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陪伴慈禧,民国封疆。马福祥洞察了某种规则,他成功了

作者:昨日田园

1900年8月14日,在八国联军围攻下,北京失陷。甘军坚守北京城26天,在北京沦陷后才撤离。马福祥带着队伍退出来,看着洋人的军队进入京城,一时不知该去向何方。

这个时候,皇室逃匿,慈禧太后裹挟着光绪帝仓皇逃离皇宫,一路向西逃跑。而自家宗亲兄弟死伤众多,马福祥觉得也无颜再回河州老家。面对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变局,年轻的清朝低级军官马福祥茫然了。

陪伴慈禧,民国封疆。马福祥洞察了某种规则,他成功了

清朝末期的马福祥

这时马福祥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一名从京城里逃难出来的落魄官员。因为同是天涯沦落人,都是落难的官员,又见其人谈吐不凡,马福祥就给他找了一辆马车。此人感动之余询问马福祥有什么打算,看他也是茫然,就劝马福祥:“皇室西去不远,你我应当追随慈禧太后,护送皇室前往西安躲避,寻机建功立业。”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马福祥恍然大悟,立即和这个人一起,去追赶逃难的皇室。

此人名叫岑春煊,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他父亲曾任云贵总督,他本人先后担任过陕西巡抚、陕西巡抚、四川总督、两广总督等等,当的都是大官。他还倡导废除科举,上书立宪,是晚清政坛的风云人物。此后,马福祥和岑春煊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他的点拨之下,马福祥的命运有了转变。

马福祥在怀来追上了慈禧太后。果然,虽然他还只是一个寂寂无名的低级军官,但也立即受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召见。董福祥在旁边介绍:马福祥家族上百人战死正阳门,阵亡的马福禄正是他的哥哥。慈禧太后安慰一番后,命马福祥陪伴皇室,随行护驾。

一路上马福祥竭力侍奉,护驾十分精心。过霍州韩信关的时候,道路险绝,他亲自手扶着銮驾,徒步而行,虽然骄阳照射,他竟然丝毫不觉得劳累。

走到临潼,要过黄河风陵渡口,时值秋水新涨,浊浪如山,慈禧和光绪看了一眼,脸色就都变了。慈禧看着船小水急,惊恐不已,迟迟不敢上船,只好在风陵渡渡口驻扎下来。马福祥上前自告奋勇,部下多有在老家河州自幼驾驶羊皮筏子的水手,熟悉水性,可以保证老佛爷安全过河。得到首肯后,他便扎好十多张硕大的羊皮筏子,精选熟悉水性的精壮士卒一百多人,代替船夫操控“龙舟”,护卫“两宫”安全平稳地渡过黄河。慈禧很高兴,当时赏银二十两,银牌百面,马福祥因此深得慈禧的信任。

慈禧宠信宦官小德张(张祥斋)回忆说,马福祥“对老祖宗的护驾那真是尽心尽力”。马福祥看到小德张颇受慈禧宠信,便多方照顾,着意结交,到了西安以后甚至每天亲自张罗探查小德张睡觉的被子。后来他们二人与张勋、冯国璋四人一起结为金兰,为马家日后飞黄腾达打下了基础。

到西安后,慈禧将巡抚衙门作为行宫。马福祥受到垂青,因为在北京有战功,沿途护卫又能够勤谨服侍,被任命为参将加副将衔。他的部队经过补充,改编为“志胜军”。“志胜军”相当于御林军,以保卫皇室安全为主要职责。年轻的马福祥喜忧参半,在家族付出巨大牺牲后,终于来到最高统治者身边,平步青云的仕途梦想似乎触手可及。

马福祥率部日夜警卫,尽心尽力。一天夜里,寿司房失火,火光熊熊,光绪皇帝慌忙跑到慈禧太后宫中避难。马福祥率领卫兵全力扑救,及时扑灭了大火,得到慈禧太后的赞赏。自此以后,马福祥经常受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赏赐,克食、袍褂料、银物福字、羊只,不以次计。

