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 精准医学研究院建院五周年座谈会成功举办

作者: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中心

2022年1月15日,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准院”)建院五周年座谈会在双清大厦召开。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王燕、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袁桅、科研院副院长甄树宁、财务处处长郝永红等嘉宾,临床医学院、工程物理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系、机械工程系、精密仪器系、医学院、航天航空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等院系和清华长庚医院、华信医院、玉泉医院等医疗机构专家学者,精准院院长董家鸿院士及管理团队、精准院医工结合研究中心和医学交叉学科实验室主任共40余人参加会议,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精准院管委会主任王希勤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王希勤常务副校长代表学校对精准院五年来全面建设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以及为清华医学的创新发展所做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对精准院下一步工作谋划提出五点要求,希望精准院能够继往开来,再创佳绩。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 精准医学研究院建院五周年座谈会成功举办

王希勤强调,成立精准院是学校学科布局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精准院的建设发展一定要科学谋划、扎实推进。要紧密对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并作为统领各项工作的总纲;要建成更加开放的学术平台,实现由“治病”向“健康”发展模式转型,进一步拓宽医工结合的广度和深度,不仅要汇聚清华大学包括文理工所有学科优势,更要放眼世界,整合全中国和世界的优质学术资源,把精准院建成国际一流研究机构;要把成果转化纳入体系加快推进,系统梳理前期建设成果,探索创新多元转化路径,为“健康中国”贡献清华智慧;要加大临床资源的统筹,把“精准医疗”作为临床医学院综合改革的抓手,尽快完善岗位体系、评价体系和发展体系,打造具有鲜明清华特色的研究型医院;要把完善和强化医工结合人才培养体系上升到战略高度,牢固树立 “育人”这个根本要务,基础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环节同步发力,加大知识、技术、产品和理念的传播和输出力度,早日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 精准医学研究院建院五周年座谈会成功举办

临床医学院院长、精准院院长董家鸿院士在总结讲话中对清华大学领导和职能部门以及诸多专家学者给予的指导、支持表示感谢。董家鸿指出,精准院成立五年来,秉承“精准引领、医疗驱动、理工赋能、产业联盟”的发展理念,重点在搭建平台、完善体系、探索模式、建立机制和汇聚资源五个方面布局,全面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研发出以“AI精准外科决策支持系统、ECMO体外膜肺氧合机、THIS智慧健康医疗体系、医疗机器人、智能手提医院和智能全科医生助手”为标志的一大批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医工结合创新成果,创办《iLiver》、《Intelligent Medicine》2份国际学术期刊,并在JAMA、Science、Nature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提升了大陆医疗卫生和工程科技领域的国际影响力。董家鸿还要求,认真分析大家对精准院未来发展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希望与各位专家携手,加快推进“四大战略项目”(清华智慧健康医疗体系、攻克肝癌行动计划、精准外科和生命机能监护支持)和“三大资源工程”(健康数据库、生物样本库和系统医学算法库)的科技攻关,让清华园的综合学科优势为临床医学插上智慧的翅膀,瞄准新目标、形成新动力,飞跃新高峰。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 精准医学研究院建院五周年座谈会成功举办

精准院副院长何作祥主持座谈会,并从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5个方面对研究院的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

清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甄树宁介绍了大学2022年科研工作安排并就精准院科研项目列入校级自主科研计划进行阐释。甄树宁对“‘精准医疗’校级自主科研计划“的设立背景、精准院对标校级自主科研计划进行规范管理、建章立制及需求征集、专家论证的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甄树宁建议“精准医疗计划”要紧密结合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清华大学2030创新行动计划”。

精准院副院长叶京英汇报了“十四五”规划优先启动的战略项目筹划框架,六大医工结合研究中心、临床医学院医学交叉学科实验室主任分别进行了工作汇报。

与会嘉宾通过政策解读、经验分享等方式,紧紧围绕精准院发展目标、战略方向、运行机制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工作诊脉把关、建言献策。特别是在科研需求对接环节,大家积极的“自荐”和“互动”,产生了科研新灵感、形成了合作新意向。

通过这次座谈会,精准院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坚定了发展信心。未来,将按照清华大学双一流建设和医学发展规划的整体要求,全面推进落实临床医学发展规划“TIME计划”,紧紧把握数字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索医教研三轮驱动的建设新机制,打造医研企无缝衔接的科研新体系,构建医理工互融共通的育人新范式,奋力开创“顶天、立地、惠民”的清华医学新格局!

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供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