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十五岁弃业旅行,相信有些事情必须尝试过,才能说放弃

我很喜欢观察环境,原因是个性时犹豫不决,常常在站小吃摊前会有一种不知该选择什么的烦恼。

今天该吃卤肉饭?还是要吃阳春面?如果需要减肥应该只能吃烫青菜,但是如果只吃烫青菜又太空虚。选择看似很多,但最后我还是选择最熟悉的那几样,因为花太多时间选择,选到最后其实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工作也是这样,大学毕业后明白自己除了文凭以外,什么都没有,所以只要学系相关的空位职缺,我就会把履历像洒网一样投到天际,只希望能得到一份事少钱多离家近的工作。

事实上也没有这样的工作,所以只好抱持从零开始的心态,什么都能做,也肯做。

逐渐工作了几年,有了经历后,就慢慢发现很多事情可以做,但也不想做,很多事情当初都可以做,现在却不能做。

学生时代可以忍耐在大热天下发宣传单,菜鸟时期可以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发传单,最终幸运找到一份不用在日晒雨淋的职位,最后只想要离家近准时下班的优闲工作,尽管当初想着各种不同想要完成的梦想,不过梦想在天边,实际的是自己一直都往舒适圈走去,不愿意在回到太阳底下挥洒汗水。

所以当我提出「35岁退休」的概念,被一堆人睁大眼睛狂电。

「不趁现在年轻赚钱,你以为当你回来的时候就有人要用你吗?」 「边工作边旅行不好吗?你干吗一定要走那么极端的路?」

少部分的人羨慕我竟然有勇气拿下半辈子的稳定来当赌注,说实在我根本不清楚有什么好「恐吓」的,

每个人的背景都不一样,只是我选择了这样的结果,就像一堆人喜欢问如何像你这样可以常去旅行?或著是怎么存到钱去旅行?其实我真心无法回答各位,因为这就是「我的选择」,如此简单而已。

第一次的长途旅行告诉我「独自旅行」没有想像中困难,不要怕失败 ,不要怕挫折,顶多跌倒拍拍屁股再站起来就好。

在旅行做了很多梦,有种迫不及待回家实现的愿望,但回家后发现全世界都没有改变,改变的仅只有自己,没人了解我的内心澎湃,而我也不懂为何每个人只重视排队美食跟繁文缛节的礼俗,深深感觉自己活的像异类,这是刚回来半年的感触。

我隐藏自己的内心,穿上现实的外衣,学着融入回原本的生活,但下班后用力写文章跟涂鸦继续完成旅途的梦;学着跟异类的自己共存,而不是否定它的存在,也努力帮异类的自己找下一个出口,就这么刚好走到了这一步。

最令我感到讶异的是当你努力找出走的同时,发现身边有许多跟一样的人,对于现状不满,对于人生有其他的想法,原来自己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寂寞。

就像在旅途时即使只剩下一个人,也会碰到不同的人,陪我走过一段又一段不同的路程;或许是搭公车,或许是搭飞机,或许只是从街头走到街尾,或许只是在站路边一同喝茶,转身离去我们再也不会联系,却能明白其实自己不孤单。

明白自己选的路很艰困,但只要勇于承担,也会开出不一样的花朵。

当然还是很多人为我担心,问是否退休之后就不工作了吗?答案当然不是,这只是一种从稳定职场退下来的概念,先去一段远途修行,回来之后或许打工,或许写书,或许演讲,或许创业,或许开个小书店,但我相信每一个或许都是朝着梦想的方向前进 。

曾经经历了长途旅行,在过程中一直想像未来的模样,回来经历三年的工作,在现实跟理想中一直在找寻平衡的重量,却一直相信北京女孩所说『Dream Job』的存在,也梦想成为一个让人看起来就在发光的女孩,想找一种喜欢的感觉去生活 ,而不是为了生存去活着,仅管这是一种很实验的冒险。

这点最不谅解的应该是父母,他们最期待的唯一的女儿可以过著稳定、幸福的人生。但是经历一场旅行 ,数十年工作的经验累积 ,我常常扪心自问「接下来的人生难道就是这样吗?」或者「梦想一定要等赚够钱才能实现吗?」

好不想等待到老了,累了,倦了,什么都不想要了才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徘徊,要彷徨,要等待那个对的人出现;我到底在害怕什么?自己还是别人的眼光?

不想再被小事情纠缠,一个跌倒就在想前面会不会有更深的坑洞,一句耳语就在想是不是全世界都在议论我。转过身越过一个山头,走过一趟长途旅行,跌倒数百回,崩溃过数千次,才发现最应该在意的是现在跟未来,而不是那些跌跌撞撞的过去,不应该想着怎么逃避那些不想面对的问题,而是真实放下那些心里的委屈 。

能救自己的不是旅行,是自己。能选择出走的是自己,不是旅行。能放弃自己也只有你,没有别人。

所以不要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这是我的选择,也勇于去承担这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