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名城、文艺之乡,浚县21个古村落名字来历

作者:闫孟牧宇

浚县,隶属河南省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卫河蜿蜒纵贯全境,淇河沿西部边界南流,地处安阳、濮阳、新乡、鹤壁等市辐射带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浚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商代称黎,西汉置县,明初改称浚县至今,是儒商鼻祖端木子贡的故里,王阳明圣贤人生辉煌事功起航之地。

历史名城、文艺之乡,浚县21个古村落名字来历

东善堂村、西善堂村

东善堂村、西善堂村位于鹤壁市浚县善堂镇,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古村落。相传,古时候十家善人募集资财修庙堂,故而得名善堂。清朝乾隆年间,村东、西分别筑起寨墙,分东、西善堂,就是今天的东善堂村和西善堂村。

白毛村

白毛村位于鹤壁市浚县善堂镇,相传秦朝时此地有鼠精作怪,人们为了镇鼠而取名白猫村,后来沿用中转化为白毛。

历史名城、文艺之乡,浚县21个古村落名字来历

迎阳铺村

迎阳铺村位于鹤壁市浚县善堂镇,是一个千年古村落,秦汉时称白马驿,隶属东郡白马县,明朝洪武七年,撤白马县入滑州,白马驿改称迎阳里,因颛顼、帝喾二帝陵在其北部,二帝为高阳氏,故设高阳乡,高阳乡辖十七里,其中有迎阳里,因迎阳里内设有通邮铺亭,迎阳里改称迎阳铺,沿用至今。

屯子

屯子村位于鹤壁市浚县屯子镇,古称屯财村和屯子渡,是卫河上的一个码头,地处南北交通要道,水陆交通方便,是各种物资的集散转运之场所,故取名屯子 。

历史名城、文艺之乡,浚县21个古村落名字来历

西张洼村、东张洼村

西张洼村和东张洼村位于鹤壁市浚县屯子镇,因其地理位置位于一片洼地,又因村中只有张氏一族故称张洼村。建国之后1958年,国家将其分为两个自然行政村,根据一条南北走向的溪水,将其分为西张洼村和东张洼村。

姜八营村

姜八营村位于鹤壁市浚县屯子镇,古时候有一位将领曾在此扎营,因为将军姓姜,且军营为第八座,因此得名姜八营村。

历史名城、文艺之乡,浚县21个古村落名字来历

西长村、东长村

西长村、东长村鹤壁市浚县卫溪街道,村民先祖明朝初年迁此定居建村,为饮水方便,在村中建了一眼水井 。水井旁种植的枸杞树籽成熟后落入井中,村民喝了有益寿延年的功效,都很长寿,故而得名长村。又因为地理位置分为西长村、东长村两个村。

寺下头村

寺下头村位于鹤壁市浚县伾山街道,因村子位于天宁寺所处的大伾山脚下而得名寺下头村。

历史名城、文艺之乡,浚县21个古村落名字来历

新镇

新镇村位于鹤壁市浚县新镇镇,这里古时候是一个码头,后来人口日增,商业发达,逐渐形成集镇,故得名新镇。元朝时此地设有巡检司,明朝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此地设新镇水驿,并派有驿丞 。

卫贤村

卫贤村位于鹤壁市浚县卫贤镇,曾名集贤庄,是一个千年古村落。隋朝时此地称卫县,1949年后改为卫贤,沿用至今。

历史名城、文艺之乡,浚县21个古村落名字来历

王庄东街、王庄西街、王庄南街、王庄北街

王庄东街、王庄西街、王庄南街、王庄北街村位于鹤壁市浚县王庄镇,是一个千年古村落。因元代两户王姓先祖迁此定居建村,以姓命名,得名王庄。随着人口繁衍,人丁兴旺,为便于管理,按照地理位置分为王庄东街、王庄西街、王庄南街、王庄北街四个村。

元过村

元过村位于鹤壁市浚县王庄镇,因村子紧靠黄河故道,平时泥沙淤积,道路难行,加上黄河经常泛滥,生活困苦,故而得名难过村。明朝初年以后,因地貌改观,加上改朝换代,村名改称元过。取一元肇始,万象更新之意,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心愿。

历史名城、文艺之乡,浚县21个古村落名字来历

白寺

白寺村位于鹤壁市浚县白寺镇,原名白祀,因紧靠白祀山而得名白祀村,后演化为白寺村,沿用至今。据传说,姜子牙在此处“封神”和凭吊阵亡将士。当年武王和姜太公身着素衣在此祭悼将士们亡灵,远远望去,整座山上一片白色,“白祀山”由此得名。

小河村

小河村位于鹤壁市浚县小河镇,是一个千年古村落,原名叫顺河集,因南临卫河而得名。相传,明朝洪武年间,张、马、谢三姓始祖自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定居建村。约在明朝嘉靖四年,卫河在顺河集处决口,由南向东漫流,形成一条小河。嘉靖九年,迁往村西土岭上,改名小河村,沿用至今。

历史名城、文艺之乡,浚县21个古村落名字来历

交卸村

交卸村位于鹤壁市浚县卫贤镇,前一个千年古村落。前秦符丕向东晋借粮,晋国运粮两万斗在此地交卸,故而得名交卸村。

历史名城、文艺之乡,浚县21个古村落名字来历
历史名城、文艺之乡,浚县21个古村落名字来历
历史名城、文艺之乡,浚县21个古村落名字来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