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博客情怀

       如果把互联网看作是一座连接生活的桥梁,那么博客就一个链接网络和生活的工具。

       那是06年的年末了,我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博客,刚申请过来时,只上传了几幅照片,那是我们北大青鸟T117班全体师生在白云山的风景照片,确实很美。此后写上了一篇文章,名为《我的IT生活》。之后,就没怎么去更新过它了。我朋友看了之后都在笑我——只有那么几幅图片的博客,谁看你的啊。。。

      对博客的认识是在05年的时候了。曾记得央视新闻报道过那么一则新闻,那就是写博客的人数如今在中国迅速流行起来,一些博主写的文章由于深受出版商的喜欢,被以书面为载体公之于世。可能写博客的成就事例在那时开始出现起来。也许我认为这就是为什么写博客的人数会从当初的几十万升至几千万的原因吧。

      博客,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它的全名也就Web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博客(Blogger)就是写Blog的人。实际上个人博客网站就是人们通过互联网发表各种思想的虚拟场所。盛行的"博客"网站内容通常五花八门,从新闻内幕到个人思想、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应有尽有。

      追根溯源,博客这个名称最早是由约翰·巴杰在1997年12月提出。1998年,互联网上的博客网站屈指可数。那时,Infosift的编辑耶西·盖瑞特想列举一个博客类似站点的名单,便在互联网上开始了艰难的搜索。博客的萌芽就由此诞生了。 

      客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博客,让自己学到很多,让别人学到更多。博客靠的是以互联网络为载体,可以让人们自己记录自己的心情日记,生活事件,可以与他人共享和交流信息的一种媒体形式。正因为它适应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工作,休闲和娱乐等方面的信息交流的需求,从而在互联网络发达的今天不断盛行起来。

      因此,只要愿意,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个人日记,生活写真等这些照搬到网上来,以让无数的网友们共享你的心情,分享你的快乐。与此同时,你也将得到网友们对你的评价与看法,这毕竟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信息反馈。当你的心情,或是你的作品,以过网络深受众多人们的赞许,认可和产生共鸣的时候,那来自内心喜悦和满足将是你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感受到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知道这么一点,这是无法否认的--人和人之间太多时候都在用着真名说假话,但在网上却载然不同,虽然很多的人们都用的是一些别名,可在真正和他人交流的时候,他(她)说的话总都是来自内心最想说的话和最真的想法。或许,这也正是为什么在商业发达和物质横流的今天,人们再也很难找到这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和交流方式。

      这仿佛也印证了一个时代信息和文化交流,网络和通讯形式的一种进步的演变里程。从互联网上最初的EMAIL  ,BBS ,到流行至今的即时通信平台-ICQ,博客的出现给人们的信息生活带来了另一个根本性的转变。那就是人与人间的沟通更深一步地接近。

       当今,在博客界中,最高人气的博主可非新浪的老徐莫属了。当然,之所以她能在博客圈里取得如此之高的成就,不仅仅因为她是一位当红已久的明星,更多是因为她从一开始就懂得把博客作为她事业生涯中的一个工具。确实,更多的时候,她不单的把自己的博客作为粉丝了解自己的窗口,也把它作为展示自己事业成长的一个缩影。因此,正是由于老徐始终都善于利用她手中的工具,这使博客给她的艺术生涯的造就增添了重要一墨。

      在过去的一年里,博客圈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奇闻怪事,06年的网络随着更多导演演员、领域大鳄、世界百强等等强势群体的介入,网络大戏终于粉墨登场.从年初的“馒头”到年中的“兔唇”及之后的“富士康”到如今的性骚扰和离婚宣言,一系列劲爆事件在网络中引发口水大战,并且每一起网络事件都在潜移默化照亮、改变着生活。

      其中最为壮观的是[b]06年度十大博客焦点事件[/b]:[b]韩白之争[/b]--韩寒大骂白烨对80后的批评,韩寒说“文坛算个屁”,引发中国文坛年度最重要的一场网络大辩论,诸多名人卷入,并引发一批名人关博。[b]网络恶搞[/b]--胡戈将陈凯歌的《无极》改编成《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并迅速在网络上蹿红,掀起网络恶搞大片狂潮。[b]深海水妖强奸保命论[/b]--女作家陈岚以“深海水妖”之名发出强帖《面对强奸犯,冒死反抗是人类的耻辱》,她引发的观点“面对强奸,生命和贞操谁更重要?”。[b]丘成桐与北大教授公布工资单[/b]--北大教授丘成桐在接受一次采访中说“北大引进人才是假,骗钱是真”,此言引爆网络关于北大和中国教育的火热讨论。北大副教授阿忆在博客上公布他在北大的工资单,作为他对“教师和走穴”看法的证据,在网友看来这不过是哭穷。[b]演艺圈性丑闻[/b]--前有肖琼出示性骚扰短信,后有张钰播放性录像,再有饶颖网上曝光中央电视台赵忠祥,还有萧蔷曝男星***易的同样存在,随着演艺圈性丑闻的不断曝光,关于以性换戏潜规则的讨论火爆网络。[b]易中天、于丹网络走红[/b]--史学进入说书时代、奶妈时代?一大批文化传教士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把讲解者称为文化奶妈,把这种传承方式命名为“文化奶妈”式———就是得有奶妈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b]黄健翔解说门及后续[/b]--世界杯上黄健翔的激情解说,引爆中国球迷最激烈的网络大战,新浪世界杯论坛单日单坛访问量创纪录地突破五百万。后来他离开央视,正式投身娱乐行业,并在网上恶骂记者,引发轩然大波。

     。。。。

      回望过去种种因博客而引发的事件,不难令我们深叹互联网络带给我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各种言论,批判,各种观点,立场,都在博客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网络上轰闹得波涛滚滚。这就是网络的力量体现,博客的魅力所在。在时代进程的今天,人们更加懂得如何去利用网络,如何去把自己粘贴到互联网上去,如何去把自己的想要的东西从互联网拿出来。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已不再是面对面的争执和取闹。而今,正是网络把这些场面铺展得更加广阔,更加升华,更加有气氛了。

      想象后续的进程,有什么能使我们更乐于关注社会的动力,有什么让我们更愿意去描绘生活的色彩?博客,无非就是我们继续为网络和生活链接在一起而使用的一种工具罢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