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普通家庭出身的世界级才女,学习生涯中获奖无数,毕业后于美国工作年薪百万。她又是毅然归乡的爱国志士,放弃优厚待遇只为帮助国家打破国外十年垄断。她就是毛蔚,那么她究竟是怎样成长为如此巨才,她又为大陆打破了何种垄断呢?

毛蔚
1978年,毛蔚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县的一户工人家庭,其父母都只是国营工厂的普通职工,没钱没势,也没有什么可以为女儿遗传下来的优秀基因。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都一致认为孩子将来不会有什么大出息,最多也就是考上大学成为一个较为成功的普通人。
但奇怪的是,随着毛蔚年龄的增长,她展现出的天赋却是异于常人的,她的智商很高,高到什么程度呢?
这么说吧,就在毛蔚小学时,她掌握的知识就已经让父母云里雾里了,尤其是数学、自然科学方面更是如此。
由于对这两个学科有着充足的兴趣,毛蔚不但会经常去图书馆光顾高年级的学科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她还很喜欢自己动手操作进行试验。
这样天赋异禀的情况,令毛蔚的父母十分欣喜,于是从此刻开始,他们也就放弃了曾经的想法,转而专心培养毛蔚,希望她能够成为相关领域的栋梁之才。
就这样,随着父母的支持,以及各种培训班的加持下,毛蔚的成绩便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不仅如此,因为很早就参加了各种数学、物理学比赛,才年仅十四岁时,她就已经在当地物理学界有了不小的名声,获得了不少的奖项,也赢得了很多国内外精英的一致关注。
十六岁那年,毛蔚考上了当地最顶尖的高中——启东中学,当得知这位神童入驻本校之后,启东中学的校领导,乃至本市的市委领导都十分重视,而一场场的高端物理学竞赛名额也就这样在他们的安排下给到了毛蔚。
参加物理学竞赛一直以来都是毛蔚最感兴趣的事情,不过渐渐地随着国内奖项拿到手软,一些小型比赛已经让毛蔚感到厌倦。
于是为了挑战自己的极限,也为了会一会更多的高手,在校领导、市领导,以及父母的支持下,她便来到了北大附中的全国重点实验班,准备起了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这个包含了全国上下大部分“神童”的实验班共有25人,其中由于男生的理科思维普遍优于女生,这里也只有毛蔚一名女同学。
因此,对于毛蔚能否通过考核,最终拿下那五个至关重要的名额之一,班内的同学甚至是老师都持着非常怀疑的态度。
可即便如此,毛蔚也并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她的脑海中仿佛只有学习、只有物理、只有奥林匹克竞赛。
在课堂上,毛蔚的思维极其专注,课下她也从不休息,竞赛的内容学完了,她便预习大学的物理学课程,学习高数等或许能够更好解题高等手段。
当然,努力总会有收获,本身就天赋异禀的毛蔚,通过几个月的勤奋钻研,果然就在经过了十二场考试之后,成功入选了名额只有五人的中国代表队。
得知该消息后,老师父母都为毛蔚感到开心,但出乎预料的是,与其余四位参赛者不同,毛蔚本人却并没有表现得多兴奋,反倒是显得特别平静。
这样的言行举止当真算得上是处变不惊,故而就连国家队的教练,以及负责该项目的领导,都不得不感叹此女今后必成大器。
1995年7月7日,第二十六届国际物理奥赛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参赛国家共有四十五个,参赛人员按照每国五人,共有225名。
这225名选手,都堪称是世界各地在物理学方面的天才选手,不过遗憾的是,最终在这些人中也只得有十八人获奖。
这等获奖的比例着实算得上是地狱级难度,国内关注着该赛事的国人也不由得为参赛的五人捏了一把汗,尤其是毛蔚的父母、老师,心情更是十分忐忑。
因为要知道在此之前从未有女性在该比赛中获得过金牌,如果按照这种“惯例”,那毛蔚获奖的几率就悬了,而一旦没获奖,这对毛蔚这名心高气傲的天才选手来说,那着实是一桩沉痛的打击。
不过很显然,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就在比赛的过程中,毛蔚不单披荆斩棘毫无悬念地战胜了自己的全部对手,还获得了赛事中的最高分数,从而一举打破了此前的记录,获得了一枚来之不易的金牌。
得知此消息后,世界哗然,大家都不敢相信,一位来自中国土生土长的女孩子,竟然能够力压群雄获得如此殊荣,一众小看过中国的欧美国家参赛选手的脸色,更是如同吃了苦瓜一般难看。
