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比解决育儿问题更重要的是:接力

作者:平行宇宙Zone
比解决育儿问题更重要的是:接力

文|蚁人YiRen

『这几天,杭州译员金晓宇父子的故事让无数人泪目:儿子不幸患病,平凡的父母尊重科学,不抛弃,不放弃,用全心全意的爱,换回来一个出色的翻译天才。

无数网友在这个悲伤的故事中,看到了父母对孩子坚定不移的爱,看到了人的意志与命运不屈不挠的抗争。

我在这个家庭对待命运起伏的挣扎中,看到了父母教育子女的本质:不是解决育儿问题,而是接力。』

所谓接力,即是:接纳+助力。

01 接纳

儿子金晓宇幼年不幸,左眼失明。高中时罹患躁狂抑郁症,情绪暴躁失常,退学,打砸家中的家具和电器,病发时四处惹祸,甚至自杀。

父亲和母亲一次比一次绝望,却又一次又一次地守着他,安抚着他,无条件地接住了他的狂躁和破坏,他们的心愿温和而朴素:不读书、不工作、不成家都能接受,只要儿子活着就好。

02 助力

或许是命运悲天悯人,总有一道光,能穿透无尽的苦痛。

儿子金晓宇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浙大外语系的自考毕业证。在患病后,他依然保持着爱读书的习惯:父亲金性勇按他的要求,买来英语、日语、古文、围棋等两百多本书。

父亲还在家中经济最困难的时候,花了重金为儿子添置了一台电脑,满足孩子自学外语、看原声电影的需求。

儿子金晓宇在自学多种外语后,成为一名天才翻译。父亲帮他收稿、校稿、寄样书。

父亲是助手,也是秘书,成为孩子一生的朋友。

父母的爱,父母的助力,成就了天才翻译。

比解决育儿问题更重要的是:接力

03 助力不是控制

每个人都渴望成为自己,在我们嫌弃孩子不优秀的同时,是否考虑过:大多数父母为孩子安排的一切,真的尊重过孩子的意愿吗?

为孩子安排的各种兴趣班,是出于孩子的兴趣?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焦虑?

很多时候,我们做事的出发点,与其说是助力孩子,不如说是想让孩子成为只懂得执行程序的机器人:听话就好。

金晓宇父母做到了对孩子的尊重、理解,不抛弃、不放弃,全心全意助力,带给孩子无法摧毁的爱。

而我们呢:足够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有没有耐心地等待孩子探索、感知呢?很多时候,与其说是主动的帮助,不如说是目的性明确的“控制”。

04 珍惜孩子

养了孩子之后,每天吐槽似乎就成了家常便饭:孩子不听话,成绩不好,做事拖拉,养娃真的是一部“难念的经”……

在孩子面前总是不自觉地夸:你说功课难做,那为什么某某同学能考那么好呢?

你看看人家某某某多厉害呀……

每天和孩子在一起,我们做得最多的就是对孩子的各种挑剔:这个不好,那个不优秀。

我们对孩子不够接纳,对孩子的各种好,似乎也是有附加条件:做完这个功课,就可以奖励一小时游戏哦……

对比杭州父母对孩子平凡而温和的接纳,我感到做得不够好,自惭形秽。

像鸟一样叽叽喳喳的孩子,面对我们的指责,挑剔,甚至气头上的各种谩骂,似乎大度地多、包容地多,一会儿又开心的围着你又是跳舞又是转圈:孩子多健忘呀,我们才又小气又爱记仇,还和孩子计较!

面对孩子对父母无条件的接纳,我也深感自叹不如:要是孩子出生前可以选择,我还会有机会吗?

比解决育儿问题更重要的是:接力

我们的孩子多健康呀,我们多幸运。

哎,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05 面对问题,拥抱新生

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习惯了上网搜索,找寻答案。育儿的过程像是迫不及待掌握一个又一个育儿知识,迅速解决一个又一个育儿难题。

像极了一遍又一遍机械地按下开关键。

或许我们只是习惯了享受解决育儿问题后得到的一丝丝快意。

唯独没有认真思考过造成问题的原因:孩子是人,要把孩子当成人来对待。

把孩子当成人来对待,想必会意识到:人的身心成长是渐进的,不同的年龄,接受和处理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经验也是慢慢积累的。每个人都是那么与众不同,与其想尽各种办法“快进”,不如用心陪伴,耐心引导,静待花开。

比解决育儿问题更重要的是:接力

这样的助力,想必更有力量。

电影《沙丘》中弗雷曼人说:人类生命的奥秘并不是要解决问题,只是要去面对你的经历。

爱能催生出强大无比的意志,能承受生活沉重的压力。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温暖故事,不该仅仅止于感动。

就让我们带着爱,尊重、喜爱、沟通,理解、支持孩子,拥抱新生,为孩子的成长持续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