄子瞬间转化成菜市场的“白菜”。上大学改变命运的说法似乎越来越令人怀疑。

而当权力世袭化。上升渠道被官二代、富二代堵塞后,高考改变命运的说法似乎更加令人怀疑。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你认为高考还能改变命运吗?读大学实用吗?大学生“白菜价”背后又有着如何的隐情呢?  

揭秘大学生“白菜价”背后的隐情

今年夏天,727万的应届毕业生大军正式走出大学校园。迈进社会这个大熔炉。开启职业生涯。

现在,正值大学生找工作的高峰期。面对眼下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大的社会现实,专业难对口。好工作又要求经验,一些大学生仅仅好接受低薪、低保、无门槛的工作。超低薪的直接受害者是大学生。这让非常多学子对上大学后的前途感到迷茫和困惑,并对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产生怀疑。

面对2014严峻的就业现状,有人提出疑问:“低薪普及化不仅使大学生难找回自信,也让企业陷入用人误区,长此以往,对社会造成恶性循环是不可避免的。到底谁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21世纪。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大学生“白菜价”现状。大学生‘白菜价’背后的隐情究竟是什么呢?

NO.1 大学“大跃进”式扩招

自1999年推出的大学扩招政策至今。我们看到的。是大学在有限的基础设施和师资条件下不停地添加学生人数,不惜由于数量而牺牲质量。扩招,是高校进行了一场不顾一切的“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是学费的疯狂上涨;是千百万大学应届毕业生上学难、就业难。

2014年,这个被冠以“史上更难就业年”的一年,727万应届大学毕业生涌进人才招聘市场,这个庞大的数字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严峻的就业问题。依据调查结果分析得知,在找工作时,部分毕业生的起点工资居然降到了民工价。甚至不如民工的工资高。但仍然是一职难求。

而导致这一结果发生的罪魁祸首是大学“大跃进”式的扩招。

大学大力扩招的同一时候。并没有依据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须要来开设专业、设置课程、确定学校各专业的发展方向,培养在劳动力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毕业生。

在这种体制下,虽然大学毕业生的人数迅速增长。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者日益增多。但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却非常难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须要,用人的企业往往难以招聘到合格的人才。

近年的人才市场出现的招聘难现象证明了这一点。一些外国企业抱怨在中国招聘人才难,这样的情况的出现,仅仅能说明大学毕业生素养严重下降、专业能力欠缺。这样的“过剩”中“匮乏”的矛盾状况说明,大学生的内在构成素养无法适应社会的须要。他们尽管在大学里厮混了四年,临到毕业却不具备大学生应具备的专业学识、技能和人文修养。这样的大学生,即使数量再多,也难以适应社会的须要,自然难逃毕业即失业的命运。

社会须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精尖科学技术人才。也须要熟练掌握某种实际操作技术的劳动者。二者之间应有一个大体恰当的比例。

NO.2社会对待大学生的态度

如今非常多大学生缺少自信。少了过去大学生那种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豪迈,变得浮躁了。从一个极端走向还有一个极端,而这一切也和社会对待大学生的态度有着直接关系。

毕业大学生数量多。导致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一经公布。就有大批毕业生趋之若鹜。有部分企业为取得利益最大化,不断压低工资,使得刚毕业没有不论什么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为谋得生计。无奈接受了企业提供的这份低薪工作。

由于非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都非常务实,他们纷纷表示工作太难找。有个地方呆着总比没有强,并且还能积累点工作经验,于是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因此。想要改变大学生“白菜价”的现状,除了大学课程设置的合理化及大学生的自身努力外。还须要社会改变对大学生的态度,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NO.3没有明白的职业规划

非常多大学新生刚经历高考的洗礼。一场高考,一纸通知书,由一名高中生“变身”为大学生,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最终得到解放了,也最终踏入非常多人描写叙述的“风景这边独好”的大学校园,高中到大学,地狱到天堂,非常多人由于突然的解脱而陷入迷茫。

而面对大学校园的新奇感,还有各式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社团组织,没有了高中机械式的学习和升学的压力,大一新生往往非常easy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迷茫的状态,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做什么?读大学究竟要读什么?上大学的目的是单单为了拿一纸毕业证吗?

