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华夏文明星河璀璨——漫谈我国养猪的历史

作者:云谈农事

华夏文明星河璀璨,文化耀眼夺目,大陆养猪历史更是源远流长,猪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家畜,民间称其为六畜之首。

在生肖属相中排在最后,让猪作十二生肖的压阵之物,倒也名副其实。大陆养猪历史已经有七、八千年了。在许多古人的墓葬中,远至新石器时期的人类遗址,都不乏猪的遗骸,因为他们常常以牲畜的多寡来标度地位和富裕程度,由此,葬猪或以猪做祭祀品就显得十分重要。家祭时,陈豕于室,合家而祭,故“家”是宝盖下有个“豕”字,这乃是今天我们所用“家”字的由来。

1959年发现的大汶口古文化遗址(距今约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中 ,出土兽骨以猪骨最多,在大汶口文化的地层中,曾发掘到一件猪形陶器,塑造的猪形维妙维肖,说明当时人们对猪的形态特征已有深刻的了解。1980年初,大陆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新郑县的李岗村,发现距今约八千年的重要历史文物,其中有大量猪、羊等动物骨骼,还有陶塑的猪头、羊头等原始艺术品,这可以证明,大陆在新石器时代初期已经在养猪。

华夏文明星河璀璨——漫谈我国养猪的历史

大陆有文字可考查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就已记载有各种饲养动物的情况。由这些甲骨文可知,当时的畜牧业占重要地位,当时畜禽的种类很多,其中猪的数量可观,奴隶主除了把猪供食用外,还把它当祭祀用。作为祭祀的猪,一次宰杀几十头,甚至几百头。

由此可见,早在四千年前的殷商,猪已受到了极其周到的饲养管理和精心看护。因此,猪的体形及生产性能较野猪相比有了很大改变。根据湖南省博物馆湘潭县九华公社发掘的殷商青铜猪尊来看,其体躯部位丰满而匀称,造型完全像经过培育的。

华夏文明星河璀璨——漫谈我国养猪的历史

秦、汉两朝,尤其是在汉朝,养猪事业有了更大的发展,文字记载也比较多。《史记》中提到 “公孙弘家贫,牧豕海上”。公孙弘做过汉朝丞相,他早年家贫,曾靠养猪谋生。《史记》还记述有“留长孺以彘立名”。由此说明,当时不但养猪相当普遍,而且已注重选育良种,其养猪技术也有长足的进步了。

到了唐代,养猪更是盛行,老百姓养,官府也养。长安的习农寺就养了很多猪(《唐补五行志》)。德宗大厉十四年,官府一次就从沙苑拨猪三千头给农民喂养(《 唐书·德宗本纪》)尹镜州有官猪数千”(《唐国史补》)。民间还有靠养猪发财致富的,如“唐洪州有人畜猪以致富,因号猪为乌金”(《 朝野金载 》)。当时养猪已遍及全国各地,南至广东,北至辽东,东至沿海,西至河西走廊。由于各地地理条件不同,经过各地劳动人民精心的培养,育成了许多各具特点的猪种,唐代出土的陶猪充分佐证了这个观点。

华夏文明星河璀璨——漫谈我国养猪的历史

宋、元时,养猪业仍有所发展。宋时已有印刷术,流传的众多文献资料中多有记述。据《东京梦华录》:农村养猪户进都城开封卖猪,“每日至晚,每群万头”,可以看出当时经营养猪业及发展城乡贸易的盛况。元代统一中国后,也重视发展农牧业。三部农书《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和《农桑衣食摄要》中都载有养猪经验的内容。对猪饲料,王祯《农书》说:“江南水地多湖泊,取萍藻及近水诸物,可以饲之”。北方陆地可种马齿苋,以及薯、芋、菜叶等喂猪,提倡因地制宜,广辟饲料来源。

宋代以后,中国经济中心移到东南,由于南方人多地少,随着土地的开垦,牧地减少,因而使畜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但作为农民家庭副业经营的养猪业,却随着农业的发展而有所增长。

明朝的养猪事业比元朝要好些,官家上林苑设有专管家畜的官员(《明会要》卷三十九),民间也普遍养猪。但在明朝中期,也出现过一次养猪的人为灾难。据《篡要》记载 “正德十四年冬,有旨禁约人民不许养猪,违者永远充军”。据说这是因民间一向称呼豕为猪,和皇家的姓氏“朱”同音,为了避讳,所以皇帝下令禁止养猪,此令一下,使大陆养猪业又一次遭到重大损失。

后来由于劳动人民的努力,养猪业又很快得到恢复,其经验和技术也有所发展。在徐光启著《农政全书》,邝潘著《便民图篡》、陈继儒著《群碎录》等书中,均谈到了养猪技术,这些都是为适应养猪业发展需要而写作的 ,也就直接说明了当时养猪业是在发展之中。

明朝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所著《本草纲目》中也提到:“猪,天下畜之”,并对猪体各部分配药治病的记载甚多,这是他收集了汉朝至明朝各地治病的经验而总结下来的。他还在《本草纲目》中对各地猪种的生理特点及体态特点作了较详尽的描述,这也反映了当时对猪的研究已相当精细入微。

就大陆古代养猪的情况来看,其历史是悠久的, 经验是丰富的,对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贡献也是巨大的。

大陆养猪史长河磅礴,但可能有人会说:今天人们最常吃的猪肉,98%来自于洋猪品种,而我们的中华土黑猪,犹如客远行,慢慢消失在大众的视野里了。

事实是这样的吗?

通过史料记载和研究,在古罗马时期,一些商人来华交易,从广州带走了一些猪种,与当地猪杂交,形成罗马猪,对西方著名猪种的育成起了重要作用。康熙38年(1699)英国商人来华,也从广州带走中国猪与英国本土猪杂交,18世纪中,育成了巴克夏、大约克夏及美国波中猪、切斯特白等名猪,它们都含中国猪的血统。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写到:“中国人在猪的饲养和管理上颇费苦心,这些猪明显呈现出高度培育后所具备的性状,它们在改进我们的欧洲猪的品种中,具有高度价值。

鉴于养猪属于农业产业,各种关于养猪的农谚就不必细说了。更深入一点的:例如原始时代猪富含的宗教含义和神话色彩,《山海经》里就说过“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司彘之国”。同时,颛顼(zhuan xu)的父亲也是一个嘴巴像猪一样的神话形象;在小说中,有我们最熟悉的《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在文字方面,有很多关于猪的成语歇后语,比如:辽东白豕,这个词儿形容人少见多怪。又如牧豕听经,形容人学习努力,一边放猪一边看书。还有我们熟悉的韩非子的故事,“杀彘教子”等等。

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

期刊《今日养猪业》2021.01.15版

《四川大学学报》1978.2版

《湖南农学院学报》1983.9月版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了,喜欢的小伙伴关注我们点赞分享吧!

华夏文明星河璀璨——漫谈我国养猪的历史
华夏文明星河璀璨——漫谈我国养猪的历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