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勇当科创发展开路先锋,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从“探路”到“引路”看松江高质量发展定力系列报道之三

作者:上观新闻

敢啃“硬骨头”,勇闯“无人区”。“十三五”以来,松江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打响创新发展“攻坚战”,破除制度藩篱,破解“卡脖子”工程,推动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聚焦“一体化” 推动九城协同联动发展

时针拨回到2016年5月24日,松江创造性提出沿G60高速公路40公里辖区内两侧布局“一廊九区”,推动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历经2017年联通嘉杭、2018年九城共建,最终形成了贯穿一市三省、覆盖九市(区)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探索出“从0到1”的重大制度创新。

伴随着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出炉和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体化探索”有了更加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按照‘十四五’规划和建设方案明确的建设任务,不断搭建跨区合作载体,在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项目、关键人才等方面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把一体化工作做深做实。”区科创发展办主任郭淑晴表示。

勇当科创发展开路先锋,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从“探路”到“引路”看松江高质量发展定力系列报道之三

搭建区域合作载体,头部企业是关键。九城建立与头部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企业项目库,推动跨区域产业高效协同发展,位于佘山镇的科建高分子材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受益企业之一。企业自主研发的一款耐高温真空密封胶带,可以在230摄氏度的高温下长时间保持性能稳定,虽然产品可以代替进口,但由于找不到高端客户,一直无法实现规模化量产。“这个产品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但需要客户配合投入时间和资金去试验,由于缺乏信任,企业没有办法将产品很好地推向市场。”公司董事长吴海涛对此很是苦恼。

勇当科创发展开路先锋,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从“探路”到“引路”看松江高质量发展定力系列报道之三

中国商飞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合作共建产业链

就在吴海涛一筹莫展的时候,区科创办送来了好消息,表示可以为科建和中国商飞牵线搭桥。“在和中国商飞‘牵手’共建大飞机产业链、供应链,寻找供应商时,我们发现科建的部分新材料产品符合商飞的需求。”郭淑晴说。在区科创办的牵线搭桥下,2021年底,经过七大步骤测试后,科建的耐高温真空密封胶带正式通过商飞认证,代替进口成为国产大飞机C919的配套零部件。“有了政府部门的推介和筛选,商飞愿意投入时间、精力、成本进行产品验证,大大缩短了我们产品规模化进入市场的周期。”吴海涛欣慰地表示。

目前,九城市已有近千家企业被纳入大飞机供应商储备库。郭淑晴说,区科创办联合商飞加大重点企业考察交流、专项培育力度,召开各类技术交流会50余场,实现特殊工艺材料领域50余种产品供应对接,为商飞输送的装机设备领域的合格和潜在供应商增幅达30%。

勇当科创发展开路先锋,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从“探路”到“引路”看松江高质量发展定力系列报道之三

和商飞一样,区科创办还为中芯国际搭建百家产业链合作企业储备库、为腾讯建立了包括400余家企业的储备库……不断推动九城市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合作。长三角G60科创走廊3.0版建设以来,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辐射带动力更加强劲,战略科技力量引领创新策源力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撑力明显提升。目前,九城市GDP总量占全国比重上升到1/15、市场主体数量占全国比重上升到1/16、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国比重上升到1/10、科创板上市企业数超过全国1/5,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走出了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路子。

下好“先手棋” 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在深化制度创新的同时,松江瞄准“卡脖子”领域和颠覆性技术,不断推出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科技成果。

日前,在华道(上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细胞培养车间,工作人员正在企业自主研发的CAR-T细胞治疗器械上进行细胞培养。“有了它,中国以CAR-T为代表的个性化人体活细胞药物产业技术不再完全需要依赖进口,成本可压缩到进口同类产品的1/30~1/20。”公司董事长余学军表示。

勇当科创发展开路先锋,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从“探路”到“引路”看松江高质量发展定力系列报道之三

打破国外垄断,把细胞药物从实验室推向中国市场,需要细胞药物全产业链技术开发。华道生物之所以落户松江,正是因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中拥有90%以上的关键设备、试剂、耗材等原材料供应商。“核心的细胞生产设备、生产试剂、生产耗材、冷链设备,都要实现完全的自主开发,真正解决未来相关药物产品的定价问题。”余学军说,17个药物品种正在开发中,其中两个药物已经进入到临床阶段,争取早日让中国人民用得起相关细胞药物。

目前,松江生物医药企业共有2952家,随着华道生物等一批涵盖化学药、生物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领军企业的陆续投产,松江千亿级的生物医药产业“航母”将浮出水面。“把科技创新落脚到产业发展上,以创新集群引领产业集群,以全域创新联动区域创新,以研发创新能力的带动,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抱团集聚、组团发展。”区科委副主任乔蓓蓓表示。

勇当科创发展开路先锋,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从“探路”到“引路”看松江高质量发展定力系列报道之三

“十三五”以来,松江聚焦国家科技发展重大、需求急迫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尖端领域,瞄准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布局建设高水平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壮大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领域持续发力,体细胞克隆猴、ALD光伏工作母机、TP1200涡轮螺旋桨发动机、3.6万吨六功位重型模锻压机等重大原创科技成果持续涌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构筑了松江新发展格局,全社会R&D投入强度由“十二五”末的3.58%上升到4.59%;高新技术企业1755家,是“十二五”末的3.7倍;专精特新企业544家,是“十二五”末的6.5倍,总量均处于全市领先。

■记者 韩海峰 文

■文字编辑 杨露 陆佳

■栏目责编 陆佳 ■栏目主编 周样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