进入大学后,学习方式与高中不同,由原来的老师看着学习到如今全然靠自觉学习。有点找不到方法,不知道怎么安排时间,感到非常迷茫。“如今就业压力这么大。不知道自己以后能干什么?找不到目标了。

面对种种现实的就业环境,在此提醒每一位刚走进“象牙塔”的新生,必须认真地规划大学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职业方向,并重视和好好利用暑假这个大好时光为自己充电,尽快找到自己的价值及兴趣之所在。

事实上,每当寒暑假,就有一大批在校大学生和高中毕业生来到传智播客训练营接受技术培训,为自己毕业后添加技术筹码。这些人其中,有些刚上大一。不想蹉跎光阴,想趁着暑期系统地学习一些技术,弥补大学期间知识的零散性;有些立即要进入大四找工作的阶段。想在毕业前夯实基础。待毕业后顺利步入职场……假设你不想落后于他人,就要学会充分利用每个寒暑假去提升自己。

同一时候,专家提醒。造就复合型人才是趋势。不管是从专业、个人性格以及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大学生都应尽可能全面提升自己。同一时候对未来职业不要奢望太高。应脚踏实地,肯学肯干。像提炼黄金一样来打造自己。

大学生“白菜价”,大学究竟要不要读?

在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看到网上非常多“大学无用、学历无用、大学生无用”的言论,我想写一篇文章,谈谈我对大学的看法,也谈谈应该怎么读大学,希望可以帮到你们。我不是什么名人,也不是什么成功人士,但我的看法。或许会比那些学者、专家“不接地气”的文章更对你们实用。

第一个命题:不要指望大学改变命运。

读大学真的能改变命运吗?或许会有人说“当然能。不然我们为什么花4年时间,花父母那么多血汗钱来读大学呢?”

好吧,我作为师兄会给你当头一击,去百度看看《寒门再难出贵子》、《武汉大学毕业生的“万言书”》、《为什么贫穷》(英文名:Education,Education)、《向中国大学生说不》。还有“2014年大学生更难就业季”……

自1996年以来,国家不包分配,自从1999年国家開始扩招。大学生似乎已经越来越贬值了。

大学生,这个从小就被我们父母教育要尽力去获得的“头衔”,而在当今却受到了社会的嘲弄。

有人这么总结:“在中国,你必须得上大学。由于人们告诉你:必须得这么做。而当你真的去上大学了,你会发现,那里什么都没有。”

在网络上,随便动动鼠标,就能非常easy地搜到大学生的无奈:

“花了五六万元,上了四年学。到头来找工作还要拼爹。”

“村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学费越来越贵,但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也越来越多。”这是农民们普遍的感受。

“受现行高等教育后的学生。特别是文科类的,仅仅能去当官了,如不去当官的话,就是个废人而已!

“当年我的高中同学中有上清华、北大的,后来没去当官,现在混得灰头土脸的,还不如当年初中辍学的混得好!

......

大学改变命运。以前是我们坚守的信条。现在,这一信条正受到质疑。很多农村子弟放弃高考。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还真没有什么事物像“大学生”这个头衔一样,贬值得如此之快。

在恍惚间让人明确什么叫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什么叫做“命运无常”。

那大学还要不要读呢?

第二个命题:有条件,有机会。大学教育必须去读

是的,上了大学已经不代表就行出人头地了。

大学毕业国家不包分配了,大学生就业困难。改变命运也难。

那么上大学的意义在哪?这也是我一直在深思的问题。后来由大学室友的一句话一下子点醒了我,那就是“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我瞬间明确了大学的意义。

读书的作用,就像是一个筛子。读初中时候。筛出去了一部分小学生;读高中的时候,又筛出去一部分初中生。读大学的时候,又筛出去一部分高中生。大学还分为专科和本科,本科还分为一本、二本、三本。其目的都是筛子。

如果我的公司有10个坐办公室的岗位(所谓的好工作),而如今有200人来应聘,我怎样找到适合这个岗位的人呢?在不了解应聘者能力和品德的情况下,我仅仅能一个一个地通过面试来了解这200人。可是公司又不想付出那么多的精力。所以比較靠谱的方法就是通过筛选学历。先通过学历淘汰掉150人。再邀请满足学历要求的50人来面试。考察他们的能力和品德。即使你能力强。品德高尚,但你是高中学历。对不起,你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非常多人说“学历无用,大学无用”,还举出“小学生当老板,却雇佣大学生和研究生为其打工”的样例来羞辱大学生。

试想,没有读大学的大片大片的人群中。有几个能做到“雇佣大学生和研究生为其打工”。是不是很多其它的都是在农田里种地,在工厂里打工,或者在工地里挥汗如雨。所以,把老板的成功归结于“其是小学生”。是何其的荒谬和可笑。让他们说去吧,可是你千万别信。假设你信了。考上大学不去读,读大学的时候退了学。那不久的将来就会懊悔不迭。试想,假设学历真的没用,那怎么会有那么多“交易学历”的公司存在呢? 假设读大学没实用,那为什么北大保安还要去考大学?

对于我们这样的“非富二代”、“非官二代”,假设说上大学没用,那么上不了大学那就更没用。

所以在这里劝正在读大学的学子们要坚持读完大学,由于在大学你所获得的学历能够管一辈子!最起码你有了一个能够进入理想工作的“敲门砖”。

第三个命题:我们应该怎么去读大学?

