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集中优势力量 向创新“高峰”攀登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创新是“高频词”,一系列支持政策凸显了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心和力度。1月21日下午,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围绕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更大力度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委员们建言献策。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建议重点部署以应用为导向的基础研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中优势力量向创新‘高峰’攀登,这一点非常令人鼓舞。”省政协委员,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第702研究所科技委主任研究员颜开说,要坚持把原始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面向基础前沿,遵循科学规律,重点部署以应用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

“江苏作为科教大省和经济强省,完全有条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动员各方力量投入基础研究,深入开展原始创新工作,支撑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 对此颜开委员建议可以参照广东做法,考虑设置“江苏省重大基础与应用研究计划”、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联合基金项目、与地方或大企业联合的基金等。另外,还要从政策层面上吸引全国高层次人才到江苏来或者与江苏的单位合作等。

建议聚焦大科学装置,加速南京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叫大科学装置,是催生原始创新和尖端科研成果的“利器”。

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郑丽敏说,通过建造大科学装置,可以有力推动基础前沿研究和综合交叉探索,为大陆高新技术研发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提供重要的平台和关键的手段。通过建造大科学装置,也能够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最好的科研平台,从而成为凝聚人才、吸引人才的高地,促进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最终促进社会经济、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合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是全国大科学装置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仅次于北京和上海。”郑丽敏委员说,大科学装置建设对合肥市的影响显而易见。考虑到南京的科教综合优势,建议我省聚焦大科学装置,加速南京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由于大科学装置初期投入大,见效时间长,很难吸引到社会资源,郑丽敏委员说,这就特别需要省市区各级政府的强力支持和护航,要制定高效的省市区联动机制,稳步推进并确保大科学装置的顺利落地、建设和开放运行。

省科技厅:

江苏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实施10项前沿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江苏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2022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8%,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6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

2022年,江苏以提升重大科技平台建设效能为支撑,更高标准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抢抓国家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的机遇,全力推动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太湖实验室、钟山实验室建设,出台专门“人才科研特区”政策,努力承担更多战略科技任务,积极争创国家实验室(基地)。积极争取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省份试点,谋划新建若干国家重点实验室,抓紧启动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高标准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全力支持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基地和苏州基地建设,围绕海洋工程、高端医疗器械、先进碳材料、智能电网等布局建设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对于委员提出要把原始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省科技厅也在报告中予以回应,2022年,江苏将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更实举措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创导向和需求导向,制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长期规划,探索适应基础研究特点的长周期资助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实施10项左右前沿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探索与创新型领军企业联合出资,共同解决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提高省杰出青年项目资助强度,部署推进150项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力争取得一批“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

【来源:扬子晚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