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孝端皇后传奇

作者:景雪123123

第五章

为了显示后金对科尔沁的重视,清太祖努尔哈赤命令皇太极从赫图阿拉城(今新宾县老城)出发,北行三百余里到达辉发的扈尔奇山城(今吉林辉南县)。队伍一到,皇太极就跟吃了蜂蜜一样,接着就一起回到沈阳。皇太极和哲哲的婚礼非常隆重,在当时引起很大的轰动。

清太祖努尔哈赤哈哈大笑:“科尔沁将永远绑在大金的战车之上。”仪式过后宴席正式开始。哲哲被送到新房,皇太极则被文武百官争相敬酒。代善希望皇太极和哲哲有一个甜蜜的洞房花烛夜,就自动请缨为皇太极挡酒,皇太极感激地看代善一眼。高挑的屋檐在灯火的映射之下,闪着一层油亮的光彩,好像披上一层淡淡的飞絮。

哲哲非常紧张,不停地揉搓衣裙。门被打开皇太极走进来,他一步一步走到哲哲面前。皇太极坐到哲哲旁边,揭开哲哲头上的红巾。哲哲娇羞地低下头,心跳得很厉害。新房里面的烛火,映着哲哲脸上的红晕。她的手指被皇太极紧握在掌心,皇太极轻轻摩挲哲哲清隽的脸孔,俯身靠近。

皇太极温热的气息喷到脸上,哲哲的脸更加红起来,两人慢慢往床上靠。哲哲为皇太极穿好衣服,皇太极说:“哲哲,我们要拜见父汗和额娘。”哲哲笑着说一声“好”。皇太极拉着哲哲的手,到孟古的寝宫。皇太极和哲哲跪倒在地上,向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孟古磕头。孟古把哲哲扶起来,说:“哲哲,我照顾皇太极二十年,从今以后就由你照顾他。”

哲哲看一眼皇太极,说:“请额娘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照顾皇太极。”清太祖努尔哈赤说:“皇太极,政事是重要,不过妻子也重要。你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到政事上面。”皇太极说:“父汗,你放心,我会多陪伴哲哲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孟古满意地点了点头。皇太极带着哲哲到代善的寝宫,代善问:“怎么今天这么好,带哲哲来看我?”

皇太极说:“二哥,在这么多的兄弟之中,我和你的感情是最好的。如今我成家,当然是第一时间带哲哲来看你。”代善轻轻用拳头敲皇太极的胸口:“总算没有白疼你。”哲哲对代善说:“二哥,虽然皇太极他能力很强,但是有时未免过于认真,因而得罪人,麻烦你到时候多提点他。”代善笑了一下,说:“刚刚成亲不久,这么快就懂得体贴丈夫,这个妻子真是没有娶错。”哲哲的脸顿时红起来。

皇太极看着哲哲,眼睛里充满感激,紧紧握着哲哲的手。两人在御花园里面散步,哲哲问:“皇太极,今晚你想吃什么,我命御膳房准备。”皇太极说:“只要跟你一起用膳,吃什么都无所谓。”哲哲甜蜜地笑一下。皇太极和哲哲正在用膳的时候,侍卫进来对皇太极说,清太祖努尔哈赤有重要事宜与他商议。

哲哲说:“正事要紧,这些饭菜我先留着,等你回来之后再加热。”皇太极就跟侍卫一起出去。一直到子时,皇太极才回到寝宫。远远看见哲哲在椅子上睡着,就轻手轻脚地走到哲哲面前。看着哲哲睡着的样子,皇太极微微一笑。正当皇太极准备哲哲横抱起来的时候,哲哲醒过来。

哲哲用手揉揉自己的眼睛,笑了一下说:“你回来了。”皇太极心疼地说:“傻瓜,你何必在这里等我,弄得自己这么累。”“我想亲眼看你用完膳,这样才可以安心睡觉。”皇太极用手指轻轻刮哲哲的鼻子一下。皇太极用完膳之后沐浴、更衣,就与哲哲一起睡觉。在皇太极寝宫的南面,设有一幅黄账,黄账后面放着一尊佛像。

后金信奉萨满教,蒙古则信奉喇嘛教。喇嘛教是藏传佛教,在蒙古传播得很广泛。在喇嘛教里面又分很多派系,其中以元朝宗喀巴开创的黄教最为盛行。宗喀巴的本名为罗桑扎巴,这个名字是他受沙弥戒时候的名称。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生于宗喀的一个佛教家庭。父亲叫做达尔喀且鲁崩格,母亲叫做馨茂阿却。

