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州「洲」069

作者:语料汇总

祖洲,◆古代傳說中的十洲之一。○《海內十洲記‧祖洲》:“[祖洲]近在[東海]之中,地方五百里,去西岸七萬里。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長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當時活也,服之令人長生。”○[唐][李商隱]《祭張書記文》:“迴生乏[祖洲]之草,續斷無[弱水]之膠。”○[清][黃景仁]《後觀潮行》:“乘槎未許到星闕,採藥何年傍[祖洲]。”

洲中奴,◆指柑橘樹。○[宋][蘇軾]《侄安節遠來夜坐》詩之三:“腰下牛閑方解佩,洲中奴長足為生。”參見“木奴”。

洲際導彈(洲际导弹),◆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的戰略導彈。

洲島(洲岛),◆水中陸地。○[南朝][宋][謝靈運]《入彭蠡湖口》詩:“洲島驟迴合,圻岸屢崩奔。”○[清][孫枝蔚]《送王金鉉歸里》詩:“黃金若丹藥,故鄉即洲島。”○[郭沫若]《孔雀膽》第二幕:“其下為池水,池中有洲島。”

洲場(洲场),◆指有所出產的水中陸地。○《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二十多歲的時候,家裏有錢,開着當鋪,又有田地,又有洲場。”

中洲,◆1.洲中。○《楚辭‧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王逸]注:“中洲,洲中也。水中可居者曰洲。”○[唐][李白]《搗衣篇》:“萬里[交河]水北流,願為雙鳥泛中洲。”○[清][顧炎武]《金山》詩:“黃旗亙[長江],戰鼓出中洲。”◆2.海中仙島,借稱道士所居。○[唐][李頎]《送暨道士還玉清觀》詩:“大道本無我,青春長與君。中洲俄已到,至理得而聞。”

中美洲,◆通常指[墨西哥]以南、[哥倫比亞]以北的[美洲]中部地區。

元洲,◆道教傳說中的仙境,“十洲三島”之一。○《雲笈七籤》卷二六:“[元洲]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萬里,上有五芝、玄澗……上多仙家。”

幽洲,◆見“幽州”。

夷洲,◆[隋]以前指稱我國[台灣]。○《後漢書‧東夷傳‧倭》:“[會稽]海外有[東鯷人],分為二十餘國。又有[夷洲]及[澶洲]。傳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將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仙不得,[徐福]畏誅不敢還,遂止此洲,世世相承,有數萬家。人民時至[會稽]市。”○[李賢]注引[沈瑩]《臨海水土志》:“[夷洲]在[臨海]東南,去郡二千里。”○《三國志‧吳志‧吳主傳》:“﹝[黃龍]二年春正月﹞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

炎洲,◆1.神話中的南海炎熱島嶼。○《海內十洲記‧炎洲》:“[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北岸九萬里。”○[南朝][梁][江淹]《水上神女賦》:“迺造南中,渡[炎洲],逕玉澗,越金流。”○[唐][柳宗元]《天對》:“爰有[炎洲],司寒不得以試。”◆2.泛指南方炎熱地區。○[唐][李白]《野田黃雀行》:“遊莫逐炎洲翠,棲莫近[吳]宮燕。”○[王琦]注:“炎洲謂海南之地。”○[明][唐寅]《陪楊禮部都隱君虎丘泛舟》詩:“朱明麗景屬炎洲,蘭橈桂楫遂娛遊。”○[嚴復]《救亡決論》:“炎洲群島,乃古大洲沉沒之山尖。”

煙洲(烟洲),◆猶煙渚。○[南朝][梁][江淹]《蕭被侍中敦勸表》:“臣不能遵煙洲而謝[支伯],迎雲山而揖[許由]。”