马福祥受到了当朝皇室的青睐和倚重。因为马福祥读书多,身为武将却儒雅温和,特别是受到慈禧太后的喜爱。他自己写诗说:“不时召见天颜喜,衣袖长沾御案香”,慈禧太后经常会召马福祥陪着练书法,画牡丹,还表扬马福祥:“你一个回民,把一笔虎写得这么漂亮,真是难得。”据说,这是慈禧太后在行宫中排遣苦闷心情的主要方式。大太监小德张也十分艳羡慈禧太后对马福祥的抬爱,感慨说“福祥贤弟,你和老佛爷的情谊若是放在了那太平日月,你的前途可真是无法限量啊。”

这时,甘军首领董福祥却被罢官免职。

当时形势发生了变化。1901年10月,辛丑和议告成,奕劻、李鸿章与八国联军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其中第一款就是惩办得罪帝国主义的官员,董福祥是洋人指名要处决的要犯之一。奕劻、李鸿章给慈禧的电报中说:“伊等谓庄王、董福祥穷凶恶极,非杀不可。”慈禧不敢违逆,遵从洋大人的命令,结果庄亲王载勋、山东巡抚毓贤、刑部尚书赵舒翘等一批高级官吏都送了命,还有一些人被监禁和流放。

而董福祥只是得到“格外从宽,着即革职”的处分,只是被罢官免职,董福祥还是幸运的。

同时朝廷又密谕董福祥:“尔忠勇性成,英姿天挺,削平大难,功在西陲。近以国步艰难,事多掣肘,朝廷不得已之苦衷,谅尔自能曲体”。一番甜言蜜语,肯定了董福祥的功绩,让他体谅朝廷的苦衷,打发他回到宁夏灵州,“治塞上名田”,做了一个称霸一方的富家翁。

董福祥为什么能保住性命?慈禧的一道密谕中道明了其中奥秘:“董福祥一人不足虑,而两省愚民悍卒罔顾大局,深恐一时哄动,骤成巨祸。”慈禧还是害怕西北百姓造反,所以留下了董福祥,以待后用。而且董福祥余部尚众,大都是造反出身,骤然惩处董福祥,慈禧担心会激起事变。

马福祥等人没有受到洋人指名惩办,又得到慈禧的赏识,自然平安无事。董福祥解职后,甘军裁减为八营,其中五营归陕甘总督统领,驻扎甘肃。从此,马福祥脱离董福祥的甘军,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陪伴慈禧,民国封疆。马福祥洞察了某种规则,他成功了

马福祥部队的骑兵在练习劈杀

1901年10月,清政府和洋人和议告成,“两宫”返京,马福祥率部护行。走到直隶丘县,因西方列强不许甘军旧部进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正定行宫召见了马福祥等人,令他们返防。

马福祥率部返回甘肃。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会不断地得到提升。光绪二十八年升任甘肃靖远协台、陕甘督标中协副将。光绪三十一年,任西宁镇总兵,兼统西宁续备马步各旗,进入清军高级将领行列。之后他又兼任了阿尔泰护军使。宣统元年又兼代巴里坤镇总兵。

1909年,陕甘总督允升实行新军编制,将甘肃军队编为马步四标,步兵第二标由西宁镇、河州镇和固原提督所属部队改编而成,马福祥为标统,统领步兵第二标。到冬天,长庚接任陕甘总督,又将甘肃马步四标改为巡防队,马福祥任西路巡防统领。

就在马福祥稳步发展仕途看好的时候,推倒大清王朝的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得到全国响应。

1911年10月22日,陕西张凤翙在西安起义,杀死清朝将军和副都统,成立军政府,影响波及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陕甘总督长庚与陕西巡抚升允急忙整顿、扩充甘肃军队,准备东征镇压革命起义的军队。马福祥也受命招募十营兵力,所部改为昭武军,参加东征。

陕甘总督长庚打算让马福祥担任攻陕先锋。

马福祥却以他父亲马千龄于去年八月刚去世要服丧为理由,托辞“服制未除,呈请终丧”,不肯前往。马福祥主动放弃这样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是因为他不同于其他将领,读了不少书。他看到全国各地响应武昌起义,感觉清王朝气数已尽,“度专制必不久,共和必告成”,因此一面借机扩充实力,一面保持观望态度。

长庚和允升只好令他守卫兰州,改任马安良为前锋。

在清军攻打宁夏围攻陕西的过程中,马福祥忽然收到了秦州(今天水)清军统领黄钺的一封信,信中说秦州已经和川陕革命军政府联络,决定起义,劝马福祥在此鼎新革旧之际,不要模棱两可保持观望,应该率部南下与即将成立的秦州军政府联成一体。

