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珍贵的奥运记忆找到家——访著名摄影家周剑生先生

作者:中文导报

来源:北京外语广播

戴蔚然 环球30分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村里,来自世界各地的体育界代表、运动员、工作人员在奥运村里合影留念时,他们的身后常会出现一幅幅美丽的风景作品,这些作品有一个统一的主题——世界自然遗产。这些雄伟壮丽的画面则出自享誉全球的华人摄影家周剑生先生。周剑生1994年起专门拍摄世界遗产,迄今已有20多年,他的足迹遍布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追寻世界遗产的“独行侠”。

为珍贵的奥运记忆找到家——访著名摄影家周剑生先生

著名摄影家周剑生先生

13年过去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之际,当年这些装点着奥运村的上百幅摄影作品如今在哪里?周建生先生今天的镜头又对准了什么地方?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周剑生先生为我们讲述了一家三代人的奥运情缘。

周剑生的父亲是老一代中国人都熟悉的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周楚先生。周楚先生从小就是一名运动高手,周剑生至今还记得当年父亲在什刹海的冰场上潇洒的滑冰身姿,令周围的观众们都赞叹不已。

为珍贵的奥运记忆找到家——访著名摄影家周剑生先生

周楚先生

我小时候有心脏病,家里不让我跟着父亲学滑冰,但我偏偏好动,都学会了。父亲特别喜欢滑冰、游泳,他在天津念教会中学时得了很多奖。他生前就想看到奥运会,但是并没能等到08年奥运会。他生前最喜欢的运动是滑冰。我们滑冰去北海公园、什刹海、父亲只要一去,全场都停下围着他看,他能跑出一个圈来,横着滑、倒着滑,帅得很。

父亲去世已快20年了,那时北京正带着对2008年奥运会的热切向往开始了筹办工作。而今,北京冬奥开幕在即,如果热爱冰雪的周楚老先生能知道北京成为“双奥之城”,心中不知会多么感慨。周剑生90年代赴日留学,专注于世界遗产拍摄,虽然他曾多次举办过个人作品展,但在他的心里,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村的主题展品是最珍贵的展览足迹。周剑生说:

还记得我去了奥组委一谈,人家说不错,画册挺好,决定征用。当时只剩两个月的时间,我在日本马上就开始做。一个多月后,把作品运了过来。其中有20张大的,长2米3,高1米多,非常重,很不好弄,海关扫描仪根本进不去,但后来打开了包装扫一扫就过了,因为上面都贴着奥运的标志。
为珍贵的奥运记忆找到家——访著名摄影家周剑生先生

2008奥运村装饰作品

周剑生为记者展示了多幅当时在奥运村里的工作留影,如数家珍说出了每一张照片的拍摄故事。

两个主体馆、外国运动员办公区等都要布置,奥运会举行时每天早上开会的房间悬挂的都是我的作品,都是我自己一张张在那儿装挂的。在一楼大厅,一进门最重要的地方,挂的是北京故宫的角楼,还有兵马俑、雅典神庙、和墨西哥的团长合影......我拍墨西哥乌斯马尔世界遗产这张的时候还挺有意思,进去的时候是上午8点多钟,下午五六点钟就开始轰人了,但我不甘心,想拍黎明,就躲在里头躺了一夜,第二天早上3:00爬上来,拍下了照片。
为珍贵的奥运记忆找到家——访著名摄影家周剑生先生

长城 周剑生摄影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周剑生的许多经典之作都有苦苦寻觅中偶然得来的经历。在奥运村系列展品中,周剑生最看重的是一张北京故宫角楼的作品。当时北京一场冬雪之后,他一下飞机就直扑十三陵,却没有拍到满意的画面,凌晨三点来到故宫角楼,捕捉到了一个宛如中国水墨画的特别时刻,这张照片后来赠送给了中国驻日本大使馆。

为珍贵的奥运记忆找到家——访著名摄影家周剑生先生

故宫角楼 周剑生摄影

在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这100多幅作品离开了奥运村。13年来,这批作品一直安好存放在仓库里,但周剑生的心中始终有一个未了的情节,他要给这些作品找一个长久的家。而母亲——2020年去世的表演艺术家林默予女士也非常支持儿子的想法。2021年底的疫情中他回到故乡北京,为的就是给13年前那一批奥运村展示品寻找新家。

为珍贵的奥运记忆找到家——访著名摄影家周剑生先生

周楚、林默予夫妇

这些作品我一直都留着,留了13年。我母亲所有的东西都捐给电影博物馆,金鸡奖、百花奖的东西都捐了。以奥运为主的东西首博已经收藏了不少,中间我费了很多周折去联系博物馆、展览机构,希望能够被完整收藏,这一次终于有了一个比较可靠的托付。等疫情之后,我希望可以办个展览。13个箱子装的这些作品,每一个箱子里是什么、都有多少张,大概什么尺寸、用什么材料做的我都有记录,首博工作人员一张一张认真的看,当场就断定作品够收藏级别。虽然过去了13年,但是作品都拿塑料泡沫裹着,有金属板子的保护,不会变形。其中20张大型作品,是用德国进口板在日本装裱运到北京的,当时也花费了不少。
为珍贵的奥运记忆找到家——访著名摄影家周剑生先生

北京“金锭桥” 周剑生摄影

在北京冬奥会举行之际,周剑生回到故乡北京,完成了给自己的当年作品寻找新家的心愿,冥冥中他也希望能为父亲亲眼看一看北京冬奥会。巧合的是就在半年多前举行的东京奥运会上,他大学三年级的女儿周燕子不畏日本的严峻疫情,担任了东京奥运会的语言志愿者,这一家三代人以不同的方式为奥运注入着自己的情感和行动。

为珍贵的奥运记忆找到家——访著名摄影家周剑生先生

著名摄影家周剑生先生一家

父亲没能等到2008年的奥运会是他的一个遗憾。我女儿也挺喜欢体育,她当东京奥运志愿者的时候,其实日本疫情很严峻,周围很多人退出了志愿服务,但她说自己已经承诺的事情不能改。她看到我们家里一代代的奥运情结,相信这一段志愿经历对她整个人生都有借鉴。
为珍贵的奥运记忆找到家——访著名摄影家周剑生先生

2021世界遗产盐城黄海候鸟栖息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