都说大学生是一张白纸。一张纸能够变成废纸扔在地上。被人踩来踩去,也能够折成纸飞机,飞得非常高非常高。

可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将大学过得浑浑噩噩,混吃等死(《武汉大学毕业生的“万言书”》有生动的描写叙述),大学4年。除了玩过不少游戏,看了不少电影,混到了一个毕业证,啥也不会,毕业前硬生生把自己变成一张“废纸”。

假设要让自己成为一张飞得非常高非常高的白纸。大学千万不能浑浑噩噩地过,那么正确的大学生活应该怎么度过呢?

1、带着就业的目的去读大学

学生在大学里面能够学到非常多,也能够什么都学不到,关键在于自己的态度。

相信大部分人读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那就要树立“带着就业的目的去读大学”的态度。

大学期间。一定要把大学看成你在工作之前的充电。而不是享受。在大二大三的时候就去看看学校的招聘会吧,你会感觉到一种前途的危机。同一时候也会给你一些前进的动力。

当你想懈怠的时候。当你想去玩游戏、想去看电影。想去花前月下的时候,多问问自己会什么吧(尤其是文科大学生)。多去想象人头攒动的招聘现场,问问自己凭什么找到工作。当你总是这么问自己。你还想继续过那种浑浑噩噩,混吃等死的大学生活吗?

2、要努力变得跟别人不同,即形成差异化优势

永远记住。在找工作的时候,对你可以形成就业威胁的,永远是比你优秀的人。

当你的差异化优势越来越多,比你优秀的人就会越来越少。你要在意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是几万。而不用在意在你后面的人是700万还是7000万。努力吧,让比你优秀的人越来越少。

别抱怨四六级之类的东西。那是证明你优秀的非常好用的筹码,这也是一个筛子。

一定要过四级,且要尽努力通过六级。

假设你过了四六级,这就是你的差异化优势。

计算机一定要学好。这对以后的继续学习非常重要。最起码你不能连office办公软件都不熟悉。假设不熟悉的话,赶紧去网上找一些教程来学习吧。

假设你可以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这就是你的还有一个差异化的优势。

要提高自己的口才。记住:“眼睛是心灵的窗体,嘴巴是智慧的窗户,沉默已经不再是金”。好好利用在公共场合说话的机会。课堂发言的机会,展示或者锻炼自己的口才,没事也多与人分享你觉得不错的故事、甚至是短短的格言。这对我们的口才提高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要么没讲两句就卡壳,要么刚发言就脸红,要么思维混乱不清。

假设你能克服以上的弱点,那么口才也是你的差异化优势。

拿奖学金、争取入党、当学生干部。这些都是你的差异化优势。你要努力去争取……

3、掌握自学能力,最好可以自学到一门拿得出手的技术

在中国眼下的教育制度下,能提供良好自学环境的,唯大学莫属。知识或许会陈旧,会遗忘。但自学的能力却是不会消退的。掌握了自学能力,不管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优点。

用自学学到一门今后可以拿得出手的技术吧(尤其是文科生)。不要将来到了公司。什么都不会。有一门拿得出手的技术对于自己以后找工作真的非常重要,师弟师妹们,赶紧行动。依据自己的兴趣或专业去找一项自己感兴趣的技术吧,通过大学这几年。好好坚持学下去。

4、写给贫困的大学生们。千万不要自卑和颓废

贫困的大学生不要自卑。

自卑easy让人否定自己,自我封闭,不善表达。或许你没有名牌的衣服,时尚的生活方式,俊朗的外形,深厚的家庭背景,可你要记住。尽管你比他们的起跑线低非常多,可是你却能和他们在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宿舍,你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你还自卑什么?

珍惜父母给你的每一分钱,不要养成抽烟喝酒的习惯。网吧、KTV等娱乐场所。尽量少去。多想想还在工地上、田地里辛苦劳作为你挣学费和生活费的父母吧。当别人“60分万岁”的时候。你的成绩要尽量优秀。争取拿到奖学金、助学金。

别人有资本颓废的时候,你没有!

写在最后:你今天所做的努力是为了明天,如今的大学生活是为了日后的职业发展。带着就业的目的去读大学,你不会迷茫;带着形成差异化的目标去读大学。你不会倦怠,带着自学到一门技术的愿望。你不会消沉。这么学习,你将会非常忙碌,非常充实。你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考虑是否要退学。

宝剑锋从磨砺出。不管富裕还是贫困,大学生都须要磨炼和吃苦才干成才。

在吃苦的劲头下。也要把自己的目标坚持下去,把自己的愿望坚持下去。相信你在走出校门的那一天,必然是那张尽情高飞的白纸!

不指望大学来改变命运,但能够指望在大学的努力与坚持来实现命运的改变。

信息来自成都传智播客。点击查看传智播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