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薄秀花:一位旅居塞尔维亚中医使者海外抗疫的故事

作者:文化号外

一轮明月照两乡 拳拳丹心犹未央

“自古兴邦多磨难,从来强国少溺安;无限坎坷无限力,遍洒碧血塑家园。”2020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是年伊始,当人们正在以无限憧憬迎接新春脚步临近的时候,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肆虐全球,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面对疫疠荼毒,中国政府积极作为,始终把应对疫情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头等要务,展现了“屹然砥柱立中流”的世界担当,成为全球战“疫”的稳定之锚、动力之源。而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能够在短时间取得如此成就,令世人瞩目。海内外中华儿女以一颗颗赤子丹心全力支援祖国抗击疫情,彰显了中华民族“天下一家、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我的抗疫故事就从此说起——

薄秀花:一位旅居塞尔维亚中医使者海外抗疫的故事

一、想方设法为祖国捐赠抗疫物资,在塞尔维亚主流媒体宣讲中国抗疫故事

薄秀花是一名旅居塞尔维亚的中医使者,同时也是一名多年来始终活跃在中塞友好交往一线的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代表、中国致公党党员、山东省政协海外工作顾问。2020年,是她旅居塞尔维亚的第21个年头,21载岁月峥嵘,孰料竟然也成为了我人生当中尤其难以忘怀的一年。

2020年初,中国爆发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一直牵动着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作为一名从小深蒙家国之恩的海外赤子,在国内疫情防护物资极度匮乏的紧要时刻,她第一时间为国内捐助上千美元善款,同时四处寻找购买疫情防护物资,初步预定了10万个N95口罩,由于货源少,需求量大,没有成功。无奈之下,她只好开始了扫货行动,每天都会到贝尔格莱德的各个药店寻购口罩,期间,她还两次开车往返6、7个小时,跑到靠近马其顿边境的城市尼什,一家药店一家药店的询问,最终以10倍于平常的价格抢到1万只外科医用口罩。受疫情影响,飞往中国的航班全部暂停,绿色运输通道关闭,物流服务受阻,费劲了周折,才找到一家快递公司,一打听,统包价格运费比正常上涨了15倍。但她丝毫没有犹豫,立即决定发货。2月15日,承载着她的一片心意的1万个口罩从贝尔格莱德出发,经转俄罗斯,于2月20日送达北京市海联会、山东省立医院等单位。

与此同时,当听到塞尔维亚民众不到中国商店买东西,她立刻想到要通过主流媒体为祖国发声。2月18日、19日,她连续2天到塞尔维亚国家电视台做节目,我积极宣讲中国政府和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群防群控、共克时艰的感人故事,也详细讲解了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赢得了塞尔维亚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薄秀花:一位旅居塞尔维亚中医使者海外抗疫的故事

二、为塞尔维亚捐赠抗疫物资,并成立“支援塞尔维亚抗击疫情中医远程会诊专家团”

3月中旬,塞尔维亚也受到了疫情的严重影响,抗疫物资极其匮乏,薄秀花及时从国内购买了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颗粒运到塞国,并向塞尔维亚移民局捐赠了5万只口罩和3万付手套,增强了中塞两国人民之间的“铁杆友谊”。

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的关心和支持下,她与北京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联合成立了“支援塞尔维亚抗击疫情中医远程会诊专家团”,专家团成员以北京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为主要组成,有参加武汉抗疫一线专家,有北京防控专家组成员,还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琦教授、谷晓红教授、姜良铎教授和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的张洪春主任委员等作为顾问,专家团成员还有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屠志涛局长、北京市中医药学会邓娟秘书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塞尔维亚语高翻迟令军等,共有26位专家组成。还邀请了塞尔维亚奋战在一线的肺病专家入群,加强中塞两国专家的经验交流、学习和抗疫合作。