玄洲,◆1.[戰國][宋][玉]《釣賦》中假托的人名。○《古文苑‧宋玉<釣賦>》:“[宋玉]與[登徒子],偕受釣於[玄洲],止而並見於[楚襄王]。○[登徒子]曰:‘夫[玄洲],天下之善釣者也。’”[章樵]注:“玄,妙也;洲,水邊洲渚。言精於釣,故托[玄洲]為名。”◆2.神話中的十洲之一。○《海內十洲記‧玄洲》:“[玄洲],在[北海]之中,戌亥之地,方七千二百里,去南岸三十六萬里,上有[太玄都],仙伯[真公]所治……饒金芝玉草。”○[南朝][梁][沈約]《和劉中書仙詩》:“清旦發[玄洲],日暮宿[丹丘]。”○[唐][曹唐]《小游仙》詩之六:“[玄洲]草木不知黃,甲子初開浩劫長。”◆3.幽深的崖岸。○《古文苑‧蔡邕<漢津賦>》:“明珠胎於靈蚌兮,夜光潛乎玄洲。”○[章樵]注:“玄洲,幽深之崖也。”

星洲,◆1.小沙洲。○[唐][盧照鄰]《晚渡渭橋寄示京邑游好》詩:“長虹掩釣浦,落鴈下星洲。”◆2.[新加坡]的別稱。○《廿載繁華夢》第二一回回目:“游[星洲][馬氏]漏私煙,悲往事[伍娘]歸地府。”

仙洲,◆仙人聚居的水中陸地。○[前蜀][貫休]《上顧大夫》詩:“碧海漾仙洲,驪珠外無寶。”○[清][龔自珍]《浪淘沙‧寫夢》詞:“好夢最難留,吹過仙洲。”

西洲曲,◆樂府《雜曲歌辭》名。○[南朝]無名氏作。因首句有“憶梅下西洲”,故名。內容抒寫少女對久別的情人的懷念,是[南朝]樂府中的名篇。

西洲,◆西方的洲渚。多指情人所在或與情人相別之地。○《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二‧西洲曲》:“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清][龔自珍]《高陽臺》詞:“南國傷讒,西洲怨別,淚痕掩透重衾。”

西牛貨洲(西牛货洲),◆佛經所說的四大部洲之一。在[須彌山]西。○《俱舍論》卷十一:“[西牛貨洲],圓如滿月,徑二千五百,周圓七千半。”亦作“西牛賀洲”。○《西游記》第四十回:“[八戒]笑道:‘哥哥,莫要說謊,你在[東勝神洲],他這裏是[西牛賀洲],路程遙遠,隔着萬水千山,海洋也有兩道,怎的與你有親?’”

西牛賀洲(西牛贺洲),◆見“西牛貨洲”。

五洲四海,◆泛指世界各地。如:人民海關關員熱情接待來自五洲四海的國際友人。

五洲,◆1.地名。在今[湖北][浠水縣]西南[長江]中。○[南朝][宋][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東顧[五洲]之隔,西眺九派之分。”○[錢振倫]注:“《水經注》:‘[江]水又東逕[軑縣]故城南,城在山之陽,南對[五洲]也。○[江]中有五州相接,故以[五洲]為名。○[宋孝武]舉兵[江州],建牙洲上,有紫雲蔭之,即是洲也。’”一說此“五洲”疑指“五湖”而言。見[錢仲聯]補注。2.見“五大洲”。

五大洲,◆全球大陸的總稱。舊分世界為五大洲,即[亞洲]、[歐洲]、[非洲]、[澳洲]和[美洲]。今分為七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但習慣上仍稱五大洲。常用以代稱世界。○《明史‧外國傳七‧意大里亞》:“[萬曆]時,其國人[利瑪竇]至京師,為《萬國全圖》,言天下有五大洲。”亦省稱“五洲-五洲”。○[清][孫詒讓]《周禮政要‧保商》:“西商挾其財力之富,雄視五洲。”程善之《贈陳子松藤》詩:“乘風歸來望八荒,五洲萬國何茫茫。”○[毛澤東]《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詞:“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

五部洲,◆即五大洲。○[清][黃遵憲]《陸軍官學校開校禮成》詩:“環顧五部洲,滄海不可隔。”

