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滑雪去(散文)

作者:李朝俊535
滑雪去(散文)

(北京湾\作者摄影)

滑雪去(散文)

作者:李朝俊

“放假了滑雪去!”

上中学的儿子说。

“到哪滑雪呢?”

“燕山雪花大如席。去延庆滑雪场!”

雪花纷飞,雪松披纱,雪野无际。

向北!向北!向北!向北京的北山开去,向燕山深处开去,向延庆的滑雪场开去。

车到滑雪场,雪停风息,大阳如盘,雪地如银,人声鼎沸。换上滑雪衣,手持滑雪杖,脚踏滑雪板,我们一副运动员的装扮。

滑雪场中,儿子三滑两摔,一会儿站立,一会儿弯腰,一会儿前屈,一会儿后坐。先是溜行一段,随之晃晃悠悠,像溜像扑像滑,在雪地上乱拐,眼看就要摔跤,雪杖猛一点地,平衡了身体,滑姿向前奔去。

中学生体态灵活,在教练的指导中,很快雪上运动方法,被这小子熟记在心。心有方法,身有力气,目标专一,瞬间放飞,滑向远方。

我和妻不请教练,雪地自学自悟自滑,人少地儿边角儿处,或牵手双双慢慢来,或持扙独个悠悠滑,旷野踏雪只为好心情。

我观妻雪上行,那个淑女成动物:行如企鹅,左摇右摆,防着前边,忘了后边,前仰后合,一步三摇,滑的没有摔的远。我雪地滚前爬后,心想快快帮妻一把,力所不及侧翻雪上。惹得汗水滚动,满脸潮红的妻,忘了自己的模样,笑看我的百出洋相。她丢掉雪杖,歪身卧雪中,双手使劲拍打,喘着粗气大笑:“还想救美?看你的狗熊模样!”

妻看我如小丑。皑皑白雪中,身若风中草,一动四方倒,斜身屈腰,如蛇如柳,真真的丑。她让我别动,来个雪中“照镜子”。不看感觉良好没什么,一看仿佛“哈哈镜”中人:脚上的雪橇板,一个侧扎雪里,一个头翘老高,双腿变着“戏法”,一个半跪雪地,一个长地躺平,两只雪杖离有丈把远。大概是危急忘我,想如平常双手去扶妻,无意间丢了这双“护身符”,英雄壮举没实现,倒表演出“舞蹈”的“天赋”。

翻身爬到妻身边,扶起笑声连连的主角。我们干脆坐地休息,悠然地看远处滑雪的儿子。这小子,忘情雪地,左滑右点,穿行雪道,躲人绕行,缓坡加速,平地回旋……看得我和妻心花怒放,心里服气孩子,嘴上有些不服!我们一阵雪地突击,眼观能者,效人方法,悟人技术,低腰沉臀,稳杖慢动,眼视前方,右脚侧滑,左脚平滑……哎哟喂,滑起来!哟嗬嗬,没摔倒!蜗牛爬行不怕慢,滑动起来感觉妙哉,几分成功感,几分信心添。

这就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这就是“我们一起来,一起向未来!”

情在心中热烈燃烧,力在躯体聚集爆发。人踩雪橇在冰地滑起来,我的心在燕山雪地飞起来。忽然想起古人诗句:“雪后溪山照眼明,出门一笑大江横。龙蟠虎踞三分地,留与先生拄杖行。”

……

滑爽了,滑累了,雪地静卧。

燕山雪景,勾起儿时记忆。

家在桐柏盘古山,淮源溪水绕村边。村外漫坡野地,儿时的乐园,春秋翻跟斗,夏天捉蚂蚱,冬天骑雪“马”。

我们用秧马当坐骑,从坡顶向坡底滑行。这秧马是人们薅秧苗时,坐下的轻“骑”农具。形如竹筏,前沿微翘,后边整齐,底层稍宽,上坐稍窄,前后四腿,上下连接,撑起木坐。人坐其上,水田薅秧,如骑战马,前后左右,自由进退。