专家团成立后,她又想到,在塞的华侨华人对预防新冠肺炎防护知识的迫切需求,决定组织举办科普讲座,在她紧锣密鼓的联络和筹办下,于2020年4月14日,她主持的“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远程科普讲座首次在塞尔维亚成功举办!讲座邀请了北京肺系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王成祥院长,和在湖北省中西结合医院参加救治工作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梁腾霄教授。二位专家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为在塞侨胞带来了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的科普知识,并就侨胞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这次讲座吸引了10万余人在线观看,赢得了在线侨胞的高度赞赏,她又把讲座内容翻译成塞语,到塞尔维亚国家电视台积极讲解,让塞尔维亚民众受益。

薄秀花:一位旅居塞尔维亚中医使者海外抗疫的故事

三、自觉维护中国声誉,阻止一切不利于祖国的不当言论和行为

薄秀花自觉监督微信群和网络平台,一旦发现有针对祖国的不当言论和抹黑,她就立刻指出并要求更正。一次,她在一个国外华人微信群的讲座上发现,一位专家在讲稿开头,就有“新冠肺炎首发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武汉市”的提法,对此,她立即与该群主取得联系,说明散布这种未经科学验证、不恰当的言论可能引发的不良影响,他立即纠正了说法。

还有,她旅塞侨胞群里发现,侨胞王正平发了一条信息,说他接种了中国疫苗后,全身无力,有时发高烧,怀疑是疫苗的副作用。她意识到,这可是关乎我们国家疫苗的声誉问题,不能不引起重视和关注。于是,她主动联系到他,详细询问他的情况,王正平告诉她说,接种两天后,正巧春节前天气很冷,零下13度,他在外面帮朋友干活时感到很冷,这时她立刻打电话联系医院,建议他去医院做检查,目的有三:第一,确认是否患了新冠肺炎?第二,确认是否是因受凉感冒而引起的发烧、四肢无力?第三,是不是疫苗的副作用?检查结果出来后,最终确认不是新冠肺炎,也不是疫苗的副作用,而是因为受凉导致的感冒发烧引起的肺炎,为了进一步确定,她又联系了两家医院,均是相同结论。真相澄清后,她还特意叮嘱王正平,让其在群里澄清不是疫苗的副作用,并告诉大家之前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进而及时消除了大家对中国疫苗可能产生的误解。

四、关心旅塞患新冠肺炎同胞,竭力纾解他们的困难

对于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的侨胞,薄秀花更是会倾尽全力去帮助他们。譬如,从浙江青田来塞打工的夫妇张军民和夏爱丽,不幸双双感染新冠肺炎,于4月14日住进远离贝尔格莱德首都250公里的尼什省传染病医院重症监护室,张军民已用上呼吸机,塞尔维亚中国妇女协会会长联系到她,说有一对侨胞夫妇患上新冠,非常恐慌、害怕,请她马上安慰他们,她立刻微信联系夏爱丽,她向我大哭、求救!我深知远离祖国又身患重病和语言不通的重重困难,非常理解他们的无助,作为同胞我不能袖手旁观,她问清情况后,立即安慰他们:“请你们要安心治疗,不要害怕,我就是你们的亲人。”夏爱丽很受感动:“我代表中国的亲人感谢您!”她把所有的通讯方式都告诉了她,让她有困难不分早晚随时联系她。这对夫妇当时都有腹泻症状,喝不上热水,只能喝自来水。她想这不利于病情的恢复,于是打电话与他们的老板蓝苏国沟通,请他想办法往医院送一个热水壶。当时,疫情期间,把物品送进传染病医院很不容易,几经周折,喝热水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为了让医生查房时能够准确知道他们的病情,她在电话里先了解他们的症状,如:胸闷憋气、咳嗽、咽痒、小便带血丝等,然后用微信语音教给他们怎么说,再翻译成塞语单词发给他们。在张军民和夏爱丽夫妇住院期间,无论是喝水吃饭,还是询问病情,她每天都事无巨细地与夫妇俩沟通。幸运的是,这对夫妇治疗很顺利,4月23日从重症监护室搬到了普通病房,于4月29日治愈出院。

2020年5月,她受邀参加了致公党中央海联会、留委会举办的“全球疫情形势下发挥海外侨胞和留学生作用的网络视频会议,讲好中国故事”主题座谈会,并作为唯一一名致公党党员代表在大会上做了发言,受到万钢主席和闫小培副主席的点名表扬,2020年荣获了中国致公党山东省委授予的“抗疫突出贡献奖”、2021年荣获致公党中央“抗疫合作 赢得未来”纪念牌。