四洲,◆即四大洲。○[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序》:“七金山外,乃鹹海也。海中可居者,大略有四洲焉。東[毘提訶洲],南[贍部洲],西[瞿陀尼洲],北[拘盧洲]。”參見“四大洲”。

四大洲,◆古[印度]傳說,謂[須彌山]四方咸海中有四大洲,為人類居住的地區。其說為佛教所采用,傳來[中國]後,因佛經譯本不一,洲名也各不相同。通稱為:東[勝身洲](亦作東[毗提訶洲]、東[拂於逮洲]),南[贍部洲](亦作南[閻浮提洲]),西[牛貨洲](亦作西[瞿陀尼洲]、西[瞿耶尼洲]),北[俱盧洲](亦作北[鬱單越洲])。○[清][洪昇]《長生殿‧覓魂》:“四分統四大洲,億萬百千閻浮界,岳瀆山川。”參閱《俱舍論記》卷八、[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中》。

四大部洲,◆即四大洲。○《西游記》第一回:“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詳“四大洲”

十洲三島(十洲三岛),◆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宋][何薳]《春渚紀聞‧王樂仙得道》:“某於十洲三島,究訪並無此人名籍,後檢[蓬萊]謫籍中,始見其名氏鄉里也。”○[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二摺:“你看那縹渺間十洲三島,微茫處閬苑[蓬萊]。”○《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鬧華光廟》:“[魏生]此時,恍恍惚惚,如已在十洲三島之中矣。”○[清][周亮工]《書影》卷三:“求仙者何必十洲三島乎!”參見“十洲”、“三島”。

十洲,◆1.道教稱大海中神仙居住的十處名山勝境。亦泛指仙境。○《海內十洲記》:“[漢武帝]既聞[王母]說八方巨海之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有此十洲,乃人跡所稀絕處。”○[唐][盧照鄰]《贈李榮道士》詩:“風搖十洲影,日亂九江文。”○[宋][晏幾道]《清平樂》詞:“正在十洲殘夢,水心宮殿斜陽。”○[林學衡]《寓言》詩之一:“吟成準擬淩空去,一葉飄然向十洲。”◆2.樂曲名。◆3.[明]畫家[仇英]的號。○[清]徐沁《明畫錄》卷一:“[仇英]字[實夫],號[十洲]……摹[唐][宋]人畫,皆能奪真,尤工人物。”

生洲,◆傳說中的東海十洲之一,地無寒暑,安養萬物。○《海內十洲記‧生洲》:“[生洲]在東海丑寅之間……上有仙家數萬,天氣安和。”

神洲,◆見“神州”。

贍洲(赡洲),◆見“贍部洲”。

贍部洲(赡部洲),◆佛教經典中所稱的四大洲中的南部洲名,因贍部樹得名,為人類等居處。○《華嚴經‧光明覺品》“百億[閻浮提]”[唐][澄觀]疏鈔:“初中[閻浮提]者,新云[贍部],《俱舍》云:[阿耨達池]岸有樹,名贍部,因以名洲;提者,此云洲也……鈔:《俱舍》云者,即第十一論釋[無熱池]竟,云於此池側,有贍部林,其形高大,其果甘美,依此林故名[贍部洲],或依此果以立洲號,論更不釋。”○[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序》:“七金山外,乃鹹海也。海中可居者,大略有四洲焉。東[毘提訶洲],南[贍部洲],西[瞿陀尼洲],北[拘盧洲]。”○《西游記》第一回:“感[盤古]開闢,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州],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州]。”亦省稱“贍部”、“贍洲”。○[唐][白居易]《重修香山寺畢題二十二韻以紀之》:“四望窮沙界,孤標出[贍洲]。”○[唐][黃滔]《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登之者,若身在梵天;瞻之者,覺神離[贍部]。”○[清][龔自珍]《百字令》詞自注:“大千秋色在眉頭,看遍翠煖珠香,重遊[贍部]。”參見“四大洲”。

