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保血统不娶汉人,向故宫要财宝,“多尔滚十世孙”真面目被揭开

作者:乌合行者

“大清已经亡了”原本是一个网络梗,却真的有人不相信,还自称是溥仪的堂弟,是多尔衮十世孙,这就是广州的“爱新觉罗·州迪”。

他剃半头,留着金钱鼠尾辫,带着大号的玉扳指,日常出行都穿着“皇家御用”的黄袍,张口闭口说的是让人听不懂的满文,还称呼别人为“奴才”。

为保血统不娶汉人,向故宫要财宝,“多尔滚十世孙”真面目被揭开

他觉得自己血统高贵,不能与汉人通婚,而且还肩负着祖先的使命:要回故宫属于自己的财宝。

那么,他真的是多尔衮的后人吗?

从小接受宫廷礼仪教育,自认血统高贵,不娶汉人

1935年,州迪出生于广东广州。自从他记事起,父亲就一直教育他,告诉他是“多尔衮十世孙”,并给他取名爱新觉罗·州迪。

为了将“高贵的血统”延续下去,父亲从小就对他严格教育。别的孩子都在看儿童读物时,他却拿着带有画像的族谱,一个一个地背,年纪不大的州迪,对清朝历代皇帝的年号、生卒年月等倒背如流,随便拿出一幅画像,他都能知道这是哪位祖先。

光背族谱是不够的,父亲还让他从小就学习宫廷礼仪,当他问父亲为什么别的小孩不用学习宫廷礼仪时,父亲告诉他:“你是皇子,以后是要当大官的,他们都将是你的奴才。”

学礼仪,首先要学称谓,他不能叫父亲爸爸或者父亲,而要叫阿玛,如果有外人来做客,要称呼“阿叔”。

为保血统不娶汉人,向故宫要财宝,“多尔滚十世孙”真面目被揭开

其次要学家规,儿子要向父母请安,早晚各一次,如果父母没有睡觉,儿子是不能先睡觉的;餐桌上,同一桌上的菜再好吃,也不能连续夹三次……

从小接受“皇家礼仪”教育的州迪,长大后和满情人的行为举止几乎一模一样。每当他翻看族谱,再看看清朝十二皇帝的传记,想想自己是他们的后人,州迪心中掩饰不住的自豪和骄傲。

为保血统不娶汉人,向故宫要财宝,“多尔滚十世孙”真面目被揭开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变得越来越狂热。首先是觉得自己既然是皇室子孙,那就应该住得金碧辉煌。于是买了几十米黄布,将自己住的房子从头到脚都包起来,他本人也“黄袍加身”。

这样怪异的举止和造型,一上街总是能吸引很多人的眼光。不过州迪毫不在意,甚至觉得别人是在羡慕他的皇室身份。

为保血统不娶汉人,向故宫要财宝,“多尔滚十世孙”真面目被揭开

慢慢地,他觉得和汉人说话有辱自己的身份,就给自己印了名片,背面将自己吃饭的喜恶都印上去,这样出去吃饭甩手递给服务员就行了。

他觉得自己是皇族,声称“不娶汉女”,因为和汉族通婚,会破坏皇族血统,他必须娶一个满人,有小道消息称,他最终娶了自己的满人“表妹”,还册封他为福晋。于是两人穿着明黄色的马褂走在街上,互相称呼“王爷”、“福晋”,显得十分滑稽。

为保血统不娶汉人,向故宫要财宝,“多尔滚十世孙”真面目被揭开

由于没买到票大闹火车站,找故宫索要财物

有一次,州迪要坐火车出远门,当他穿着黄马褂趾高气昂地走进火车站时,却被告知他要买的车次车票已经卖完了。

州迪这可是气不打一处来,指着售票员的鼻子大骂:“好你个奴才,本王爷可是大清皇室后裔!还不赶紧给我加一张票?”

这一声吆喝,引来了很多人围观,眼见场面有些失控,售票员叫来了警察,将州迪带到了警务室。即使这样,他也是端着架子,吹胡子瞪眼的,警察可吃他这一套,吓唬他再这样扰乱治安就拘留他,这才老实了。

为保血统不娶汉人,向故宫要财宝,“多尔滚十世孙”真面目被揭开

然而,老实了没多久,他就打起了故宫的主意,他觉得既然自己是皇室后人,那故宫就是自己的家,故宫的东西也都应该由自己继承。

他去故宫“讨要祖产”,这次故宫连理都没理他,直接吃了个闭门羹。

“多尔衮十世孙”身份被揭开,原来是臆想症

随着互联网的传播,爱新觉罗·州迪也越来越有名。

这种搞怪的奇葩,且不说是不是真的八旗后裔,就算是真的八旗后裔,也都在低调生活,哪有像他这样招摇过市的。而且,没有哪个家族希望会有这样的子孙,所以满族人纷纷讨伐他。

更是有历史学者指出,历史上的多尔衮根本就没有儿子,怎么会有“十世孙”?而且他说的家族南迁的时间,比历史记载早了整整150年。

除此之外,有人爆料他的真名是“毓迪”,按照爱新觉罗族人辈分排序,毓字辈排在溥字辈的后面,他也不是溥仪的堂弟。

这样一来,州迪的真实身份迷雾重重。

为保血统不娶汉人,向故宫要财宝,“多尔滚十世孙”真面目被揭开

几年后,有人深扒了州迪的过去。原来他从小就辍学出来打工了,因为没文化没技能,生活过得很是不如意,后来就编造出自己是清朝后裔的假象,并且越陷越深,渐渐地连自己都信以为真。

如今,州迪依然沉浸在皇室后裔的设定中。正应了那句话:谎言说多了,就连自己都骗了。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有人起早贪黑,有人精疲力竭,州迪却做起了春秋大梦。这是一个公平的时代,想要有好的生活,就要付出自己的努力,而不是想着抱祖宗大腿,开历史的倒车,最后沦为大家的笑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