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学州与孙海洋事件对比之下,人性与现实,如果是你怎么选?

作者:众妙情感之门

记得女儿四岁的时候问过我一个问题:“爸爸,如果有大灰狼你会保护我吗?”我捏捏女儿肉嘟嘟的小脸慈爱地说:“宝贝,无论你遇到什么危险,爸爸都会用生命去保护你。”

这几天备受争议的刘学州寻亲与前段时间孙海洋寻子事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我不禁深思一个问题:人性与现实真的不能两全吗?

刘学州与孙海洋事件对比之下,人性与现实,如果是你怎么选?

我先简单概述一下事件,如果想了解事件细节可以自行搜索,我们今天主要聊感悟和剖析人性。

刘学州3个月大时被亲生父亲卖掉换彩礼钱,4岁时养父母因爆炸意外离世。此后由老人抚养长大,童年受尽同学欺凌。长大后居无定所,寄人篱下。如今终于找到亲生父母,可父母早已离婚有各自的家庭。刘学州想结束自己漂泊的生活,希望父母能给他买套房子,哪怕租套房子也行。可结果是父亲不让进门,母亲也把他拉黑。大家听起来是不是觉得孩子贪婪,父母无情?问题先搁置,我们接着往下说。

刘学州与孙海洋事件对比之下,人性与现实,如果是你怎么选?

刘学州被亲生母亲拉黑的聊天记录截屏

孙海洋,是2014年由陈可辛导演的“打拐电影”《亲爱的》人物原型。凭借着“精神不倒,就能找到”的信念,熬过了14年57天,找遍了大半个中国。终于感动上苍,找到了儿子孙卓。期间孙卓也曾犹豫是否回到孙海洋夫妇身边,但是孙海洋从未逼过孩子,全程都很理智,尊重孩子的选择。几经周折孙卓终于决定跟孙海洋夫妇回家,到深圳上学。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这才是这种故事该有的结局?好,那么我们就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这两件事情,看看如果是你该怎么选择。

刘学州与孙海洋事件对比之下,人性与现实,如果是你怎么选?

孙海洋夫妇与久别重逢的儿子孙卓合影

第一,事件的性质。刘学州是父亲主动出卖的,而孙卓是被拐卖的。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都不能原谅为了一己私欲,居然把自己亲生儿子卖了的人。就算刘学州父亲当时年轻不懂事,再加上可能岳父岳母的逼迫和对爱情的向往,所谓走投无路铸成大错。但是现在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并且又是为人父母,难道回想往事心就不会痛吗?怎么能第二次狠心抛弃呢?孙卓虽然是被拐卖的,可孙海洋夫妇的执着真的是令人感动。记得当年《亲爱的》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每次都被感动得泪流满面。真的难以想象孙海洋夫妇这14年零57天是怎么熬过来的。难道主动抛弃就可以心安理得,被动失去的才会念念不忘吗?

刘学州与孙海洋事件对比之下,人性与现实,如果是你怎么选?

电影《亲爱的》封面

第二,沟通。刘学州刚找到父母就要房子,听起来似乎有些过分和心急了。可是被你们抛弃了这么多年,作为亲生父母,你们有好好地了解过孩子吗?你们有好好地跟孩子沟通过吗?你们有问过孩子为什么想要有自己的住处吗?你们有跟孩子一起探讨过解决方案吗?我认为刘学州的要求并不过分,他的确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是他也说了,哪怕给他租个房子都行。难道给亏欠这么多年的孩子租套房子也不行吗?如果有难处、有问题的话,三个人坐在一起好好沟通,我相信一定会有解决方案的。再看孙海洋,一直都是理解和包容孙卓,让孩子自己决定,默默等待,时刻都和孙卓保持良好的沟通。不管是失散时的坚持,还是如今重逢后的温情,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父爱如山的真谛。

刘学州与孙海洋事件对比之下,人性与现实,如果是你怎么选?

沟通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之一

第三,条件。可能有人会说,孙海洋夫妇在深圳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又这么快地解决了孙卓的高中问题,条件一定不错,所以相比刘学州父母更有能力。条件真的能使人向人性妥协吗?

好,我再插一条故事。陈升宽,幼时患病导致双腿变形,无法正常行走,只能双手穿拖鞋在地上爬行。他与同厂打工的残疾女青年相爱,婚后产下一个健康的男孩。可儿子两岁的时候被拐,他凭借双手穿着拖鞋爬行,也几乎找遍了半个中国。他条件好吗?他为什么会坚持?这才是亲情,这才是责任,这才是人性。所以条件不是放弃孩子的理由!我们在这里祈祷,祝愿陈升宽早日和儿子团聚。

刘学州与孙海洋事件对比之下,人性与现实,如果是你怎么选?

陈升宽手穿拖鞋爬行寻子

第四,现实。也许我们看问题不能太片面,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去分析。也许刘学州的父母是因为现有家庭的原因,有着诸多的无奈。也许他们真的不想打乱当下的生活,也许他们还有很多苦衷,也许这就是现实。可是再多的也许能大得过血缘吗?能大得过亲情吗?能大得过责任吗?能大得过爱吗?

可能孩子从来都不属于父母,但是父母却永远属于孩子。

如果是你面对人性与现实会如何选择?你觉得可以两全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