沙洲,◆亦作“沙州”。◆江河湖海裡由泥沙淤積而成的大片陸地。○[南朝][梁][沈約]《登臺望秋月》詩:“寒階悲寡鶴,沙洲怨別鴻。”○[北周][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詩:“沙州聚亂荻,洞口礙橫松。”○[唐][劉禹錫]《和滑州李尚書上巳憶江南禊事》:“[白馬津]頭春日遲,沙州歸雁拂旌旗。”○[清][王恕]《牧牛詞》:“春風著物百草長,驅牛嚙草來沙洲。”○《新華月報》1979年第3期:“當時我們完成了[玉龍島]一帶的島嶼地形和海洋水深測量任務,就剩下一些比較麻煩的沙洲和淺灘。”

三洲曲,◆即《三洲歌》。○[南朝][梁][蕭統]《詠彈箏人》詩:“還作《三洲曲》,誰念九原泉。”參見“三洲”。

三洲歌,◆樂府西曲歌名。○《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五‧三洲歌》[宋][郭茂倩]題解:“《古今樂錄》曰:‘《三洲歌》者,商客數遊[巴陵][三江口]往還,因共作此歌。’”

三洲,◆1.指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仙山。○[明][高啟]《次韻酬張院長見貽太湖中秋玩月之作》:“若上[洞庭]看玉鏡,兩山應是勝三洲。”◆2.歌曲名。○《舊唐書‧音樂志二》:“《三洲》,商人歌也。商人數行[巴陵][三江]之間,因作此歌。”參見“三洲歌”。

三神洲,◆即三神山。○[宋][蘇轍]《和遲田舍雜詩》之七:“少小本好道,意在三神洲。”

三角洲,◆在河流入海或入湖的河口地區,因河水所攜泥沙淤積而形成的沖積平原,一般呈三角形或弓形。

三島十洲(三岛十洲),◆泛指仙境。○[元][范康]《竹葉舟》第二摺:“你則說做官的金章紫綬,我則說出家的三島十洲。”○[明][馮惟敏]《粉蝶兒‧詠焦山郭次甫五岳游囊六物》套曲:“見了些[雁蕩][天台],[碣石]、[龍門],三島十洲。”參見“三島”、“十洲”。

鵲洲(鹊洲),◆在今[安徽][銅陵]至[繁昌][長江]中。○[鵲頭]為[銅陵]西南[鵲頭山],[鵲尾]為[繁昌]東北[三山]。西對[無為],為[江]流險要之處。○《太平御覽》卷三四引[晉][張僧鑒]《潯陽記》:“[鵲洲]在縣北。”○《通典‧州郡十一》:“[梁]置[南陵郡],[陳]置[北江州],有[鵲洲]……《左傳》[昭公]五年[楚]敗[吳]於[鵲岸],即此也。”

青洲,◆即[青邱]。傳說中的仙洲。○[唐][李賀]《天上謠》:“粉霞紅綬藕絲裙,[青洲]步拾蘭苕春。”○[王琦]彙解:“《十洲記》:[長洲]一名[青邱],在[南海]辰巳之地。地方五千里,去岸二十五萬里。上饒山川,及多大樹,樹乃有二千圍者,一洲之上專是林木,故一名[青邱]。”

七大洲,◆指地球上的七塊大陸及其附近島嶼,即[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極洲]。○[賀敬之]《放歌集‧雷鋒之歌》:“在你軍衣的五個鈕扣後面,卻有:七大洲的風雨、億萬人的鬥爭--在胸中包容!”