宗喀巴在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去世,享年六十三岁,这个名字是因为他的出生地而取。哲哲拿着一盘银丝酥梨膏馅饼,恭敬放在佛像面前。跪倒在地上念个不停,神情非常肃穆。念完经之后,兴尼雅拿一杯茶给她。哲哲说:“本来父汗对喇嘛教没有好感,可是对蒙古信奉的东西,从来都不会横加干涉,反而去保护、包容。”

“父汗对蒙古表现的宽容,真的令我很佩服。”兴尼雅说:“如果汗王不是有广阔的胸襟,又怎么可以统一整个满洲呢?”哲哲点头表示同意。哲哲正在画画,这是一幅水墨画。两崖高耸对峙,一水排闼而来。中间千帆竞,江水奔涌而下,下面题有一首诗。皇太极走进来,问哲哲在干什么?哲哲告诉他,刚才自己画了一幅画,皇太极就到书桌上一看。

皇太极知道哲哲知书达礼,没有想到她竟然这么才华横溢。皇太极惊讶地问:“哲哲,这幅画是什么意思?”哲哲说:“皇太极,看字知画,这就是汉人所说的诗中画、画中诗。”皇太极说:“汉人常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其实男子做得到的事情,女子也一样可以做得到,甚至会比男子做得更加好。”

“皇太极,我有一篇文章想拿给你看一下。”说完就命兴尼雅拿出来。皇太极一看是读《三国演义》的一些心得体会,更加惊讶地问:“哲哲,你什么时候读《三国演义》的?”忽然,皇太极觉得哲哲像一泓幽深的潭水一样,深不可测。哲哲说:“在科尔沁的时候,先生教我的。”

皇太极说:“父汗很喜欢《三国演义》,一直都说它是一本好书。不仅能知道三国时期所发生的事情,而且还能学到很多学问。”哲哲说:“在科尔沁的时候,先生就告诉我,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古往今来,成就为业的人都是嗜书成癖。父汗喜欢读《三国演义》,绝对不会把它当成是爱好。”皇太极点了点头,说:“父汗说他是在读历史,他敬佩曹操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更加敬佩曹操过人的气魄。”

“他喜欢诸葛亮出众的计谋,更加喜欢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父汗说《三国演义》还是一部兵书,里面的兵法谋略都让人感叹不已。”哲哲笑了一下,说:“皇太极,我知道你一向都对父汗恭敬有加,对于父汗的深谋远虑,你更是赞不绝口。”皇太极握着哲哲的手,说:“父汗他的确是很棒,我崇拜他是应该的。”

哲哲说:“其实父汗喜欢读《三国演义》,还有更加深层的原因。无论曹操还是刘备,都是能够创造历史的英雄,他们都是应天而生。”皇太极沉吟一会儿,说:“你的意思是说,虽然大明幅员辽阔、兵多将广,但是实际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如今的大明好像一辆快散架的战车,很快就会灭亡。”哲哲点了点头。

皇太极深深地望着哲哲,说:“我们夫妻两人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皇太极的眼里显示出惊羡之意,说:“哲哲,如果你是男儿的话,科尔沁的可汗就不是爹,变成是你了。”“女儿家才好,很多事情都不用想、不用做,白头发都会少几根。”哲哲正在看书,皇太极匆匆忙忙地进来。

哲哲紧张地问:“怎么了?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皇太极说:“父汗收到爹的奏折,说林丹汗挥军攻打科尔沁。”哲哲说:“林丹汗以为察哈尔是蒙古最强大的部落,改信与黄教对立的红教。致使蒙古出现分歧,互相不断征伐。这么多年以来,林丹汗一直都想控制科尔沁。”皇太极说:“父汗命我率领八旗兵马,驰援科尔沁。”

皇太极握着哲哲的手,说:“哲哲,你放心,我一定会把林丹汗赶出科尔沁。”哲哲微微一笑,说:“我知道你一定会做得到。”皇太极告诉哲哲,清太祖努尔哈赤已经授予莽古斯三等总兵,把他归入正黄旗,哲哲高兴得不得了。林丹汗是察哈尔的首领,公元1603年祖父布延薛禅汗去世。

林丹汗是布延薛禅汗的长孙,因为父亲莽骨的早逝,当时只有十三岁的他在公元1604年继任汗位。林丹汗利用藏传佛教,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公元1618年,当林丹汗二十六岁的时候,红教方面派遣沙尔巴呼图克图到达蒙古,寻找自己的支持者。林丹汗为沙尔巴呼图克图的法术所折服,在察汉浩特隆重迎接他。

