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节要到了,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新年习俗吗?山东小乡村的春节回忆

作者:毛毛的三言两语

#虎年有娱#

不知不觉,今天已是腊月十八了,春节就要到了,很多人都说现在的春节是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如果仔细想想也是,现在的生活条件确实是好了,但小时候那种盼年、过年的喜悦真的少了好多,那就回忆一下小时候那些春节习俗吧,来自山东的一个小乡村的春节回忆。就让我们从前往后细细数来:

春节要到了,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新年习俗吗?山东小乡村的春节回忆

【腊八】有句顺口溜是这么说的“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节当天,腊八粥在我们这里不是很重要,可喝可不喝,重点是吃点好吃的,这天会开“荤”,毕竟当年生活条件有限不会每天都能吃上肉。我们的妈妈们今天也开始行动起来,对家里的犄角旮旯开始清扫,这时候孩子的存在有点多余,因为小孩儿不想干活,妈妈非让干,干不好还被嫌弃[可怜]

春节要到了,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新年习俗吗?山东小乡村的春节回忆

【正月十三】正月十三是我们当地的集,老人们说这天是“花花集”。

为啥叫“花花集”,问了我的妈妈、我的爸爸、我的爷爷,并没有标准统一的答案,我们暂且就理解为可以开始花钱、且集上的东西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的意思吧[捂脸]从这一天开始,从这一个集开始,小孩儿们就开始“爽歪歪”了,因为可以正大光明的要东西啦,新衣服、新鞋子,小姑娘要花头绳儿,小男孩儿要枪、擦炮儿。

春节要到了,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新年习俗吗?山东小乡村的春节回忆

当然大人们也没闲着,他们赶集那都是有任务的,且男女分工不同。我们的妈妈们首要任务是买菜,北方的冬天在当年那是需要囤菜的,萝卜白菜不需要买,因为家家户户都有种的,需要买的是紧俏儿的菜,待客的菜,比如莲藕、芹菜、黄瓜之类的,还有木耳、银耳这种干货,荤菜那就是鱼和猪肉,鸡鸭鹅不需要买,自家都有喂养的。第二个任务就是买衣服、床单、被罩等等,给家人裁制新衣,换换新的床单被罩,这些都是需要去供销社买,因为够高端大气上档次,走到那里扯布,然后再到集上找裁缝给定做。想想小时候也是真的好,那时候就穿上了私人订制[呲牙]最后妈妈们还要买锅碗瓢盆,碗和筷子是必须要买新的,寓意着添丁进口,人旺!

春节要到了,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新年习俗吗?山东小乡村的春节回忆

我们的爸爸们需要干啥呢,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到集上的第一任务就是购买务农工具,像铁锹、锄头、镰刀等等,因为过了年开了春就要开始一年的耕种了,年前要把工具准备的好好地。买完工具爸爸们就开始买他们“娱乐”的东西,烟是一项,但买的是烟叶,不知道你们见过没有,按斤称,撑了之后回家用孩子的作业本一卷,就砸吧砸吧的吸起来了[酷]酒是第二项,过年了亲戚朋友的都会来串门,酒是必不可少的,依稀记得当年酒的名字是“兰陵大曲”。第三项就是春联,这可是重中之重,也是爸爸们的特权,现在春联都贴得简单了,有的家贴个福字就算了,当年可大不一样,这春联可是门面,种类繁多,有大门口的出门见喜,大门、堂屋的对联和门画,还有最上面的帘子(很多地方都没有,可能是我们这里的特色),包括猪圈、鸡窝、耕种工具这些地方都要买,一句话,目之所及都得贴上。这就是爸爸们赶集的重要任务。

春节要到了,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新年习俗吗?山东小乡村的春节回忆

【腊月二十三】过酥菜,过大年。

腊月二十三这天是个“大日子”,因为一年一度的过酥菜的日子到了,其实按着我们这的方言应该是“过酥(XU)菜”,用现在的话那就是炸小酥肉、土豆条和萝卜丸子。这一天的早晨,首先是要把该炸的东西洗好、切好、调好,准备好木材、大锅、花生油,然后就是把小孩子们赶出家门,因为奶奶和妈妈们对这一天特别重视,小孩子在家不能乱说话,乱动,打个比方,如果小孩说“油满了或者太多了”那绝对会换来一顿胖揍,这是相当不吉利的,为了保险起见干脆把小孩赶出家门,大门一关,图个顺当,其他人这天也不会来串门,大家保持高度一致的态度[灵光一闪]

春节要到了,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新年习俗吗?山东小乡村的春节回忆

【腊月二十八】最后一个年集,尽情地嗨皮。

腊月二十八是春节前最后一个年集,其实该买的都买了,该准备的也早就准备完了,这一天一家老小一起赶年集,任务是什么呢?那就是玩就完了,啥任务也没有了,敞开了玩,大人小孩齐开心[大笑]