至此之后,毛蔚物理奥赛女神的称号便被打响了,而她也凭借着这份成绩,得到了清华大学的青睐,加入了电子技术专业。
电子技术?这和物理有什么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并且不单有关系,这项专业还关系到了中国芯片产业的未来。
要知道,芯片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迈入科技强国的标志之一,但由于美日等国的封锁,大陆对此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未能取得巨大的突破。
因此我们在那时急需一位能够打破僵局之人的出现,而这也就是清华大学将毛蔚邀请到该专业的原因所在。
对此,毛蔚心知肚明,她知道该项目的难度,也知道一旦自己一事无成,那么对自己的声誉将是何等的打击,然而为了国家的兴旺,她还是没有丝毫犹豫便投身进入了芯片的研究之中。
在大学生涯里,毛蔚每天几乎都是在图书馆、实验室两地度过的,可这段时间的钻研也让毛蔚认清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光靠理论别说是她,就算是神仙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取得成绩。
于是,为了尽快帮助国家突破难关,毛蔚便做出了走出去的决定,她决定要去美国的大学进修,通过真实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熟芯片技术磨练自己。
对于这个决定,虽然国家十分支持,但这其中也还是有顾虑的,顾虑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谁也不能保证毛蔚会不会变心,会不会被外国的糖衣炮弹击中,今后还会不会回国。
不过俗话说得好,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选择了毛蔚,那么所有人都必须相信她。就这样带着世人的期盼与担忧,毛蔚来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进修。
在这里毛蔚果然学习到了很多国内接触不到的新知识,而有了这般优渥的条件,她的学习成绩以及学术水平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不仅如此,在后来读博期间,毛蔚还偶遇了一位同样留学美国的中国同胞,有着同样抱负的二人一见钟情,很快就确认了恋爱关系。
爱情上获得了丰收,在事业上也是如此,在博士毕业后,毛蔚成功获得了一家美国硅谷著名芯片企业的邀约,顺利成为了该企业的核心成员,并且靠着她出色的工作能力与踏实的理论基础,很快她便成为了一个重大项目的负责人。
该公司对毛蔚的工作能力十分满意,为此高层还特地为毛蔚开出了远高常人的百万美元年薪,不过这百万年薪自然不是白给的。
这些美国人也是有着自己的意图的,那就是将毛蔚留在美国,阻止她将美国的核心科技带回中国。
其实按照美国方面给出的待遇,以及明里暗里的很多许诺,大部分人或许都抵抗不住这份天大的诱惑。但毛蔚却不然,她从始至终都知道美国人的计划。
这些年在美国公司内享受的待遇,也都是她在“卧薪尝胆”,她的目的只有一个,她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那就是全盘掌握芯片技术的核心科技,随后将其带回中国造福国人。
带着这样的信念,毛蔚在美国的每一天都是十分难熬的,因为这些美国人对她实在是太好了,这样的礼遇让毛蔚的内心甚至出现了一丝莫名的愧疚。
不过好在最终坚定的爱国信念战胜了这份无奈,就在机会已经成熟的下一秒,她便毅然辞去了这份高薪高待遇的工作,和丈夫一起返回了国内。
得知毛蔚回国后,国内相关领域的负责人们集体沸腾了,有的专家甚至还断言称,只要有毛蔚在,中国的芯片技术用不了二十年,就会成功突破美国的封锁。
当然,这份预言是准确的,并且根本没用到二十年,短短十年间,在毛蔚与丈夫,以及各类人才的合力研发之下,他们便研制出了中国的第一代高端光通信芯片。
有了这份来之不易的芯片,大陆的科研事业当即就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美国的强力封锁计划,自此也随之宣告破产。
这样的功绩算得上是史无前例了,不过毛蔚夫妇却并没有一丝的骄傲,因为在他们看来,为国家为人民做实事,完全是他们应该应分的事情,他们非但不会骄傲,在未来还会尽心尽力继续研制更多更好的芯片,让中国彻底跨入科技强国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