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云梦出土“第一长文木觚”藏着两千多年前一个秦人小官无声的叹息

作者:春华秋时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墓中发现了大量的秦简,也就是后来著名的云梦秦简。其中秦士兵黑夫与惊的家书《黑夫木牍》是迄今为止大陆发现最早的家信实物。

时隔46年后,如今云梦再现极为珍贵罕有的简牍类文物:11月16日,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联合考古队正式对外披露,该墓地发掘出土一枚战国晚期的木觚,觚上以秦隶字体书写约700字。

这枚木觚以及书写其上的文字,是迄今大陆考古出土的年代最早、篇幅最长的,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长文觚”,对考古人员进一步研究战国晚期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这篇长约700字的文章,大致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700字长文,讲了一个游说故事

该考古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罗运兵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此次对郑家湖墓地的发掘,主要是为配合云梦县市政建设,从今年9月至今,共清理100余座战国秦汉时期墓葬,出土珍贵文物800余件(套)。

“其中最重要的发现,就是M274(编号为274号的墓葬)出土的一枚木觚。这枚木觚由一截圆木纵向中剖而成,长34厘米、宽3.5厘米。半圆形木面修削成七个棱面,每个棱面宽约0.5至0.6厘米,均书写文字;平整剖面亦分七行,其中六行书写文字,一行留白。全文约700字。”

云梦出土“第一长文木觚”藏着两千多年前一个秦人小官无声的叹息

珍贵的长文木觚

据专家考证,觚文记载了一位名叫筡的谋士,前去游说秦王的故事。这一事件应该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秦国势头强劲,东方五国结盟抗秦,取得暂时胜利,谋求与秦休战。筡引经据典,又以自己所见所闻,劝说秦王止兵,使民安居乐业。最后,筡还细述了一番秦国地广、兵强、人众、物丰的优势,希望秦王能满足于自己已经拥有的这些资源,不要再四处征战了。

很遗憾,这位谋士的劝说显然没有奏效。

一个背井离乡的秦人,暗暗厌倦了战争

罗运兵告诉记者,从M274的墓葬规模、棺椁结构、随葬品组合、殉牲习俗来看,可确定是中小型的秦文化墓葬,墓主人很可能是公元前278年秦军占领安陆后、派驻留守当地的一个秦国低级文官。

这个墓主人的名字并未在出土资料中有显示,但罗运兵认为,这篇可能是墓主人抄写在木觚上的谋士游说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这位小官吏对战争的厌倦和对故乡的怀念。

“在这个墓葬中,我们还发现了用来磨墨的石砚等物,说明这个小官吏是个比较有文化的秦人。”罗运兵说,“通过这篇觚文,也可以看出墓主人的一个思想倾向,就是比较认同那位谋士劝秦王不要四处征战的说法。”

罗运兵认为,虽然战国末期的秦国势头强劲,四处征战,但战争对财富和人力消耗极大,秦国的平民百姓负担无疑大大加重。“几乎每个男性都要为国家服兵役,还要自己准备很多物资,更不用说战争造成的伤亡,总之是很残酷的。”

这位不知名的官吏,随着大部队来到被秦国征服的土地上,受命驻留,从此或许一生都未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那位谋士想劝说的,是哪位秦王?

据罗运兵回忆,这枚木觚是在9月23日被发现的。“云梦这里地下水位比较高,所以墓葬多为饱水墓葬。尤其是青膏泥的包裹,使得其中一些墓葬的封闭性极好,造就了一个恒温恒湿的小环境。同期出土的一大批漆木器,都是色泽鲜亮,图案栩栩如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墓葬坑中填充青膏泥,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墓以及受楚墓影响的汉墓中比较常见。这种特殊的泥土质地细腻、黏性大,具有很强的封闭防腐效果,用来密封墓葬,可以隔绝空气和水分。著名的马王堆汉墓中,辛追夫人的棺椁四周就填满了木炭和青膏泥。

但罗运兵也告诉记者,这种保存状态完好的饱水墓葬可遇不可求,而在这些数量本就不多的饱水墓葬中,能发现文字资料的更是难得。“不是每座墓葬中都能找到文字,更不是每个有文字资料的墓葬都能完好保存至今。”因此,这枚木觚以及和它一同留存至今的文字,更是珍品中的珍品。

那么,这位名叫筡的谋士,极力游说的是哪位秦王呢?战国末期最著名的两位秦国君主,除了秦始皇,便是他的曾祖父秦昭襄王。嬴政的祖父秦孝文王、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两任国君在位时间加起来仅三年多,期间未及对邻国造成较大威胁。罗运兵表示,自己比较倾向于是秦始皇本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