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以设计为主导的EPC模式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设计师们这样说

作者:庄姐谈工程

从工程建设流程来看,建设工程项目需历经勘察方、设计方、采购方、施工方这四个责任主体。而大陆建筑业价值链的长期割裂,造就了设计、采购、施工环节分开经营的局面:各责任主体间往往相互制约、相互脱节,工程建设的进度、成本和质量也常常与预期相距甚远。

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印发推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的通知》以及《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政策文件和相关指导意见下,国有企业和政府投资项目原则上需要配备由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和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师作为总负责人的EPC工程总承包管理团队进行工程总承包工程建设实施。

EPC这一先进承包模式的提出,瞄准了流程价值链割裂现状以及由此而来的建设顽疾,被监管部门寄予了推动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厚望。政策的导向和自身的突出优势让EPC模式在中国建设项目系统规划中占有一席之地,且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设计是EPC模式的灵魂,医院建设类的项目由于其工艺流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EPC模式是否同样对其适用,不同的建筑设计师有不同的看法。

以设计为主导的EPC模式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设计师们这样说

谷建

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医疗设计研究中心(北京睿谷联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主持建筑师

近几年EPC模式在国内市场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但EPC对我们这些一直从事传统设计的设计师来说是个挑战。

EPC模式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设计方、施工方,还是体制、法规等制度建设,都有很多功课要补。如何在控制设计品质的基础上实现建设的高效率、高品质以及成本控制和建设过程的体系化;如何在EPC中理顺设计、施工的关系并实现协同,保证各自的责权并实现科学化和制度化,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陈国亮

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不管是设计牵头还是施工牵头,医院类的项目实行EPC模式都存在争议。EPC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把设计和施工捏合一起,加快项目速度,简化建设程序。但这种模式更适用于投资方一开始对项目未来的呈现形式、项目指标、空间品质都是可预判的。比如早期企业建造厂房或动迁房,它的投资是透明的,空间品质是可预期的,这种情况EPC是适用的。而 医院是复杂性和专业性并行的建筑,是设计师、施工方、投资方三方制衡共同合作完成的作品,单挑出一方牵头把控不了整个项目的进程。更何况建筑是整个建造的过程,并不是靠授权代理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针对目前整个国家建设模式发展的趋势来讲,EPC模式在医院建设中的实行前提是医院的方案和初步设计或招标图设计有独立的设计方完成,增加产品规格书编制,整个系统标准有定性和定量的描述,然后进行EPC招标。施工牵头的EPC对功法和材料更熟悉,它可以组织专业人员制作翻样图和深化图,制定的方案可行性更高,更有优势。建筑设计师更多地要聚焦于设计的创意,要去做有温度的、个性化的医院,在设计文件上要有更多的界定和描述,包括产品规格和数量,所有的设备管线甚至是一个不锈钢的要求都要有具象的描述,在产品规格书里明确标明。这样更便于控制品质和造价。

李志伟

AECOM中国区医疗健康主任建筑师、医疗规划师

对于EPC模式我个人是有点迟疑。虽然这种模式能够节省业主大量的精力甚至节省大量的成本,但其实在整个复杂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这些因素有时候是和业主的真实利益相违背的。所以虽然业主节约了时间和总体的支出,但是在他注意不到的地方可能会产生更大的损失。如果这种模式牵连到医疗规划设计,影响就会更大。因为在这种模式下的设计规划不会完全符合使用方的要求,他的直接负责人并不是最终的使用者。 专业设计人员面对的直接对象不是医院的最终使用者,那么中间就会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国内的设计师的话语权是比较弱的,硬要赋能给他这一项权责,他撬动不了后面的施工团队或者其他相关方。这种情况下,其实他也是无能为力的。

目前为止我们还是更加希望直接面对业主使用方,因为只有这样子才能够确保我们的设计符合他们的需求。就像如果您家请了一个设计师,因为您就是使用方,就可以直接对他提出要求。其实有要求是好的,因为这样设计者知道业主想要什么才能做得出来。如果都没有需求反而做不出来好设计,凭空想象是非常危险的。

周琦

东南大学建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民日报》大楼主创设计师

西方国家建筑模式采用建筑师负责制,建筑师的责任非常重大,从前期策划、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到施工过程的材料技术都全程负责。其实建筑师责任制就是另一种方式的EPC模式,中国目前推行的EPC模式尚未真正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现在EPC模式正在探索期间,北京已经率先采用这种EPC模式。初步设计素材没有那么深入,很多材料工艺不了解,控制不住价格。本来应该是设计施工一体化,但是价格、质量的保证,其实还不成熟。在西方国家建筑做得非常细致,图画出来,细节材料工艺都非常详细,然后根据具备的条件规划成本,把材料的样品、材质、各种设备系统都定下来,这件事情我觉得是有漏洞的,定价、定质量、定工期,定不了的话,这个事情就有很多灰空间。 这是一种探索,其实还是要完善各种体制机制。

以设计为主导的EPC模式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设计师们这样说

目前的EPC实施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施工单位搞不懂,建筑师没有真正承担责任。因为建设单位不需要都有基层处,他们本身没有施工管理的能力。项目管理有专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在项目过程中协调工作,对质量、价格加以控制,组织管理各种材料,满足业主的要求。但是EPC实际操作起来非常有难度,比如我们做的某个项目,我们拿初步设计的薪酬,做的比施工还详细,所有的材料同时找三个品牌,然后做深化设计。其实这是不可持续的,精力成本很高,我做一个我不太可能再做十个。但这个项目既然交给我们,我们帮你完成,这也是为自己的品牌加工。

再有就是审计处第三方独立机构介入做跟踪审计,然后变清单。这里面弹性很大,所有的材料清单合同通过审查,最后来核定价格,但几百上万个设计变更落实,怎么去审计和审查?这是很大的问题。“资源不应该由市场来决定”,还有这种招标体系,政府项目很难由市场决定,招标单位鱼龙混杂,要在短时间内准确找出一家完全符合条件的企业非常困难。看上去程序很合法,其实严重违背市场规律,很容易让人钻空子。

在医院建设领域,EPC模式的应用趋于普遍,例如深圳大学总医院项目、赣江新区医院项目、秀山医院二期项目、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院项目等都采用的是EPC建设模式。

总结来说,EPC模式要融合中国的建设模式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由于医院的设计相比其他建筑设计专业性更高,也更为复杂。无论项目采用何种模式,严谨负责的规划设计都是高质量医院建设的基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