春节要到了,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新年习俗吗?山东小乡村的春节回忆

【大年三十】重头戏来了,这一天那是相当的热闹。

一年的重头戏就是今天,那我们从早晨开始说起,起床干啥呀?穿新衣服,一家人都把赶集时私人订制的衣服从头到脚穿戴整齐,然后简简单单地吃个早餐,就开始“贴春联”了,一般这样的活都是爸爸带领孩子们干,讲究从大门开始往里贴,而且贴春联之前一家人都得到齐了才行,要不然就把家人关在外面了。贴完春联,爷爷、爸爸和家里的小男孩儿们就要带着鞭炮、白酒、火纸(给逝去的人烧的纸)去自家坟地请老人们回家过年(不要害怕,可能会有说这是迷信,怎么说呢,这也是对亲人的一种思念吧)。奶奶妈妈们也没闲着,开始准备年夜饭了,我们这吃饭早,4点左右就开始了,所以要提前准备,蒸大包子,炒鸡、炖鱼、炒肉、调凉菜七七八八一算,怎么也得6个10个菜,一般不会做八个,据我回忆好像是寓意不好,八八擦擦的(就是不是很好的意思[黑线])。

春节要到了,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新年习俗吗?山东小乡村的春节回忆

吉时已到,开席[撒花]一家人整整齐齐、欢欢喜喜地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咯。爷爷带头先给祖先们敬酒,然后爷爷动筷后,小辈儿们开始大快朵颐,那叫一个香哟,馋了一年的好东西在这一天都能吃上了。吃完饭就是串门的好时机,小孩儿满村里乱窜放鞭炮,爸爸们开始找他们的伙计们吹吹牛皮,我们的奶奶和妈妈还没闲下来,因为要包水饺,一般会包两种馅,一种是猪肉萝卜一种是韭菜鸡蛋,都特别香!7点多,大家都会准时回来,为什么呢,因为春晚要开始了,在当年看春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你不看你就落伍了,你会被嘲笑的,而且经典节目会是大家茶余饭后的畅谈话题。

春节要到了,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新年习俗吗?山东小乡村的春节回忆
春节要到了,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新年习俗吗?山东小乡村的春节回忆

晚上11:45的时候,一家人就在电视机前坐不住了,不是因为节目不好看,是因为更重要的时候即将到了,那就是12点也就是零点,因为我们要卡在12点的时候放鞭炮,烧纸、磕头,祈福。所以要准备好一系列的东西,然后拿着火柴(那个年代打火机真的很少,有也不舍得用)跃跃欲试,就等爸爸的一声令下开始点鞭炮。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整个村子灯火通明,鞭炮声此起彼伏能长达1个小时,在这时候我们还会下水饺,不过这个时间点只会吃素馅的,肉的得等到初一再吃。家里的每个人都很高兴,准确地说是兴奋。

春节要到了,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新年习俗吗?山东小乡村的春节回忆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并没有,我们这一天是不会睡觉的,要熬夜[偷笑]从凌晨3点开始,就会出现网上说的山东独有的过年风景,“磕头拜年”。一般家里会分成两个队伍,爷爷带一队,奶奶带一队,分别去村里的亲戚家、老邻居家磕头拜年,有的家里人多真的会出现屋里跪不下又跪了一院子的“美景”。最喜人的是不同的两家人在路上相遇了,直接就你们向我磕完头我们再向你们磕,那画面是相当的壮观。磕头小孩儿们都很高兴,因为会得到糖块儿、瓜子,那个年代没怎么有给红包的,因为大家都不是很富裕[奸笑]

春节要到了,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新年习俗吗?山东小乡村的春节回忆
春节要到了,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新年习俗吗?山东小乡村的春节回忆

磕完头,这一天的任务差不多就结束了,该干啥了,睡觉呗,熬了一夜都困得不行了,一家人都穿着新衣服呼呼大睡咯。呼呼大睡地包括我们的奶奶妈妈们,她们在这一天也是真正的放假了,因为初一不干活,一干活就得干一年,所以这天碗也不用刷,饭也不用做,年夜饭热热就行了。

【初二到正月十四】走亲戚

从初二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四就是走亲戚的日子,各个村里、乡间小道上都会有这么一幅画面“大梁自行车前边带着孩子后边坐着媳妇,两个车把上挂着肉、馓子、鸡蛋等好东西”,走到亲戚家吃吃喝喝,说说笑笑,美好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还有一点有意思的差点就忘了,年初二这天,奶奶会从大门口开始扫地,划重点(从大门口开始向屋里面扫),一边扫还会一遍念叨“奶奶姥爷留财,奶奶姥爷留财”,这些扫出来的东西都是一年的财,最搞笑的是啥,是我二姑夫就叫刘才,所以我们家奶奶一念叨,我们就笑[笑哭]

春节要到了,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新年习俗吗?山东小乡村的春节回忆

【元宵节】吃元宵,赏花灯,年跑咯。

正月十五这天其实我们这儿过得很简单,就是下午做点好吃的,鸡鱼肉蛋都有,然后再来碗元宵,放个鞭炮,再用萝卜做几个萝卜灯,给孩子们花5毛钱买个花灯,元宵节就这么结束了。

春节要到了,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新年习俗吗?山东小乡村的春节回忆

到这,年也就结束了,用我奶奶的一句话,年跑咯。

这就是我小时候关于春节的回忆,一开始写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感觉,写到这里的时候,眼眶有点酸,泪就出来了,想念小时候,那时候真好一家人老老小小在一起,想念我逝去的亲人们。

又是一年春节到,愿我的家人们平安健康,也祝读者朋友们新春快乐,阖家幸福安康!

春节要到了,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新年习俗吗?山东小乡村的春节回忆

既然都看到这了,麻烦给个赞,给个关注呗[谢谢]万分感谢,我好接着有动力给大家分享生活中的小故事[吻]

春节要到了,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新年习俗吗?山东小乡村的春节回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