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将相本无种,我辈当自强

作者:维多克里奥尼

很多人都听说过俗语“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出处,甚至还曲解了这句话中的含义。

这句话最早出自《墨子》里的“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意思是说官宦之家就能一直富贵,穷人总有一天也会走出贫穷。

后来,人们见多了大富之家的没落,以及官宦人家的颓败,所以才总结出这句“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

就像我们看电视剧或者小说的时候,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很多本来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说败就败了。比如《红楼梦》里的贾家,还有《琅琊榜》里的林殊家、清朝大官和坤家等等,虽然这些都是文学作品,但很多也都是依据历史原型改编的。

正史里,像汉朝的卫青、霍光这些良臣名将不就是这样吗?

正像《左传》里说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很多家族真的是兴盛得快,消亡得也快。

正因为我们的祖先看多了这种兴亡更替,所以才总结出了这句“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这句俗语流传下来,带给我们故事,也给我们发出警示。

警示1,关于富不过三代:

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里,福贵家本是地主特别有钱,到了他这一代,却因为福贵染上了赌瘾,败光了全部家产,最终被成了个穷人。

其实现实生活里,我们也见过很多这样的家庭。父辈辛苦他业,无论是经商还是做官,都很辛苦,他们精打细算、省吃俭用,最终攒下庞大家业。

如果他们的下一代体恤父辈的辛苦,明白家里的钱财地位来之不易,也可能会很守规矩,一般不会胡作非为。另一方面,他们更多是在“守”而不敢有什么拓展性动作,很怕一步走错会破坏眼前的好日子,让祖辈创下的基业付诸东流。

到了第三代就是在耗业了,他们从一出生看到的就只是花团锦簇,满眼都是成功者的色彩,却不知道眼前的成功或富贵来自哪里。他们当然也不知道穷日子是什么,所以才会有“何不食肉糜”的笑话。

到了第四代就是败业,有第三代的“上梁不正”,他们这“下梁”只会更歪。所以这第四代人败光家业或者人品,葬送祖辈的辛苦打下的基业也是必然。

不过,这事也不是定数,你看世界上有很多家庭已经富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不倒,除了家底雄厚之外,更重要的可能是他们管教有方,或者教育得当,让后代子孙早早学会收财和守财。

富不过三代最终的意思,除了讲述规律外,更是警示现在有安稳、舒适生活的人,不要总是守在自己的舒适圈,要记得继续艰苦奋斗,为更好的明天而努力。

警示2,关于穷不过五服

“五服”最初指的是丧服的种类,那时候人们以五种不同的丧服,来区分家族里关系的亲疏和远近,相传最早是周公倡制的,后来又经过了儒家的倡导,最终成为古代丧礼和亲族关系的制度。

五服指的是五辈人,自古就有“五服之内皆至亲”“五服之内莫通婚”的说法。指的是:自己、父辈、祖父辈,曾祖辈,高祖辈;或者也可以从自己往下推:儿子辈、孙子辈、曾孙辈、玄孙辈、来孙辈。意思就是同一个天祖的五代,或者指出于自己向下的五代人,当然也包括兄弟姐妹、叔叔伯伯等这些堂的表的亲属。

这些人被认为是至亲,一家有红白事的时候,都是要到场的。

如果亲戚越过了这五代,那就是出“五服”,成了远亲,红白事则不必到场。

像古代的刑罚“诛九族”,其实就是杀掉这家里的前四代、后四代,加上当前这一代,等于是“斩草除根”了,这是外话。

穷不过五服的意思就是,一个家族再穷,也不会穷五代人,总会有人奋发图强振兴自己的家族。通常来说能出来一个“能人”,便可实现“鸡犬升天”带动整个家族了。

另外一方面,如果这个家族几代都是贫困交加,衣食无着,基本上也娶不上媳妇,再没有后代了,所以穷困也就到此终止。

穷不过五服这句话,说的是五代之内必有崛起,若不崛起则必消失。但也是在警示我们,如果一时家贫不得志,也不要就此丧失希望,所谓“将相本无种,我辈当自强。”就算没有祖上荫蔽,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也能博个衣食无忧,大富不好说,小富却不难。

警示3、俗语不是定势。

关于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这句俗语,其实一直都有人提出质疑。比如美国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现在已经经历了五代,也依然很富有,还有福布斯财富榜上的很多名人,有些家族都有千年富有的历史,早已九代十代富了。

所以这句话从面上看多少是有些过时了的,古代的富贵和贫穷大都和制度有关,比如皇上爱杀功臣,奸臣爱害清官等等,现今社会早已不是这样。所以咱们国家目前也有富好几代的,这一代也不奇怪。

所以俗语这东西,也不能全信,俗语带给我们的,应该更多是种警示和鼓舞,而不应该是束缚我们的绳索。

有句老话说“为富不学富不长,为穷不读穷不止”,无论在哪个朝代,多读书、多学习,总会扩展我们的眼界,提升我们的认知。

三穷三富过到老,十年兴衰谁知晓?多读书,顺应世态,没准下一个首富就是我们的子孙呢?做不了富一代,还做不了“太上皇”吗?

加油!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