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发展的响鼓还得“小巨人”来捶

作者:廖昊

□ 金沙人

日前,《扬州日报》头版头条的一则消息分外亮眼,《看“小巨人”的“独门绝技”》报道了邗江区2021年新增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新闻。工业立区、实业富区、科创强区,素来是邗江坚定不移的主心骨、克敌制胜的杀手锏、引领发展的主旋律。4家国家级、16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他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20家“小巨人”无一例外在产业上有话语权,在技术上靠“一招鲜”,在市场上是风向标。牛牌纺织机械公司的多臂机、凸轮开口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独树一帜,艾迪生物医药公司即将上市新药有自己的“独门绝技”,伏尔坎机械公司的悬架系统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迈安德公司的油脂成套加工设备以其卓越的性能让客户赞不绝口……这样的“小巨人”在邗江还有很多,它们大多深耕市场、钻研技术,盯住“卡脖子”技术,创新为要,把一个零部件、一种材料、一个软件、一种工艺锤炼到世界顶级水平,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有了这些“小巨人”,开拓市场就长了志气,地方发展就有了底气。放眼四周,凡是发展好的地方,“小巨人”就多,“小巨人”越多,发展就越好。相反,发展掣肘较多的地方,大都与“小巨人”缺少有关。某种程度上讲,是“小巨人”锤响了发展这面响鼓。

秤砣虽小压千斤。“小巨人”虽“小”,但影响力大,贡献率大,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小巨人”成了城市的形象代言人,其产品成了城市营销的活广告,南来北往的客商成了文旅的重要消费群体。在特大型企业还相对较少的今天,更加重视“小巨人”的培育,无疑是务实靠实的态度,行之有效的办法。“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企业是从小企业发展而来的。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生存下来,都有过人之处,或诚信可靠、或工艺稳定、或管理规范、或配套完备、或技术领先,不一而足。细心梳理,用心发现,提炼出它们扬长避短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策略,再辅之以优良的营商环境和恰当的政策引导,做精做优就不会是空洞的要求。

把心思用在培育“小巨人”上,是明智之举。“小巨人”发展基础好,市场上有信誉,技术上有过人之处。抓住了它们,就抓住了发展的关键;做大了它们,就推动了高质量发展。且不说这些企业为国家纳税的贡献,也不说稳定就业的功劳,单说技术上的领先,也会让各方发展受益无穷。企业技术领先,势必会不断扩大市场、吸引人才、聚集资源,赢得更好更快发展。企业发展好了,势必会在产业链上有更大布局,链条也有可能成为链主,一个以我为主的新产业链横空出世,众多投资者因利益共同体而集聚,让补链扩链强链顺势而为。产业链成了,地方发展就会有搬不走、拆不散的核心技术优势,各类高精尖技术人才会纷至沓来,各种风投基金会伺机而动,各路市场英豪也会联手加盟。这样,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就会悄然而生,“小巨人”因城市给力而叱咤风云,城市因“小巨人”而名扬天下。

选准突破口,可以纲举目张。聚焦“三个名城”、争做“三个示范”,是市第八次党代会明确的目标任务。“小巨人”是建设产业科创名城的主力军,“小巨人”的声誉鹊起,也是文旅宣传的免费广告,特别是因此带来的商务游,更是最有效益的文旅产业。因“小巨人”的发展,让生态宜居名城建设有了可靠的财力支撑,可谓有了“小巨人”,发展不烦神。

培育“小巨人”好处多多,把“小巨人”作为事关城市发展的命根子来抓至关重要。有必要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广泛听取本地企业心声,不为眼前成绩而浅尝辄止,不为暂时困难而裹足不前,发扬“钉钉子”精神,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小巨人”由少变多、由小变大,使“小巨人”成为发展这面响鼓的重锤。

【来源:扬州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