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行为心理学:你总不快乐,多数是你过于讨好别人,不够“自私”

作者:黄志坚谈思维与人性

荀子曾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意思是说:人的最初的人性是恶,但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改为善。不同于很多人的“性善论”,荀子的思想主张独具一格,但也有他的道理。

特别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在倡导“要做个好人,做个善人,要无私奉献,要给予付出”。可是有时候发现自己这样做的后果是不够快乐的。

现代行为心理学也认为:你在为别人着想的同时忽视了自己内心的需求和快乐,当自己不够“自私”,过于讨好别人,其实是在压抑自己,想要快乐便很难了。

01痛苦快乐其实就在一念之间‍‍

行为心理学:你总不快乐,多数是你过于讨好别人,不够“自私”

星云大师曾说过:“天堂、地狱,唯在一心,是天堂,是地狱,完全在于自己的选择。”

很多时候,我们不开心,是因为自己的目标没有达成,事情做得不让自己满意,所以才生气。人人都说要奉献,这固然没错,可是几个月大的小孩都知道在别人抢了他的玩具后也会表露出不高兴,更何况是历经风雨的大人呢?

那些整日心里只装着他人,却对自己的事一点都不关心的人未必能够拥有快乐。尽管他们在无私的时候笑逐颜开,可是你无法看到,他们在后来被反咬一口的时候是多么痛苦。

行为心理学:你总不快乐,多数是你过于讨好别人,不够“自私”

行为心理学认为,“人生的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对生活的看法。”如果围绕我们身边的都是乐观积极的事情,我们的内心就能充满快乐;如果出现在我们身边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悲伤。而适当的自私会让我们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快乐自然就来了。

当过于讨好别人时,需要自己降低自己的需求和情感,用各种办法来让他人满意,这样的话,自己的喜怒哀乐全拴在他人身上,被牵着鼻子走的可是自己,自己的心情都掌控不了,又何谈让自己快乐。

因此,我们应该知道,不要把决定我们情绪的权利放在他人身上,自私一点,多为自己着想一点,其实是会过得更加快乐的。

02外界的评论没那么重要,活出自己

行为心理学:你总不快乐,多数是你过于讨好别人,不够“自私”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家庭,所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因此,会有很多规矩来约束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一切都有条条框框摆在那里。但是很多时候,那些并不是我们自己内心想做的事,别人强迫自己去做是非常不开心的。

人生于天地间,则立于世、行于世,想要做一位生性豁达之人,就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为权势利禄所羁,不为他人世俗评价所累。

持性而往,能临危不惧,能以本色面世,不为无所谓的人情客套礼节规矩所拘束,做一个“自私”的人,才会活得真实自然。

行为心理学:你总不快乐,多数是你过于讨好别人,不够“自私”

解除心中的框框,把心放空,不是说一定要把自己奉献出去才可以得到快乐,一切随心通达,做个俗人,也未尝不是一种人间极乐。

前阵子看到一则新闻,讲的是一位24岁的消防员为了救跳楼轻生的女子,两人一起坠下了楼不幸身亡。到死的时候他还在紧紧抓着她的衣裳。

舍己为人是好事,值得大家学习,值得社会倡导,但也要量力而行,只要自己尽了力就不用后悔,特别是关于生命的时候,保障自己的安全是首要的。因为他也是某一位妈妈的孩子,是爸爸的宝贝,是全家人的希望。

行为心理学:你总不快乐,多数是你过于讨好别人,不够“自私”

还有一些“网络暴力”,当发生一些灾难时,很多人都会在一些明星或者网红的微博下面留言说:“为什么不捐款,为什么不捐物资?”其实,没有哪条法律规定名人就一定得捐,这是他们的自由,个别网友这样的道德绑架言论会让他们倍感压力,没有快乐。

人只有摆脱了外界的奴役,自己主宰自己,才可能永葆心灵的恬静和快乐。所以,我们不要为了什么外界的一些评论或者闲言碎语,就压抑自己,要知道,他人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头之快,只要自己足够快乐,他人的话语又有何干?

03过分讨好别人,只会更加卑微

行为心理学:你总不快乐,多数是你过于讨好别人,不够“自私”

心理学家经调查发现:有一部分很“无私”的人,其实内心是不够自信的,他们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太多,所以才不断降低自己的标准,一味的讨好别人。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无限的价值,即使一个平民也能旋乾转坤。所以我们要相信自己是个有价值之人,可以为国家社会做出很大的贡献。

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自己的价值,人要自信,自己一定有闪光点。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办成的,没有什么结果是不能改变的,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事情往往就成功了一半。

行为心理学:你总不快乐,多数是你过于讨好别人,不够“自私”

现实生活中,你不妨把自己看高一点,多想想自己的事情,多激发自身的潜力,不要总是想着他人,以为自己不如别人。你把时间精力花在自己身上,努力提升自我,假以时日,你的价值就出来了。

很多时候我们不快乐,是因为总把眼光放在外界,常常忽视了自己的本性,因此而患得患失。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优点和潜力,只要你能认识到自己的这些优点,并使之充分发挥,你也是别人羡慕的对象。

总之,先树自己,再造一切,这才是你首先要做的,大家一定要了然于心。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