薄秀花:一位旅居塞尔维亚中医使者海外抗疫的故事

五、在塞尔维亚第二波严重疫情中,搭起患病侨胞通向生命的绿色之桥

欧洲来势凶猛的第二波疫情严重反弹,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塞尔维亚是欧洲前4位受疫情严重影响的国家,堪称灾难性。每天新增确诊病例5300-5600例,有时高达8000例。塞尔维亚各大传染病医院患者严重爆满,其中首都贝尔格莱德有2家医院因医药物资严重匮乏而关门,医院一床难求。

在塞侨胞众多患上了新冠肺炎。面对迷茫无助的患病侨胞,面对声嘶力竭求助的声音,她心如刀绞、寝食难安!她想他们都是她的亲人,她暗下决心,决不能让新冠肺炎夺走我们同胞的生命!她动用了多年积累的高层人脉关系,竭尽全力帮助患难中的侨胞能及时住院治疗,她每天只能睡上3个小时的觉,有时早饭到深夜12点才吃,就不用说有多揪心地痛苦和紧张了,安排住院难度之大着急的嘴上起泡,为帮助侨胞及时的接受住院治疗,经常忙到凌晨三四点钟。

如,侨胞王兴平罹患新冠肺炎,呼吸困难,高烧,肺部呈纤维化,他的妹妹在电话中大哭着向她求助:“薄姐,请您快救救我哥哥吧!他的胸片给国内的专家看了,说肺部感染很严重,已呈纤维化了,姐姐,快救救我哥哥吧,快救救他的命吧!国内的亲人都在家抱头大哭,只有您能救他了!”听着这撕心裂肺的声音,她心痛无比。于是,她立刻打电话,向传染病医院的医生求助,因患者太多,医生来不及接电话,她只能一遍又一遍的打,终于接通了,当听到医生说先开三天的药回家治疗,她坚持说:“不行啊,他肺部已经纤维化了,呼吸很困难,不能回家服药,请您一定要找到病床,让他及时住院治疗!”听到她这么急切的求助,医生连忙多方联系,终于找到了床位,让王兴平住上了院,这时已是凌晨3点了。王兴平住院后,她每天关心着每一位住院侨胞的病情。两天后,王兴平的病情加重了,她急了,连忙给塞尔维亚卫生部部长打电话,她哭着说:“我们的侨胞王兴平,现在住在方舱医院,病情很危重,请您一定及时帮他转到能治疗重症的医院,挽救他的生命!”部长听她说完,立刻给方舱医院的院长打电话,院长紧接着去医生办公室,了解王兴平的病情与治疗情况,经研究为他调整了治疗方案,加大了用药剂量,并叮嘱医生作为重点关注,要求医生每天将他的病情逐级上报。经24天的全力救治,王兴平最终转危为安,顺利出院了。

每天患者如此之多,医生工作量超负荷,压力大,声音里透出了疲倦,众多医生因感染新冠肺炎死亡。

如,在塞尔维亚侨胞群里看到中国妇女协会会长发出一条信息,一个8个月大的婴儿,呕吐了一天,发烧40度,抽风,不停哭泣。她妈妈患了新冠肺炎在家吃药,住不上医院,她得知消息后,十分揪心,急忙与传染病医院联系。此时已是晚10:40,我打了几次医生值班室的电话都没人接,心里焦急万分。最终联系上了一位医生朋友,她急忙告诉她“婴儿和她的妈妈都需要急救,请尽快帮助联系床位,尽快啊!”在她急切的请求下,她马上与各大传染病医院值班室医生联系找床位,费劲了周折,终于在深夜12:30联系到了病床。因为她不知道这个婴儿家人的电话,也不认识孩子的妈妈,没法联络,她又赶紧联系塞尔维亚中国妇女协会陈镁会长,她对陈镁说:“我已经联系好医院了,尽快让婴儿和她的妈妈去住院吧。”会长一听,“哎哟,安排住院难度这么大,你不认识他们就联系了,怎么知道的信息?”她说:“我在群里看到你发的信息。因为我也是妈妈啊,不能袖手旁观,不能眼睁睁看着婴儿失去生命!”后来婴儿的奶奶也感染上了新冠肺炎,她又努力把她也安排住进了医院。住院期间,她每天打电话关心着她们的病情,经过有效治疗,最终她们都顺利出院。