雪地骑秧马,原理如雪橇。一脚稳插雪窝当阻板,一脚搭在上翘的前马头上,屁股贴在秧马鞍座,上身使劲向后一仰,同时拔脚抬起“出溜”身动。人在山坡雪地快滑,耳际风响如笛,天上云翻如飞,歪头看四周,山打旋水倒流,村庄和树林会走路……

有时稳稳坐定,一脚轻踩木马翘尖头,一脚重重踏在雪上,脚力雪地一蹬,木马踏雪下山,人如骑马,风声雪尘,迎面而来。这阵势,像极夏日河中放排,滚滚水(雪)上卷圆木,起伏跌宕在天地间。又像马群飞奔,左冲右突在雪地,踏滑出无数的弯道。也像山巅瀑布飞流直下,将雪地“冲”出一道道瓷实的“水帘”,在阳光下格外光彩夺目惹人喜欢。

雪花飘浮,五彩缤纷,彩虹闪现,雪道如瀑,我们成雪人,我们雪上飞,我们缥缈如仙。正在兴头,一棵小树,绊了秧马,“马”跳前“蹄”,横空一跃,人仰马翻。此刻之前,看到树后,心稳劲匀,屁股下沉,顺势而倒,“马”嘶一边,人躺雪上,一点没事。翻身爬起,“牵”好秧马,如前一般,飞奔起来。要是起身晚了,伙伴抱起秧马,哈哈笑中骑行他去……

读了大学,娶妻生子,陪伴孩子,偶然滑雪,方知雪上运动。尤其是咱北京冬奥申办成功,我知道了些冰雪运动项目,知道了不少冰雪器材。我脚下穿的雪撬,这种雪地运动产品,起源于瑞士,流行在欧洲、北美和亚洲。最初为木制,后来出现金属制品。我有时心中暗想:说不准这雪撬的创意来自中国呢。为啥?中国稻秧技术是人类首创,用于薅秧苗的秧马,是中华农耕文明的独创。这首创出的独创智慧,也许随着火药、指南针,漂洋过海传到欧洲……

秧马、雪撬,雪地滑行,我独有的体验;雪飞燕、雪游龙、雪如意……在中华大地上闪现;冰球、雪橇、速滑、单板……在我们耳际响动。过去从电视中看冰上运动项目,今天在中国大地,到处都有冰雪运动。东北大地,天山南北,内蒙高原,燕山太行,齐鲁大地,自不必说;中原大地,江南水乡,海南热土,山野室内,大众运动,热火朝天。北京的冬奥会,创新的世界纪录,带动三亿人爱冰雪项目,带火冰藏大地之运动。

这雪地快乐,我们从少年到青年中年。

这雪地快乐,我们从野趣到运动到冬奥。

这雪地快乐,我们从小区域到大众参与。

北京冬奥会前,我带中学生儿子学滑雪。北京冬奥会后,儿子的孩子也会滑雪去。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是行文留白的后话。

从我童年秧马冰地滑雪,到如今举家雪场休闲滑雪,想未来孙辈雪上如飞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不是想象,请听诗人说:

燕山大如席的雪花

将在拉开序幕的冬奥会

气势浩荡,席卷而来

雪蝴蝶扇动着翅膀

要把最吉祥的春消息

送到亿万人心,送到全世界

雪飞燕,雪游龙,雪如意

在雪蝴蝶的翅下

飞入雪如席的碧空

和着健儿滑翔的英姿

哦,冬奥雪如意,冬奥雪如席

冬奥的雪蝴蝶翩翩起舞

舞出个春潮滚滚

一个美好的未来

(2022年1月9日西城区枣林前街70号)

滑雪去(散文)

(2022年1月20日北京西护城河风光\作者摄影)

滑雪去(散文)

(京中都水道风光\摄影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