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只有七岁,但他已经是真正的男人——关爱留守儿童

作者:百万负翁小黄同学

#在头条看世界#

记录那些感动人心的瞬间(故事之2——最坚强的七岁男孩赵子龙)

“我妈走了,我爸坐牢了,我爷爷死了”。

“我过年的时候看到别人的妈妈,能给他们买好吃的,我也很心痛。”

“回家的时候,我也很想哭。”

“你哭了吗?”

“没有,我憋着呢,我是怕奶奶伤心”

他只有七岁,但他已经是真正的男人——关爱留守儿童

就是这句话,让我一个大男人泪目

这是我今天看到的一则报道,他的妈妈为什么离开,爸爸为什么坐牢,新闻没有具体报道,我们也别妄加揣测,爷爷走后他就和奶奶相依为命。才七岁的年纪,面对采访,他的回答真的无比让人心疼,恍惚间我觉得他不是孩子,他甚至比很多成年人都坚韧,会照顾奶奶的感受,我觉得他已经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哪怕他只有7岁。

他只有七岁,但他已经是真正的男人——关爱留守儿童

之所以让我深受触动,是因为我在他这么大的时候,我也是个留守儿童,当然,我要比他幸福很多。

所以今天,我想聊聊留守儿童的话题。

他只有七岁,但他已经是真正的男人——关爱留守儿童

我出生在农村,我们那儿的农民和大多数农民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天天不亮就要出门,星光满天的时候才回家,大多数家庭的收入来源就是十几亩的水稻,和为数不多的梨树。因为文化水平不高,加上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所以父母那一辈人好像都自然而然的也成为了农民。

但是一家人辛辛苦苦一整年,仍然收入微薄,条件也得不到改善,后面受到奶奶的影响,他们决定外出务工,那个时候我应该是四岁左右(我不太确定是不是更小的时候他们就出去了,因为我只有三四岁以后的记忆,记事起他们就不在身边)。

他只有七岁,但他已经是真正的男人——关爱留守儿童

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我成为了留守儿童。

也是从那一年开始,每年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不到十天。

我们那个小队有五六户人家,我是所有孩子里年纪最小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

他只有七岁,但他已经是真正的男人——关爱留守儿童

也许是因为年纪最小,那些大孩子都不爱带我玩,为了融入他们,我千方百计的讨好。比如夏天钓鱼,他们在河里面钓不到,我就带他们去我家池塘钓;比如梨子熟了,我带他们去我家山上偷自己家的梨子;玩丢钉子(家乡一种游戏,把铁钉丢墙上,谁反弹的远谁赢),我把家里门板上的钉子全撬了,靠着这些,我才能勉强的跟在他们身后,还得小心翼翼的看他们脸色。

哪怕这样,我也常常被他们捉弄,我印象比较深的两次:一次是幼儿园放学回家路上,那些大孩子去水沟里抓了一条水蛇,把它丢在我的书包里,从那以后我特别惧怕这类动物,甚至看到水管或者麻绳这类物品都会下意识心里发毛。还有一次是他们把我骗上一个小山坡,然后他们都跑了,我一个人待到天黑,实在太害怕了一点点自己爬下来的,差点从山坡上滚下去。发生这些的时候,我不过五六岁。

他只有七岁,但他已经是真正的男人——关爱留守儿童

而且因为我最小,他们开始上学的那两年我连玩伴都没有了。天晴的时候还能自己到处走,下雨的时候只能呆坐在家门口的长凳上,期盼他们放学,期盼能有人经过。

也就是那两年,我奶奶去世,我爷爷开始天天打牌,早上出去晚上回来,为了方便,他常常炒一大碗酸菜连续给我吃几天,直到菜上面长毛才会重新煮新的,如果他打牌没回来,我就只能开水泡饭。

他只有七岁,但他已经是真正的男人——关爱留守儿童

有一回爷爷很晚回来,家里没有饭,他也不愿意煮,甚至火柴都没有,我想试试看自己能不能煮饭,找他要一毛钱,他不给,那一晚我就喝了一碗太公(爷爷的爸爸)给的汤,第二天早上醒来差点晕倒。

村子里其他小孩的家长都说我很乖,很懂礼貌,每次见到他们老远就打招呼,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的叫不停,只有我自己知道,不是我多懂事,而是我知道只有嘴巴甜一点,他们才会有什么零食给我吃一点。

直到我上小学,跟着我叔叔,才开始好一些,但是那些记忆,真的会伴随一生。还有很多很多事,就不一一回忆了。

他只有七岁,但他已经是真正的男人——关爱留守儿童

那些年,逐渐养成了我讨好型的人格,敏感,容易自卑,没有安全感,总是习惯满足自己身边的人的要求,不懂得拒绝,因为我害怕如果他们不开心,就没有人陪我了。

我曾经叛逆过,但是更大一些以后,我慢慢能体会父母的不易,他们也是为了给我创造更好的生活,所以我不得不成为留守儿童。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更能体会他们的艰辛。

他只有七岁,但他已经是真正的男人——关爱留守儿童

对留守儿童来说,那些经历很容易在孩子心理留下阴影,甚至导致某些性格缺陷,那些年缺失的安全感会伴随一生。

也呼吁大家,尽可能的多给像赵子龙这样的留守儿童一些关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

如果可能,请尽量多陪伴孩子左右,因为有些爱,真的无可替代!

他只有七岁,但他已经是真正的男人——关爱留守儿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