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标麒麟学习笔记1:安装7.0桌面版操作系统

    一、获得操作系统

    中标官网提供了一个6.0版本的链接,下载的文件是NeoKylin-Live-Desktop-6.0-x86_64-B050-20150427.iso,用于x86系列的64位机器,大小不到2G。我在它的下载网站找到了一个较新的7.0版,同时还有一个用于验证软件完整性的md5文件。自然有新的不用旧的,至于为什么官网没有显式链接这个下载网站和7.0版本,就猜测是正在测试中吧,先将7.0下下来再说。

    二、制作安装U盘

    直接刻录安装光盘当然好,但感觉还是U盘方便。将下载的ISO文件制作成启动U盘,用的是UltraISO,版本9.6.5.3237。基本方法是选择“启动”-“写入硬盘映像”菜单,在“写入方式”中选USB-HDD+v2或USB-HDD+选项,网上说USB-HDD的版本越高U盘兼容性越好(大概是指U盘仿真成硬盘模式后与主板及BIOS的兼容性)。

    三、安装

    将电脑设为U盘启动,或在启动时选择启动设备为U盘。经过简单的提示操作,进入下面这个画面:

中标麒麟学习笔记1:安装7.0桌面版操作系统

    其它选项都好处理,只是箭头指处,显示“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自动安装新系统”。机器原来装的是WIN7,有C、D、E、F四个盘,把空间全部占满了,所以出现了这个提示,点击这个“安装位置”进去看看:

中标麒麟学习笔记1:安装7.0桌面版操作系统

    箭头指处显示可用空间只有5M。点击“未知”,看看机器原来都有些什么内容:

中标麒麟学习笔记1:安装7.0桌面版操作系统

    内容还是不少的。查查资料,ntfs指的是NTFS文件格式,vfat指的是FAT32文件格式;sda*指的是第一块硬盘的各个分区(第二块硬盘叫sdb),其中1-4是主分区或扩展分区,5以上指的逻辑分区或称逻辑盘。由些可见,sda1是C盘,sda5-7分别是D、E、F盘。显然,需要删掉一些盘以腾出一些空间,一般的做法应该是返回到WINDOWS系统,先备份转移文件资料,再用磁盘工具如DiskGenius调整分区。这里F盘没东西,用中标麒麟直接处理一下试试:

中标麒麟学习笔记1:安装7.0桌面版操作系统

    1.先选中最后一个分区sda7,2.点击减号,3.出现提示后点击“删除”。这里“同时删除位于未知root下的所有其它文件系统”如果复选,会将该硬盘清空,所以不复选。删除sda7后,有了14个G的空闲空间,同样道理可以删除其它分区。下面给中标麒麟分配空间:

中标麒麟学习笔记1:安装7.0桌面版操作系统

    什么挂载点、标准分区、文件系统等等,太复杂,等以后对linux熟悉了再说,直接选择“自动创建分区”(如果机器本来空闲空间就够,可以跳过上面手工调整分区的过程):

中标麒麟学习笔记1:安装7.0桌面版操作系统

    结果出来了,出现了sda7-9分区,分别是boot、swap和/。查查资料,boot分区(分区这个词并不准确,叫文件系统或目录更合适,因为在linux的世界里,一切皆是文件)指的是linux引导文件分区,存的是grub2模块(替代MBR主引导)、linux内核等文件,简单地理解成像windows的引导文件目录;swap分区是内存交换区,用于加速系统运行,相当于windows的交换文件;/(根)分区是linux最重要的分区,也是唯一必须创建的分区(boot、swap不创建也行),是所有文件、设备的访问起点,简单理解像windows的根目录,只是windows中每个盘都有根目录,而linux只有一个,其它盘(分区)是挂在根目录下的一个子目录(挂载点)。点击左上角的“完成”:

中标麒麟学习笔记1:安装7.0桌面版操作系统

  可以看到系统将删除原来的sda7分区,创建新的sda7-9分区,点击“接受更改”:

中标麒麟学习笔记1:安装7.0桌面版操作系统

  系统安装位置“已选择自动分区”,点击“开始安装”:

中标麒麟学习笔记1:安装7.0桌面版操作系统

    在文件复制完成后,显示“正在安装引导程序”。这时linux在查找硬盘上的所有启动分区,包括windows系统,建立相应的启动菜单,准备多系统引导。因为windows安装时会覆盖grub代码区,所以要注意双系统需先装windows后装linux。最后安装成功。

    四、进入系统检查检查

    重启机器:

中标麒麟学习笔记1:安装7.0桌面版操作系统

    上面第一项是中标麒麟7,最后一项是windows。先进windows里面看看:

中标麒麟学习笔记1:安装7.0桌面版操作系统

    C、D、E盘都在,F盘没有了,也看不到linux系统。再进入磁盘管理器看看:

中标麒麟学习笔记1:安装7.0桌面版操作系统

    划线部分显示原来F盘的位置变成了3个盘,现在机器共有4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分成2个逻辑驱动器)。MBR主引导只支持4个分区表项,现在怎么有了5个?用DiskGenius再查查:

中标麒麟学习笔记1:安装7.0桌面版操作系统

    原来MBR主引导中还是只有2项分区表,一项是主分区(C盘);另一项是扩展分区,包括了windows的D、E盘和linux的boot、swap和根分区(这里的逻辑分区号是从0算起,sda中是从1算起)。从这里看到,虽然linux装在扩展分区中且没有分区激活标志(像C盘的红色NTFS字样),但grub照样可以引导启动linux系统。

    再重启进中标麒麟看看。经过简单的提示操作和创建用户(这个普通用户最好要加入管理员组),进入桌面,双击“我的电脑”:

中标麒麟学习笔记1:安装7.0桌面版操作系统

    上图,除了swap分区不可见外,boot和根分区(/)在linux里都表示成了目录。同时还能看到windows的各个盘,点开一个看看:

中标麒麟学习笔记1:安装7.0桌面版操作系统

    提示打开windows盘是一个特权动作,需要进行身份验证,这时可输入当前用户的密码,这也是为什么要将这个普通用户加入管理员组的原因,否则输了密码也无权操作。打开后看到了C盘的内容:

中标麒麟学习笔记1:安装7.0桌面版操作系统

    这时windows和linux之间可以互拷文件了。注意划圈处显示了一串字符,这就是所谓的挂载点,也就是windows的C盘挂载到了linux的/run/media/…A63C3目录下。

    Linux各发行版安装过程大同小异,中标麒麟与红帽、CentOS、Fedora基本一致。欢迎指出这里的谬误以帮助学习提高,我自乐在其中。

    ※20161118特别说明:用U盘安装时如果启动画面出现了3个可选菜单,则说明U盘是在以扩展BIOS,即UEFI接口模式进行存取访问,中标麒麟对此兼容的不是很好,会由于安装映像名字太长而提示“/dev/by_label/NeoKylin-Desktop-7.0-x86 doesn't exist”,也就是找不到自己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