滿洲(满洲),◆1.國號。○[女真]人所建,後建立[清]朝。○[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一:“定居[長白山][鄂多理城],國號[滿洲]。”○[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皇清開國方略》:“[愛新覺羅庫哩雍順]即天女[佛庫倫]所生稱為天子者,定三姓之亂,遂奉為貝勒。居[長白山]之[俄朵里城],國號[滿洲]。”◆2.族名。即滿族。○[明]時以[建州女真]為核心,結合[女真]其他部和其他民族形成。○[後金][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皇太極]廢除[諸申]([女真])舊號,定族名為“滿洲”。○《清史稿‧職官志一》:“文選、考功、驗封、稽勳四清吏司:郎中,[滿洲]九人,[蒙古]一人,[漢]五人。”◆3.指[日本]軍國主義扶植的偽[滿洲國]。○《東北人民抗日詩詞選‧罵老廉》:“活埋人倒栽蔥,他說鐵打的[滿洲]不會垮。”○《抗日歌謠‧滿洲就到頭》:“殺盡東洋猴,[滿洲]就到頭。”◆4.舊指東北三省。○[楊朔]《雪花飄在滿洲》:“一個多月後,我才接到他的一封信,從[山海關]寄來,原來他正設法要回[滿洲]去。”○《東北人民抗日詩詞選‧革命十二月》:“二月裏來龍抬頭,[日本]鬼子進兵占領[滿洲]。”

綠洲(绿洲),◆1.水中草木繁茂的陸地。○[唐玄宗]《春臺望》詩:“初鶯一一鳴紅樹,歸雁雙雙去綠洲。”○[峻青]《珊瑚沙》:“這兒是[錢塘江]心的一片綠洲。它的名字叫[珊瑚沙]。”◆2.沙漠中有水、草的地方。杜鵬程《保衛延安》第四章:“他倆周圍是一片肥沃的田野和草地--沙漠中的綠洲。”

六洲,◆指世界的六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清][秋瑾]《寶刀歌》:“願從茲以天地為鑪、陰陽為炭兮,鐵聚六洲。”○[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藉享天然,則禘祫海藻,享祧猿蜼,六洲之氓,五色之種,誰非出於一本,而何必為是聒聒者邪?”

流洲,◆神話中的海島名。○《海內十洲記‧流洲》:“[流洲]在西海中,地方三千里,去東岸十九萬里,土多山川,積石名為昆吾,冶其石成鐵,作劍光明洞照,如水精狀,割玉物如割泥,亦饒仙家。”

靈洲(灵洲),◆1.對水中沙洲的美稱。○[三國][魏][嵇康]《四言詩》之二:“朝翔素瀨,夕棲靈洲。”◆2.山名。在[廣東][南海]。○[隋][江總]《別南海賓化侯》詩:“[石關]通[越井],蒲澗邇[靈洲]。”○《新唐書‧地理志七上》:“[廣州][南海郡]……縣十三。○[南海]……有[靈洲山],在[鬱水]中。”

麟洲,◆指[鳳麟洲]。○《海內十洲記》中提到的洲名。傳說為神仙所居之地。○《藝文類聚》卷七八引[南朝][梁][陶弘景]《水仙賦》:“酌[丹穴]之酎,薦[麟洲]之肴。”○[北周][庾信]《道士步虛詞》:“[麟洲]一海闊,[玄圃]半天高。”○[前蜀][貫休]《壽春進祝聖‧大興三教》:“逢掖諸生集,[麟洲]羽客朝。”

連洲(连洲),◆1.連延的沙洲。○[南朝][梁][吳均]《贈任黃門詩》之一:“連洲茂芳杜,長山鬱翠微。”○[隋煬帝]《季秋觀海詩》:“分城碧霧晴,連洲彩雲密。”○[唐][駱賓王]《在江南贈宋五之問》詩:“別島籠朝蜃,連洲擁夕漲。”◆2.遍洲。○[清][彭孫貽]《和辰山<當湖八詠>次韻‧弄珠樓》:“清濠繞堞縈[河][漢],香草連洲近[澧][湘]。”

俱盧洲(俱卢洲),◆佛經分世界為四大部洲,北面的名[俱盧洲]。義譯為高勝。盧,也作“蘆”。○[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二四:“[俱盧洲],此云上勝,亦云勝生。舊經中作鬱單越,或言鬱但羅越,亦言鬱多羅、拘樓,皆梵音輕重也。”○《西游記》第一回:“感[盤古]開辟,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

