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孝,善事父母者」大智慧:毛海龙教授的艺术人生

作者:中外诗书画

姆妈“傻事”

上世纪50年代一个南方水乡的年青女子跟随丈夫,告别所有的亲朋好友、还有待哺的幼子,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大西北’。随着汽嘀长鸣;月台送亲的嚎啕大哭,甚至有老妇卧轨……火车启动朝着西北奔驰,身后时隐时闻、懆杂哭闹声的上海北站已消失在夜空里。经过3天的征途,火车到达了西安站,这对年青的夫妇成为了这个西北城市的两个新市民,他们就是我的父母。 父母亲刚到西安被单位安置在田家湾时间不长转到了竹笆市,最后定居在西大街的北四府街面巷13号。一直住到8-90年代的政府拆迁。 随后几年我的几个弟妹都在这里出生,父亲不希望一家跨两地就把我和亲娘(我们老家话;即奶奶)也接到西安,这样西安又多了一老一小两新市民。一来西安我和亲娘住在面巷9号有些眼疾的马伯家的房子里,马家有个奶奶待我可好,由于亲娘和我刚到西安,基本听不明白当地话,我亲娘讲话更没人懂。马奶奶,马伯总是耐心的和我们勾通。尤其是马伯给我讲了很多故事,有些我现在还记得,多好的老人啊。我时常的回想起过往的点点滴滴我庆幸来到西安,住在面巷。纯扑的亲邻敞开胸膛接纳我一家,浓浓的亲情滋润着我青少年的成长随着和父母接触多了,我才对父母有点认知;姆妈-----一个典型的水乡女子,面晰白、身材中上,俊俏亮丽是个美人。我父亲也不错,170公分以上的身材,五官周正,尤其鼻子挺拔、在外人称‘高鼻头’。母亲不识字、没文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由于我家在西安没有亲戚朋友,母亲又不认字,只有干些笨、重、粗活;她作过小工普工、缝纫蓬套、豆腐社给各蔬菜副食门市部拉送豆腐。吃苦耐劳,脾气暴、好打不平、热心肠、心眼好(院子巷子有太多小孩儿端过我家碗)。

随着我渐长大就知道了我母亲最大的特点是‘傻’。

平时父母老吵架主要是因经济;一家八口人,靠父亲一人工资生活,母亲几乎每月都赤字借钱;下月还了再借,往而复始。有次中午放学,进家门,我看到一个此地人老头子(我们把当地人叫;此地人,他们管我们叫‘阿拉’)。我问;妈,这是谁?母亲高声道;找李妈的,你李妈没在,先在咱家等会儿。过了段时间,我去后院上茅房路过李妈家门口,李妈李伯都在家。去过返回就说;人家李妈李伯在家呢,母亲快步迎上;一手指上面的阁楼;甭喊叫、你爸在午睡,你先干你的啥。我好生奇异不解。呆了片刻,父亲从阁楼下来,揩把面,推自行车出院上下午班了。这时母亲说;海宝,看你爸走了莫?我即刻朝庙头跑,到了一看父亲快到巷口了。返回边走边说走了……一进门看到母亲正在开火架锅热油,葱花炒米饭。一回儿功夫一碗端上,老头儿闷吃。过了会儿老头推碗;谢谢。母亲;吃好了?看着碗里母亲说;咋,没吃完?老头儿;窝是葱,我不吃葱。这几句对话我记忆尤新。当时我心想;都到了这状况了,还讲究地不行。这时母亲问老先生要了个布袋;一手拿着不太大的布袋、那老头帮张着,母亲另只手在面缸里kuai面粉,看着有半袋了;接下来母亲又是白糖、盐、洗衣粉,一条‘日用’肥皂搁桌面楞子磕一半……我敢怒不敢言,在老头千恩万谢后母亲送走了客。看到我;那此地老头儿不是找你李妈家的,是要饭的,怪可怜,等你爸上班走了省得他嘟嘟。可怜?我说那小坛子里还有大米,你咋不给老头挖点?母亲;人家是北方人,不大吃米,你没看刚才老头吃炒米饭都噎住……我母亲喋喋不休;人家是实在没办法了,才出来讨饭、、不给、大家都不给,咋弄?啥时候我们突然遭灾没吃的,要到人家门上,没人给,咱们咋活?……临了,还叮咛;今天的事不要告诉你嗲嗲。尽管我心里不服气,但觉得她说的有点道理。也奇怪,我就从未我父亲面前提及此事,直到他老人家去世。

