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过江方式的演变感受家乡经济发展

作者:独行客10496671

在江苏省交通版图上,泰兴市西南部与常州市相邻。然而自古以来由于长江天堑的阻隔,两地的经济、社会交流极不畅通。虽是一江之隔,但泰兴人心理上感觉离常州很遥远。

上世纪八十年代,泰兴人去常州主要还是靠客轮,双向对开,一天两班。我大姨妈家在常州魏村新华村,记得小时候每年暑假期间去她家玩,都是乘坐长江客轮。我在客船上欣赏江面风景,就感觉在大海上,充满神秘感。客轮经停扬中、禄安洲、德胜港西3个码头,4公里宽的江面,航行时间要一个多小时,加上两头路程及候船时间,差不多要花上小半天,虽然有点累人,但我依然是乐此不疲。到了长江对岸,走在宽阔的马路上、看到江边船舶工厂热火朝天的生产,我仿佛感到自己来到了异国他乡,也感受了江南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从过江方式的演变感受家乡经济发展

然而,客轮只限于散客和非机动车,班次少、渡运能力有限,且耗时长。大宗货物运输货车、小汽车过江,只能绕行长江上游的镇扬汽渡,或下游的江阴汽渡,时间、交通成本大大增加,经济交流严重受阻。1987年,泰兴七圩—常州圩塘汽渡建成,并陆续开通了常州至泰兴的城际客运班车,两地公交车也与渡口无缝对接,进一步拉近了泰兴与常州的时空距离。

随着泰武汽渡运能的不断增长,1993年,长江客轮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乘客轮过江已成为一代人永久的回忆。两岸人们过江主要靠汽渡。有了汽渡,越来越多的泰兴人选择到常州经商发展。很多临近汽渡乡镇的人在常州江边化工园区上班,每天早晚都乘坐汽渡过江。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渡船上不再是单一的货车、客运车、拖着蛇皮袋出门打工的散客,私家车也逐渐出现越来越多出现在渡船上并逐渐成为主角,20分钟过江旅程,快速便捷,这在过去想多不敢想。

从过江方式的演变感受家乡经济发展

九十年代,改革开放进入了历史新时期。苏锡常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出现了苏南模式、苏南奇迹。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江南北经济交流的进一步增强,两岸人民出行需求的日益增长,效率低、耗时长、成本高、安全性差的汽渡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进入新世纪,江阴大桥、润扬大桥、泰州大桥的陆续建成,通过跨江融合发展,优势互补,江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继迈上了新的台阶。经过常州、泰兴两地政府和人民的多方努力,2014年11月,常泰过江通道被列入了《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确定为长江干线新建过江通道的重点项目之一。2019年1月常泰长江大桥正式开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8月启动主体工程招标,;11月22日,大桥主体工程开工;12月28日,主桥墩钢沉井浮运到位、精准定位,2020年内实现可靠下沉、精准着床目标;2021年底5#、6#墩完成底节塔柱施工,南北引桥全线推进......,常泰长江大桥正有条不紊的朝着既定的目标顺利推进。我们热切期待常泰长江大桥早日建成,伴随着锡常泰都市圈的形成,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从过江方式的演变感受家乡经济发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