江洲,◆江中由泥沙淤積而成的陸地。○[漢][劉向]《九嘆‧憂苦》:“獨憤積而哀娛兮,翔江洲而安歌。”○[唐][陳標]《江南行》:“不怕江洲芳草暮,待將秋興折湖蓮。”○[清][顧炎武]《榜人曲》詩之一:“儂家住在江洲,兩槳如飛自繇。”

火洲,◆亦作“火州”。◆1.傳說[南海]古地名。○《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西域重譯獻火浣布”[裴松之]注引[漢][楊孚]《异物志》:“[斯調國]有[火州],在[南海]中。其上有野火,春夏自生,秋冬自死。”一本作“火洲-火洲”。2.泛指南方炎熱地方。○[唐][沈佺期]《從驩州廨宅移住山間水亭贈蘇使君》詩:“遇坎即乘流,西南到火洲。”◆3.古地名。○[漢]時為[高昌壁],[唐]時為[高昌縣],[宋][元]時為[高昌回鶻]國都。○[吐魯番]所得突厥文寫本作Qoco,其地即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之[哈剌][和卓]城(Karakhoja)。

魂洲,◆[瀛州]的別名。

環洲(环洲),◆1.圓形的沙洲。○[南朝][宋][謝靈運]《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詩:“側逕既窈窕,環洲亦玲瓏。”○[唐][杜甫]《大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唐峽將適江陵》詩:“絕島容煙霧,環州納曉晡。”◆2.[瀛洲]的別稱。傳說中的仙山。

黑非洲,◆指[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廣大地區。當地居民主要是黑人。○[曾克]《接班人》:“他為[日本]人民、[黑非洲]人民寫頌歌。”亦省作“黑非”。○[陳毅]《寄耿星同志》詩:“[黑非]獨立驚鼙鼓,數行韻語報平安。”

鶴洲(鹤洲),◆養鶴的洲渚。○《西京雜記》卷二:“﹝[兔園中]﹞又有雁池,池間有鶴洲鳧渚。”○[宋][王仲敷]《南都賦》:“鶴洲背其後,鳧渚面其前。”○[清][宋犖]《水龍吟‧白蓮》詞:“對鶴洲千朵,堪成雪賦,向[鄒][枚]道。”原注:“鶴洲在[梁園],即[鄒][枚]賦雪處。”

河洲,◆1.河中可居的陸地。○《淮南子‧墬形訓》:“宵明燭光在河洲,所照方千里。”○[南朝][宋][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阮瑀》:“河洲多沙塵,風悲黃雲起。”◆2.《詩‧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傳:“后妃說樂君子之德,無不和諧,又不淫其色,慎固幽深若關雎之有別焉,然後可以風化天下。”後因以“河洲”為稱美后妃之德的典實。○[唐][盧照鄰]《中和樂‧歌中宮》:“河洲在詠,風化攸歸。”亦用為男女愛戀之典。○[明][葉憲祖]《丹桂鈿合》第一摺:“姻緣湊,似雙星此夜,相對河洲。”

寒洲,◆稱秋冬的水中可居的陸地。○[南朝][宋][鮑照]《望水》詩:“苕苕嶺岸高,照照寒洲爽。”

瓜洲,◆亦作“瓜州”。◆鎮名。在[江蘇省][邗江縣]南部、[大運河]分支入[長江]處。與[鎮江市]隔[江]斜對,向為[長江]南北水運交通要沖。又稱[瓜埠洲]。○[唐][張祜]《題金陵渡》詩:“潮落夜[江]斜月裏,兩三星火是[瓜州]。”○[宋][陸游]《書憤》詩:“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清][陳維崧]《點絳唇‧江樓醉後與程千一》詞:“笛聲夜起,燈火[瓜洲]市。”

