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汩汩清流润泽美丽乡村——梁平区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国家级试点工作纪略

作者:华龙网
汩汩清流润泽美丽乡村——梁平区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国家级试点工作纪略

龙溪河礼让仁贤示范段建成后鸟瞰图。市水利局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伴着冬日暖阳,走进梁平区礼让镇川西村龙溪河岸,眼前的情景让人赏心悦目:一河碧水,微波荡漾,清澈的河水带动老水车缓缓转动;户户庭院,整洁清爽,杂物乱堆的景象早已没了踪影。

这是重庆梁平全力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上级水利、财政部门大力支持下,梁平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集中连片统筹规划,与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水域岸线并治,着力恢复农村河湖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打造安全、生态、美丽、人文的农村水系,把乡村装扮得日益丰润、美丽,农村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高位推动,持续优化体制机制

水系连通通万里,生态宜居惠千家。

2020年初,梁平被确定为水利部、财政部第一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该项目总投资3.98亿元,将对龙溪河、新盛河和铜钵河3个流域总长32.1公里的水域及岸线进行综合治理,涉及明达、礼让、仁贤等9个乡镇(街道)、21个村(社区)。

梁平区将试点项目作为建设龙溪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和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的基础性、示范性项目,按照“全域治水·湿地润城”理念指引,以河道流域并重、水域岸线同治原则,通过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植草护坡等措施,推动水生态环境转好、农村产业发展转型、农村人居环境转优“三个转变”,实现水安全保障力、水生态涵养力、水景观生产力、水文化感染力、水产业带动力“五个提升”,助力乡村振兴。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梁平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高位推动试点建设;成立“1+4”工作组,建立“月周日”协调机制和“整体规划、分段实施”工作模式,压实目标责任;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按照特事特办、专事专办原则,全力压缩财政评审、概算审核、施工招标等环节时间,推动项目快审快批快建。

截至目前,项目完成河道整治32.1公里,建设水文化基础设施、河水生态修复等景观节点17处。同时完成技改升级污水处理站5处、建设雨污管网28.6公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5个、交通道路10公里。

汩汩清流润泽美丽乡村——梁平区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国家级试点工作纪略

龙溪河礼让段“水磨房”节点。市水利局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创新试点,塑造高颜值水美乡村

绿在水中,水在画中。

隆冬时节,在龙溪河仁贤街道宏山村段,河水清澈,鱼儿在水中畅游,几位老人坐在河岸边的休闲步道上散步游玩……正在散步的居民杨志君说:“过去这段河道不但窄,河水还又黑又臭。如今,这里修建得像小公园一样,环境变美了,游客也多了,村里更热闹了。”

作为全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先行先试项目,梁平区投资3600万元,在龙溪河礼让、仁贤段5.5公里河道,实施了岸坡绿化等水生态修复,打造了水磨坊、仰贤亭、上善桥、致远桥等水文化节点,重构了农村河道自然风光,创造了人水关系协调的亲水河岸,新建的休闲步道、风雨廊桥、亲水平台、漫水汀步等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让美丽乡村焕发出新活力。

不仅如此,项目推进中,梁平还以河流为轴心,启动水系景观、亲水平台、休闲康体、文化长廊等工程,设景观照明系统、休息坐凳以及廊架、景墙、湿地休闲亭等设施,打造的“自古仁贤”“礼让有家”“和谐安宁”等11处滨水文化节点,成为梁平乡村新名片。

为顺应流域山水田园格局,梁平区还利用生态河道穿针引线,深挖本地自然人文内涵,深入挖掘梁平乡村肌理与自然禀赋基础,在治理中融入“抬儿调”“癞子锣鼓”“稻草草把龙”等非遗文化和“来夫子”等特色人文元素, 打造的“水孕明珠·生态龙溪”“水育良田·农旺渔兴”“水润梁山·活力原乡”等精品工程,成为乡村河道治理新标杆。

汩汩清流润泽美丽乡村——梁平区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国家级试点工作纪略

产业带动“川西渔村”硕果累累。市水利局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巧做文章,促进水经济发展

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在改善水环境的同时,也有力支撑了当地滨水经济的发展。

在试点项目推进中,梁平区除了注重保持农村水系的自然生态和水文化传承,还立足把项目打造成产业融合的载体,综合考虑项目乡镇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生态渔业观光、休闲农业观光等乡村特色旅游,精心布局民宿经济,不断拓展乡村旅游空间,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水活起来了,带动周边美起来、富起来。得益于试点项目的实施,重庆市梁平区慧虹水产养殖中心积极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新引进鲈鱼、中华鲟两个品种10万余尾,养鱼面积扩大至38余亩,今年预计将实现产值50万余元。

“鲈鱼、中华鲟对水质要求很高,以往不敢养殖。现在水系治理后,水质、周边环境以及道路交通都变好了,我们养殖也充满信心。同时我们还结合乡村游,积极打造集垂钓、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渔家乐,以后游客便能乘兴而来,满载而归。”养殖中心负责人李海群说。

纵观梁平区水系连通项目,龙溪河、新盛河和铜钵河3个流域治理,可谓量体裁衣,各有千秋。龙溪河礼让、仁贤段抢抓百里竹海旅游度假区建设机遇,结合农业产业优势,融入非遗文化,打造农业旅游项目。新盛河流域则通过修缮银杏村入口处乐善桥、观音桥、“一脚踏三县”、漫水桥、指路碑等景观,突出农文旅融合发展,发展自然景观旅游、人文民俗旅游、特色农业体验游。试点项目已成为推动农村产业兴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强大驱动。

“当前,我们按照水利部的工作部署,全面压实责任,进一步细化管理组织,强化资金保障,不断巩固农村水系治理成果,高质量完成试点县各项建设任务。下一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大力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重塑“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水美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梁平区副区长、区水利局局长陶斯俊表示。

随着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工作的推进,一幅幅水清岸绿、水村相融的生态画卷正在柚乡大地缓缓铺展。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华侨 /文

(本文来自新重庆客户端APP,请至各大应用市场下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