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22中国外贸:应对挑战底气十足

作者: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王丽娟

2021年,大陆外贸在全球进出口低迷的情况下一枝独秀,连跨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规模再创新高、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十四五”对外贸易良好开局。

展望2022年,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大陆外贸能否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应对挑战的底气何在?

2022外贸仍面临多重挑战

疫情仍是影响大陆经济与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威胁。变异的新冠毒株,多点复发的态势,都阻碍着各国之间的交通运输、人员往来,使世界外贸发展进程障碍重重。

“2022年,疫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仍是未知数,近期欧美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又出现疫情反弹,年内病毒变异及疫情发展趋势仍难以预料。”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英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疫情不仅导致物流、贸易受阻,而且还致使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影响出口。如果一些外向型经济国家疫情得到较快控制,又会致使部分外贸订单分流,也将影响大陆国际市场份额。

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将给2022年大陆外贸增加不确定性,尤其是中美之间的关系将会影响大陆未来外贸的发展。

“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急剧变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国际贸易流向及规模产生较大影响。”刘英奎表示,总体上看,大陆在纷扰复杂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保持战略定力、灵活应变,维护了良好的外贸环境,但无论是中美,还是中澳、中加以及近期的中立关系都对双边贸易产生了一定影响。未来地缘政治冲突仍有加剧趋势,美欧日韩等重要贸易伙伴的政治外交关系影响着双边贸易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孝松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拜登政府如果纠结中国在2020年和2021年未能完全履行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从而继续升级贸易摩擦,可能会严重阻碍中国产品对美出口。同时,如果贸易摩擦向其他领域扩展,美国可能会加强对华出口管制,从而使中国厂商无法获得关键零部件,阻碍中国相关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此外,贸易成本持续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对外转移也是大陆外贸发展面临的挑战。刘英奎认为,随着大陆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双碳目标的确立与落实,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提升,环境约束日趋增强,贸易成本迅速提高。近年来,大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对外转移,随着RCEP的实施,有加快向东南亚国家转移趋势,从而对大陆外贸发展产生压力。

良好的根基支撑未来稳中向好

疫情发生后,大陆顶住了冲击,在困难多挑战大的情况下连续两年都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展现了大陆外贸强劲的韧性。从宏观层面来看,是大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稳住了外贸基本盘;具体来看,独特的体制优势、不断开放的政策、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完整的供应链是大陆外贸一直保持稳中向好的根基。

“中国的生产链最全,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基础上率先复工复产,不仅保持了已有的优势,而且培育了一些新的优势产业,这种势头会在2022年延续。”王孝松认为。

“大陆所具有的独特的体制优势为抗击疫情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大陆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巨大的产能为贸易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刘英奎认为,大陆持之以恒的开放战略和高效的贸易促进政策为外贸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此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贸易成本有所降低,贸易管理效率日趋提高。

“今年开始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成为推动大陆外贸发展的动力之一,也为外贸企业提供了又一市场机遇,不仅有利于大陆优势商品出口,而且对部分重要零部件进口也实现进口关税减免,从而有利于提升大陆终端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刘英奎说。

在这些有利因素的支持下,大陆对应国际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有足够的底气。因此,对于下阶段大陆外贸的发展走势,刘英奎表示,2022年大陆外贸发展将继续延续平稳发展趋势,考虑到2020年大陆外贸受疫情影响增速下降、2021年强力反弹增速较快致使基数较高因素,2022年大陆外贸发展增速将稳中有降,但仍将在国际贸易中保持佳绩。

王孝松也表示,如果中国国内的疫情能得到有效控制,今年中国出口会比较稳定,有小幅增长。

下一步稳外贸要从多方发力

尽管大陆应对挑战和压力有足够的底气,但仍需要不断优化政策措施支持和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在营商环境的改善方面也仍有较大空间,对于企业来说也需要不断创新,走出自己的特色。

在刘英奎看来,下一步要加大贸易促进政策的落实力度,“还要继续实施灵活务实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刘英奎表示,继续深入推进对外开放战略,切实推动RCEP落地生根,加快推进与日韩、海合会以及欧盟重要成员等重要贸易伙伴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妥善处理中美贸易关系,深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关系,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仍是大陆对外贸易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

大力发展新型贸易方式,不断优化贸易结构也是刘英奎关注的重点。“新时期应继续促进对外投资与对外贸易协调发展、进口与出口协调发展、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培育具有特色与优势的服务业发展,努力提升服务贸易比重;着力培育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方式。”他表示。

王孝松则强调了产业的安全性。他认为,以往中国厂商面临着“中国买,价格涨;中国卖,价格跌”的尴尬境地,近年来情况有所好转,但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都有待提升,还需要不断创新、使自身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才能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

“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外部不确定性,维护自身的产业安全十分重要。因此,中国各界需要加强自主研发,针对目前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行业和产品,力争实现独立自主,使自身产业链进一步健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成为真正的贸易强国。”王孝松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