林丹汗封沙尔巴呼图克图为国师,并且接受深奥密乘灌顶。沙尔巴呼图克图为了取得林丹汗的信任,特地从五台山取来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八思巴用千金所铸的嘛哈噶喇金佛。林丹汗修建金顶白庙,将金佛供于其中。红教是藏传佛教四大传承之一,形成于公元十一世纪。红教没有寺院、组织涣散,也没有系统的教义,更没有完整的僧伽制度。

林丹汗改为信奉红教之后,极大影响从前的形象和声誉。漠北喀尔喀和右翼三万户各部的可汗、济农、诺延、台吉,与林丹汗逐渐疏远。皇太极以自己的军事才能,加上后金的兵强马壮,顺利把林丹汗赶出科尔沁。消息传到沈阳,哲哲高兴得不得了。哲哲跪倒在佛像面前,感谢它的保佑。

皇太极回到沈阳之后,先去见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祖努尔哈赤夸奖皇太极。皇太极回到寝宫,难以抑制心头的冲动,加快步伐走到哲哲面前抱着她。皇太极说:“哲哲,我回来了。”哲哲说:“皇太极,欢迎你回来。”皇太极推开哲哲。哲哲说:“皇太极,谢谢你把林丹汗赶走,为科尔沁解除一个危机。”

皇太极说:“一来科尔沁是大金的盟友,二来科尔沁是你的家,我有责任这样做。”兴尼雅说:“八阿哥,小姐知道你今天回来,就命御膳房做很多菜给你。”皇太极笑着说:“既然如此,今晚我要吃个够。”在床上皇太极抱着哲哲,皇太极说:“哲哲,东西够用了吗?如果不够,我让父汗赏赐给我们。”

哲哲:“已经够用了,再说我还过不惯奢侈的生活。汉人有一句话,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至理名言。况且这里的生活,要比科尔沁好得多。”“以后有需要一定要跟我说,不要怕被别人说奢侈。”哲哲表示知道,两人一同进入梦乡。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孟古的寝宫里面,清太祖努尔哈赤说:“如今的皇太极真的愈发显得耀眼。”

孟古说:“妾身担心皇太极锋芒太露,会像曹植那样。”清太祖努尔哈赤握着孟古的手,说:“孟古,你不用过于担心。以皇太极的才智和武功,不会有人伤害得了他,而且他身边还有代善。”“汗王说得对,妾身应该对皇太极有信心才是。”自从与林丹汗一战成名之后,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让皇太极统领战争,而皇太极也没有令清太祖努尔哈赤失望。

皇太极正在闭目养神,哲哲拿着茶点来到皇太极身边。哲哲叫皇太极吃糕点,皇太极一边喝奶茶一边吃糕点。哲哲用手抚摸皇太极的脸,心疼地说:“你比之前瘦了很多。”皇太极拉下哲哲的手,握在手里说:“行军打仗哪能不瘦?不过现在回来好了,多吃一些东西,人自然就会长胖。”哲哲笑着说一声“好”。

哲哲正在练字,皇太极坐在一旁陪伴她。一名侍卫走进来,把一封信交给哲哲。哲哲打开信一看之后,脸色立刻发白,信纸揉碎在指间。皇太极走到哲哲身边,紧紧握着她执信的手,问:“发生什么事了?”哲哲侧头看着皇太极,眼睛流露出哀伤。皇太极疑惑掰开哲哲的手,把信拿过来。信的落款是寨桑,皇太极把信的内容粗略看一遍,原来是莽古斯离开人世。哲哲一时过于激动晕倒在地上,皇太极抱着她急忙吩咐兴尼雅宣太医。

皇太极向太医询问哲哲的情况,太医说哲哲只是一时急火攻心,才会晕倒在地上,休息一下就会没事。皇太极感谢太医,他让兴尼雅送太医出去。哲哲侧卧在床上,双手紧紧揪着被子,哭得很伤心。皇太极走到床边坐下来,把哲哲扶起来抱着她。哲哲靠在皇太极的怀里,哲哲脸上的眼泪纵横交错。

皇太极没有说话,他只想在哲哲伤心的时候,给哲哲一个温暖的怀抱。皇太极和兴尼雅一起走到睡房,皇太极慢慢扶哲哲坐起来,让哲哲靠着床头。皇太极说:“哲哲,我特地命御膳房熬制乌鸡参汤,你一定要多喝一些。”皇太极把汤水倒在碗里面,再把碗拿给哲哲,哲哲把汤全喝完。

皇太极说:“你看你瘦成什么样子?”哲哲看着皇太极,什么话都没有说。皇太极搂着哲哲的肩膀,说:“这里不是楚宫,我不需要你的腰身变细。我要你胖起来,就像杨贵妃一样。”哲哲贴在皇太极的胸前,眼泛泪光地说:“皇太极,为了你,我会让自己好起来的。”皇太极和哲哲在宫外等候,远处有几匹人马来到,为首的是寨桑。