黄钺曾留学日本,加入了同盟会,与黄兴关系密切。他回国后积极宣传革命,看到西北地区封建势力顽固,更需要开展革命活动,因长庚与其父有旧交,便奔赴甘肃。他先劝长庚审时度势,不要举兵攻陕。长庚不为所动,黄钺只好请兵驻守秦州,名为阻挡陕军进犯甘肃,实则为了牵制马安良等人进攻陕西。面对当时的形势,他认为只有率秦州驻军起义,才能扭转局势,实现共和。但他军力单薄,便四处寻求支援。看到马福祥不肯前往绞杀西安革命,便给马福祥写了一封信,进行联络。

马福祥没有答复,保持沉默。

第二天,黄钺领导秦州起义,宣布独立,成立甘肃临时军政府。甘肃全省为之震动,陕甘总督长庚惊慌失措,立即调兵前往攻打,所调部队中,有马福祥所部马忠孝营。

第三天,也就是1912年3月12日,南北议和协议达成,清帝溥仪正式下诏退位。在甘肃,长庚和升允却不肯将诏书公布于众。

马福祥看出清廷大势已去,难以挽回,便去找长庚商量,探查他对今后局势的态度。长庚萎靡不振地躺在寝室里,哀叹清王朝已灭亡,自己已经无法左右甘肃政局。在马福祥等人的揭发和劝导下,长庚最终不得不将溥仪的退位诏书公布出来,并表示今后“地方的事,大家觉得怎样好,就怎么办好了,尽可由地方人自作主张。”将甘肃的事情交给甘肃人来处理。

当天长庚就将陕甘关防和王命旗十二面,交给代理布政使赵惟熙为首的一些地方封建官僚,不久后离开甘肃,取道宁夏去了北京。

退位诏书一公布,甘肃省上层人士立即酝酿拥戴共和之举。马福祥放弃观望,主动介入各派势力的调解,为共和而奔走呼号。甘肃布政使赵惟熙、省咨议局议长张林焱、昭武军统领马福祥和士绅王之佐、慕寿祺署名,向袁世凯北洋政府发出电报,公开表示拥护共和。

袁世凯政府随即任命赵惟熙为甘肃临时都督。马福祥和王之佐等人联络省内外甘籍人士,倡导组建甘肃省临时议会,推举李镜清为议长,包括自己在内的三十几个人为议员,主张承认共和。

紧接着便发生了赵惟熙与天水的黄钺起义日期之争。争论起义日期之先后,实质上是争夺甘肃全省统治权的斗争。双方纷纷向省内外发出电报,为自己辩护,甚至发展到拉开部队,形成武装对峙的局面,大战一触即发。

马福祥认为甘肃近来战乱不已,加之自然灾害严重,如今必须选择保境安民,消除遍地烽火之势。他主张和解,并愿意主动作为甘肃省方代表,到天水与黄钺的代表周昆谈判。临危受命,马福祥独自前往秦州,进行谈判。经过一番劝导,黄钺决定以大局为重,交出兵权,双方达成和平解决条款,随后秦州军政府宣布取消,黄钺也离开了甘肃。

袁世凯政府数次向马福祥发出任命。 先任命马福祥为阿尔泰护军使,但他不愿离开甘肃,没有到任。 后任命马福祥为西宁镇总兵,马福祥仍然没有就任。袁世凯政府再次任命马福祥为西宁镇总兵,兼署西宁办事大臣,却受到甘肃提督马安良的极力反对。

马安良掌握军权,左右甘肃政局。赵惟熙畏其势大,只好改任马福祥为宁夏总兵,并亲自上门宽慰马福祥:“你是清白、正直之士,国家贤能有用之才,不必与彼等相争,为避免事端,最好请你去宁夏, 因宁夏总兵张子克辞职, 而内蒙古发生独立运动, 请你到宁夏就近剿抚。 ”

便得到委派后,马福祥感觉甘肃也无法立足,便立刻前往银川赴任。

陪伴慈禧,民国封疆。马福祥洞察了某种规则,他成功了

当时的宁夏道隶属甘肃省,为甘肃最富庶的地区,黄河穿流而过,形成黄河灌溉地区,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古称“天下黄河富宁夏”,是一块美丽肥沃的地方。宁夏北出绥蒙,东接陕北,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马福祥有了这块地方,为他立足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