孤洲,◆孤立的洲渚。○[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丹水》:“城北半據在水中,左右夾澗深長,及春夏水漲,望若孤洲矣。”○[南朝][梁][江淹]《報袁叔明書》:“水鳥立于孤洲,蒼葭變於河曲。”

鳳麟洲(凤麟洲),◆神話中的洲名。○《海內十洲記‧鳳麟洲》:“[鳳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繞之,鴻毛不浮,不可越也。洲上多鳳麟,數萬各為群。”○[元]張翥《壺州為上清張道士題》詩:“錦水西頭觀闕青,仙家原不隔滄溟。○[鳳麟洲]渚寒凝碧,雲霧衣裳夜降靈。”

芳洲,◆芳草叢生的小洲。○《楚辭‧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王逸]注:“芳洲,香草藂生水中之處。”○[唐][鄭愔]《采蓮曲》:“不覺芳洲暮,菱歌處處聞。”○[清][王夫之]《春盡》詩之二:“雜甸與芳洲,當時不可留。”

方丈洲,◆傳說[東海]中神山名。○《海內十洲記‧方丈洲》:“[方丈洲]在[東海]中心,西南東北岸正等。○[方丈]方面各五千里,上專是群龍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宮,三天司命所治之處。”

亶洲,◆亦作“亶州”。◆島名。○《史記‧秦始皇本紀》“於是遣[徐巿]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僊人”[張守節]正義引《括地志》:“[亶洲]在[東海]中,[秦始皇]使[徐福]將童男女入海求僊人,止住此洲,共數萬家,至今洲上人有至[會稽]市易者。○[吳]人《外國圖》云:‘[亶洲]去[瑯琊]萬里。’”○《三國志‧吳志‧吳主傳》:“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長老傳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山及仙藥,止此洲不還。”○[唐][楊炯]《遂州長江縣先聖孔子廟堂碑》:“坐於緇帷之林,浮於[亶州]之海。”

大洋洲,◆通指赤道南北和西南[太平洋]上的島嶼和大陸。分為四部分:[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新几內亞],[密克羅尼西亞],[波利尼西亞],[美拉尼西亞]。

大八洲,◆[日本國]的古稱。○[清][黃遵憲]《赤穗四十七義士歌》:“內足光輝[大八洲],外亦聲明五大洲。”○[清][黃遵憲]《日本國志‧地理志》:“﹝[日本]﹞上古名[大八洲]。”

長洲(长洲),◆1.水中長形陸地。○[漢][王粲]《登樓賦》:“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2.古苑名。故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西南、[太湖]北。○[春秋]時為[吳王][闔閭]游獵處。○[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射於鷗陂,馳於遊臺,興樂[石城],走犬[長洲]。”○[晉][左思]《吳都賦》:“造[姑蘇]之高臺,臨四遠而特建,帶[朝夕]之濬池,佩[長洲]之茂苑。”◆3.道教稱大海中神仙居住的十處名山勝境之一。詳“十洲”。

碧洲,◆草木蔥蘢的水中小島。○[明][陳子龍]《春寒大風雨竟日分詠水讓居》:“負濕資佳興,天風動碧洲。”

百花洲,◆1.在[江西省][南昌市][東湖]中。有[冠鰲亭]、[九曲橋]等勝景。○[蔣士超]《秋日百花洲》詩之一:“[百花洲]上百花殘,[萬柳堤]邊柳色寒。”◆2.在[江蘇省][蘇州市]。○[清][陳維崧]《望湘人‧贈南水上人》詞:“借問師家何處?在[百花洲]畔,近[胥江]渡。”原注:“上人住[吳門][百花洲]。”○[清][孫枝蔚]《百花洲》詩:“君不見,[金閶]大道多酒樓,如花小妓立樓頭,夜深能唱[吳中]曲,勸君一醉消千憂。請看英雄化黃土,春風不到[百花洲]。”◆3.在[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中,又名[百花堤]。○[宋][曾鞏]、[蘇轍]皆有詩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