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羊爱琳:医学情缘

作者:金色甘州

医学情缘

羊爱琳

从小在最基层医院,卫生院院落里长大的我,与医疗卫生事业有着不解之缘,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便在县医院工作,目睹和亲身经历了大陆医疗卫生工作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基层医疗事业的巨大变化和诊疗技术的进步,自己也荣幸成为了为老百姓健康、保健、疾病治疗做出奉献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并和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共同成长。

羊爱琳:医学情缘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父母作为支援西部医务工作者,从省城医院来到了最基层的公社卫生院,以极大的热忱和干劲,为农民朋友服务,那时的医疗诊断技术单一,病种也相对单纯,内科主要以感染性疾病为主,但其它意外性疾病不少。 记得公社卫生院只有中医、西医两种科室,即没有检验科、放射科,也没有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设备,但医生对所有病种都能看,而且治疗效果令老百姓满意。 父亲作为卫生院院长,负责全院业务工作,上门诊不但看病开西药处方、还开中药处方,针灸、拔牙、缝合外伤;不但给孕妇接生,还能用产钳助难产孕妇生产,而且还帮老百姓给牛接生,带领职工下乡做防疫工作,打防疫针(那时的所有预防接种全部由卫生院医生下乡,每村将接种人,在牛棚集中接种)。 母亲虽不像现在的医生,有全科医生的培训经历,但基本是全科医生,小儿科、内科、外科、眼科、五官科、妇科、产科接生,尤其在半夜晚上被老百姓叫去家里接生时常有。(当时,农村的接生婆很多,部分农村妇女生娃,都是接生婆接生);娃娃、大人,感冒、咳嗽、痰多、拉肚子、牙痛、外伤缝合、消化道寄生虫,狗咬伤,注射狂犬疫苗等等疾病,都能熟练处理。对眼睛支原体感染的沙眼,表面麻醉剂点眼后,用乌贼骨刮噌治疗,泪管不通或感染冲洗,球结膜后注射,取小孩的鼻腔异物。 那时的医生一专多能,不但当医生看病,打针、输液、缝合当护士、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都是母亲来操作,取药做药剂师、收费当收费员、打扫卫生、拉煤、煤炉添煤,倒炉灰做清洁工,等等工作都干。 由于医疗技术的限制,难产、大出血的产妇、肺结核、严重肺炎、拉肚子脱水、严重感染的孩子、大人,无法抢救过来,死亡的也有,但极少,有些癌症当时查不清楚,治疗不得力,眼睁睁的看着不能吃喝,最后死亡。

羊爱琳:医学情缘

在努力工作好的同时,还要每年一次,每次一月,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和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当然给住户家里要每天给一斤粮票,四角钱人民币)。 后来卫生院逐渐发展,换了院长,扩建成立了住院部,医疗行政部门将县上医生调往卫生院加强外科医疗技术,也逐渐分配了卫校毕业的年轻医生,检验人员,还有家庭成份不好的京城中医七年制大学生,并成立了检验室,一些病重的疾病如肺炎,拉肚子等疾病可住院治疗,阑尾炎、宫外孕、胃穿孔、胃切除、难产孕妇剖宫产手术都可开展。母亲作为手术第一助手,是手术医生的得力配合者,并且还是麻醉师(全麻、腰麻、局麻)。

七十年代初,父母被调入盐碱地最多,建在荒滩上、无围墙、吃着前后两条河水,条件最差的一个公社卫生院,此时国策“计划生育”开始,从初始的“最多二个,最好一个”到“只生一个”(农村户口的居民第一个是女孩的,可生二胎)的独生子女政策,父母投身于轰轰烈烈的计划生育工作中,由县上卫生局组建的手术队,全乡每村建临时手术室给四十岁以下育龄妇女做结扎术,除此之外,做人工流产,放节育环,接生,上门诊,下乡改建厕所,医疗站蹲点帮助“赤脚医生”提高医疗技术。不下乡的时候在门诊看病,母亲多次被抽调县卫生局组织的妇女病普查组,为全县妇女妇科病普查。

在此后的十几年医疗卫生工作中,父母的医疗重心发生了转移,计划生育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八十年代中期,父母又被调入了离县城较近的卫生院,仍然在育龄妇女结扎术、放环、人流、临床看各种病人、清创缝合、预防接种、收费、有时取药等各种工作。

父母在卫生院做了大量的各种工作,把自己的青春乃至一生都献给了最基层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认可和信任,也为大陆的“计划生育”国策 ,控制人口增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父亲由此获得甘肃省政府及省卫生厅的两次奖励。

而此时的我已高中毕业,被安排在县医院工作。 当时县医院,只有六十多人,医疗技术比起现在还很落后。但检验科、放射科,B超、心电室都具备,可做简单三大常规等检验项目,透视,胸部平片,心电图,B超等,比公社卫生院强多了,医生基本专科,有内科、儿科、外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门诊及住院部,手术室。

随着国家卫生部对医疗卫生技术单位规范化管理,医疗准入制度的建立健全,医务人员的再教育连续不断,县医院的医生去省级医院进修学习,使医院的医务人员医疗技术不断提高,门诊就诊率高,住院床位供不应求。

羊爱琳:医学情缘

改革开放四十年,人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水平发生翻天复地的变化,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病种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一些富贵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增加,脑出血,脑梗塞造成的语言、肢体残疾;冠心病、心肌梗塞、猝死呈年轻化趋势;胃癌、肝癌等消化道肿瘤,尤其是肺癌、乳腺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医学的诊疗技术发展,电子胃镜、肠镜、螺旋ct、核磁共振及免疫、生物检验技术让这些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提高,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不至于使病情发展到无法医治的程度而过早失去生命。 医生、护士不在像过去,没有学过医的人也可随便通过其它渠道的学习,成为医务工作者,必须是正规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并经过三年的规范化培训,成为最优秀的医生,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医院的预防、保健、治疗水平持续增强。

人文医学的发展又让单纯的医学,有了治疗的温度,患者在享受疾病治疗的同时,也被医护的安慰、貼心、预防疾病知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温暖着。医务人员是偶尔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许多疾病,尤其慢性病仍是无法治愈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出台,给农村居民带来了极大的福利,以前农村居民看病全部自己交费,有些重病大病,让家庭因病致困致穷,但重大疾病的报销补偿制度,缓解了这部分家庭困难。病因诊断的准确率提高,使得疾病治疗不盲目,而是精准。 儿科尤其是新生儿疾病的治疗,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成立,预防患儿因缺氧缺血等导致的致残率下降,提高国民素质。

药物的研究严谨,规范,尤其是儿童用药,最大化的治疗效果,将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

很荣幸成为与祖国医学同呼吸,共命运的见证者,并参与其中,为之努力!

羊爱琳:医学情缘

(作者简介:羊爱琳,一个喜欢写作的医生,张掖市作协会员,在《张掖日报》,《甘泉》,《枣林》,《临泽文苑》及网络平台发表多篇散文,小说。)

羊爱琳:医学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