还有一位患者叫陈海浪,病情很严重,呼吸困难,发烧39度,去过好几次医院没住上,她在群里看到后很着急,急忙打电话向医生求助安排及时住院治疗,医生说没办法,医院里都爆满了,在她的苦苦请求下,这位医生四处电话联系各个医院找床位,最终住进了泽蒙传染病医院。还有一位侨胞名叫王小忙,高烧突然晕倒了,我在群里看到后,她立刻在群里发信息,寻找患者王小忙家人的电话,一边跟家人联系,一边用她家的另一个电话联系医院,她告诉他家人快开车去贝尔格莱德市中心传染病医院,她正在和这家医院的医生联系着,快!当他家人到了医院看到病人排了长长的队伍,她又向医生求助。医生用疲惫的声音说只能等,没办法,她用急促的声音说“病人已经晕倒了,呼吸困难,发着高烧,需及时抢救!快!快!!”在她的急切求助下,王小忙终于住上了院,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就这样,她感到了生命的无助!死个人,就像死个鸡一样,再正常不过了。

侨胞接连不断的电话求助声!“薄姐,我丈夫喘不过气了,发着高烧,已经七八天了,您想办法救救他吧,救救他啊!”

“薄医生,我弟弟病情很重,也得不到及时住院治疗,快救救他啊!”

“薄医生,我不会说塞语,医生说的话我听不懂,快帮我翻译翻译吧!”

“薄医生,我不行了,憋得难受,救救我吧!”

她听到这些撕心裂肺的求助声,痛心入骨,暗下决心,再大的困难,想尽千方百计的办法也不能让疫情夺取我们同胞的生命。

她安慰她们说,“小妹呀,你别着急,别害怕,我一定会想办法,让你哥哥能住院治疗!”

“小刘,现在救护车太忙!联系不上,快用私人车吧,我马上与医生联系!”

“这位侨胞,你别哭,我就是你们的亲人,我会想尽办法帮你的!”

“刘大姐,你别太着急,我已把你的症状翻译成塞语发到你的微信上,明天医生查房时,让医生看!”

“小王,你别哭,请你不要害怕,我马上联系医生!”

每天每日求助声,她精神高度紧张,疲惫,刚刚安排好了住上院,另一边又打来电话,安排住院难度之大,难以想象,她经常急的嘴上起泡,每天只能睡3个小时的觉,早饭有时到深夜12点才能吃上,为了帮助侨胞及时接受住院治疗,经常到凌晨三四点钟,她事无巨细地关心着他们的病情,甚至为了让他们能喝上热水,费劲了周折,为他们送上热水壶。她每天顾不上照顾上不到两岁的女儿。面对女儿我心怀愧疚,面对康复的侨胞,她却无比欣慰。就这样,日复一日不分昼夜的高强度工作和精神紧张,持续了一年多,久而久之导致了她免疫力低下,今年3月底一个夜晚,正在紧张忙碌着为侨胞联系住院时,她突然感觉左侧腹部剧痒发麻,感觉不对头,但也没顾得上这些,继续电话联系着,直到为侨胞安排好了住院,这才看到自己患上了带状疱疹,烧灼样,疼痛难忍,难以入睡,疱疹病毒侵犯神经,有时疼的直不起腰来,至今3个多月过去了,仍然继续服药治疗,但她还是无时无刻的牵挂着同胞。

六、怀揣一颗拳拳丹心,继续造福中塞两国人民

这,就是薄秀花在海外的抗疫故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她既是将军也是士兵,一直坚持冲锋在中塞抗疫的第一线。有人问她:“是一种什么样的强大力量和信仰推动你去做这些事?”她说:我是一名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代表、中国致公党党员、山东省政协海外工作顾问的那份责任与担当,实现了她“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的心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