父亲去世十多年了,他和姆妈斗了一辈子,在他步入老年的那几年我经常劝他;不要和姆妈过份计较,……老人家认为我已是叛徒。

「孝,善事父母者」大智慧:毛海龙教授的艺术人生

父亲去世后,姆妈一直单过,不顾我们儿女的邀求。时至今日我们大致的明白了一些事儿;前些年每逢端午节姆妈就大干,通宵包粽子、清晨开煮6-7小时后儿女、邻居乃至小区的菜市场5-6个送粽子,若不够立马再做。几年下来,好多人白吃老太太,或5-6个不够家人吃;买江米、红豆、枣子拿来让老太太操作.端午节一过,姆妈累的要瘫掉。(我们南方人包的粽子和北方的粽子有所不同,我们的肉粽是自家腌的咸肉、豆粽是将赤豆去皮加糖用大油制成,风格不同,加之泡粽子叶、浸大米,工程量大了去了)。我们全家禁止她再这样搞了。这几年才消停了一些。

姆妈这些年来干了不少(傻事儿),掂一往事,妹妹去新村买小菜,菜场小贩有几十个,妹妹在其中的一个摊位上买东西,小贩说;大姐你是这儿的住户吗?是啊,咋了妹反问,小贩说;不常见面,奥,妹说我不太在这儿买菜,基本上是到大桥那个市场去。小贩用手指了指10米开外人群中一个身影道;那个老太太你认得不?妹抬头一看;认得、咋了?小贩说;窝穿红袄的老婆有钱地很。妹道;你咋知道?不是我咋知道,这整个市场都知道。小贩声音稍微高了点,旁边几个菜贩也加入;七嘴八舌妹妹听了个大概;老太的子女孝顺,每月给她生活费,给她租房在此住已十多年了。老太自己有退休工资……妹妹道;这又咋了?菜贩接住;咋了!?人家老太太几乎每天都给这儿作好吃的,老婆是南方人,可会作了……我妹妹有点不高兴;再甭顺了,窝是我妈!弄的大伙挺尴尬。

后几天,妹妹常光顾菜场小贩;老太太不让这里的人给你们姊妹们说,你这两天观察你家老太太就知道了……随后的一天早晨(妹和姆妈住的不远)推开门但见老太端着家里的炒菜铁锅正欲出门,妹问;妈,这大清早的端着锅弄啥?姆妈甚是慌张,连连说没事儿没事儿,妹早就闻到阵阵香,再看姆妈手已拿不住……锅盖揭开香味四溢;满满一锅‘百叶红烧肉’(我们南方人的豆腐皮叠层打结5-6公分长配五花猪肉红烧,非常好吃)姆妈不能自园其说;我这两天就想吃,妹道;能吃这么多?等一两天你哥他们回来吃。晚上妹复来看老太太;妈,菜呢?我真的吃不完,你哥他们一时半刻不回来,我就送给菜场他们了,妹无语。再说人家都喜欢吃,说了几次了,我答应了,不作也不好。(诸位看官您怎么看)反正妹给老太太整得郁闷。妹回到自己家给我冒了个电话,我做和事儿佬;她和老爷子斗了一辈子,没有丝毫的改变现已无有老爷子,她已这把年纪又能咋样?

我们家来西安时两个人,后来5-6个小孩(生活太不好过送给别人家一个弟弟)加之60年代叔叔在西安上大学还有亲娘艰辛可想而知,姆妈就一承不变的‘傻’。这些年我家有太多的说不来的亲戚;姆妈的干儿,干女,干姊妹有十多个,管我们姊妹们叫大舅,姨,姨妈的也不少。就我上面提到的‘此地人’老先生又来过几回。送点玉米遪子,核桃,山芋(红苕)。还记得我高中快毕业的一天,老先生进门;大妹子,咱娃要办事呢(结婚),你当姑的一定要去呢。姆妈;你看我这一大家子走不离,老先生;欸,那不行,我给家里,给娃都说定,你不去我回起莫法交代。我看老娘思谅一会儿,从衣柜里翻出一条苏州绸缎被面(那时代行这个随礼,后本人办事儿时姆妈也就给我了一床绸缎被面子,由此可见姆妈里外不分)。老先生拿着带包装纸的被面子,折了几折朝懷里一揣走了。

「孝,善事父母者」大智慧:毛海龙教授的艺术人生

诸位,姆妈的种种作为还很多,截止今天还在发生着,至今有的干亲戚还依然如故,逢过年,姆妈生日,家里添小辈,总有一两桌坐的是干亲?我舅父,舅母有次特从南方来给他家姐贺寿,对在酒宴上的許多外人大惑不解。

……姆妈的傻事趣事还有很多

责任你我

毛海龙教授作品赏析:

「孝,善事父母者」大智慧:毛海龙教授的艺术人生
「孝,善事父母者」大智慧:毛海龙教授的艺术人生
「孝,善事父母者」大智慧:毛海龙教授的艺术人生
「孝,善事父母者」大智慧:毛海龙教授的艺术人生

作者简介:

毛海龙,1955年10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宜兴。曾用名;海宝、冉云,现居西安。从事过工人、宣传部门工作、《深圳特区科技》杂志社编辑、记者。香港《远东经济》杂志社编辑、记者。目前担任《中国绿色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城乡发展中心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陕西汉唐文化创意研究院院士、陕西汉唐文化创意研究院书法院院长、中国诗书画研究会陕西分会常务理事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