寨桑下马,哲哲快步上前抱着他,叫一声“大哥”之后泣不成声。皇太极走到哲哲身边,说:“哲哲,大哥从科尔沁来到沈阳一定很累,我们应该让他休息一下。”哲哲推开寨桑,用手擦眼泪,笑了一下说:“你不说,我还差点忘了。”就与寨桑一起回寝宫。哲哲问寨桑,莽古斯去世的时候辛不辛苦?寨桑说莽古斯死的时候很安详。

哲哲问:“爹他有什么心愿吗?”寨桑说:“爹生前有三个心愿,第一个心愿是把‘哈日布拉嘎山’改为‘哈如巴拉山’,第二个心愿是把陵寝建在科尔沁领地榛子岭东边的哈日冰,第三个心愿是棺椁里面不许有片条只布。”哲哲说:“大哥,爹既是科尔沁的首领,又是大金的国丈。一丝不挂地到黄泉之下,你不觉得太荒唐吗?”

寨桑坚持说:“这是爹的心愿,我们作为子女一定要替他完成。”哲哲与寨桑争持不下,结果越吵越闹。皇太极出来劝架,采取一个折衷的办法,给莽古斯穿上一件短裤下葬,双方没有意见。哲哲到寨桑的房间找他,哲哲充满歉意地说:“大哥,对不起。我不是有意要跟你吵架,我只是不想爹他死得太难看。”

寨桑握着哲哲的手,说:“妹妹,你不用说,我明白。”哲哲问:“额娘她怎么样?”“每天额娘都茶饭不思、以泪洗脸,额娘和爹做十几年的夫妻,最伤心的莫过于是她。”哲哲说:“大哥,现在额娘很需要有亲人在身边,你和二哥多点陪伴她。”寨桑点了点头,说:“你放心,我们会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知道莽古斯去世,觉得很伤心。为了表扬莽古斯为科尔沁与后金所作的贡献,追封他为和硕福亲王,乌雅氏被封为和硕福妃。

寨桑在沈阳住几天,决定返回科尔沁,哲哲和皇太极前往送行。哲哲好不容易从丧父之痛走出来,孟古再一次病倒。这一次的病情比上一次要严重得多,清太祖努尔哈赤十分忧虑。皇太极除了处理政事之外,就是留在孟古的寝宫照顾她。哲哲说:“皇太极,平日你处理政事已经够辛苦,额娘就让我照顾。”

皇太极说:“不用,我还熬得住。”哲哲握着皇太极的手,认真地说:“还说熬得住,你看你的样子多累。”皇太极还想再说什么,哲哲已经板起脸:“你再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我就要生气了。”看见哲哲这个样子,皇太极只好答应下来。哲哲表示知道。哲哲为孟古梳洗、熬汤喂药,照顾得非常细致。

孟古说:“哲哲,这几天辛苦你了。”哲哲说:“额娘,你不要这样说。我身为媳妇,照顾公婆是应该的。”孟古叹了一口气,说:“上一次很幸运,风寒能够痊愈。我感觉到这一次,不会那么幸运。”哲哲握着孟古的手,紧张地说:“上一次能够痊愈,这一次也一样可以痊愈。”哲哲呆呆地坐在椅子上,皇太极问她怎么了?

哲哲说:“皇太极,我很担心额娘会过不了这一关。”皇太极激动地说:“不会的,额娘她那么好,老天爷不会这么快就把她带走。”“我也希望不会,可是……”皇太极说:“没有可是,总而言之额娘她一定会没事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到孟古的寝宫看她,两人一起回想从前。孟古说:“汗王,你要答应妾身,就算没有妾身在你身边,你也要照顾好自己。”

清太祖努尔哈赤流下眼泪,说:“孟古,除了哈哈纳扎青之外,你就是本王最重要的女人,本王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说完就抱着孟古。皇太极和哲哲跪倒在床边,清太祖努尔哈赤站在两人后面。孟古握着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手,对哲哲笑一下,就闭上眼睛。皇太极跑到外面大声哭喊,哲哲也跟着跑出去。

皇太极跪倒在地上失声痛哭,哲哲也跪倒在地上,抱着皇太极。两人紧紧抱在一起,就像两个受了无限委屈的孩子一样。哲哲感觉得到皇太极的无助、害怕,哲哲安慰说:“皇太极,我会永远陪着你,一步都不会离开你。”清太祖努尔哈赤失去心爱的孟古,心里非常悲哀。他下令厚葬,并且要求在一个月之内不许饮酒和吃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