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媒体看三江】中国乡村振兴网、《柳州日报》头版聚焦三江油茶产业

作者:三江发布
【媒体看三江】中国乡村振兴网、《柳州日报》头版聚焦三江油茶产业
【媒体看三江】中国乡村振兴网、《柳州日报》头版聚焦三江油茶产业
【媒体看三江】中国乡村振兴网、《柳州日报》头版聚焦三江油茶产业
【媒体看三江】中国乡村振兴网、《柳州日报》头版聚焦三江油茶产业

提要

近日,中国乡村振兴网、《柳州日报》等多家媒体聚焦我县油茶产业,全力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媒体看三江】中国乡村振兴网、《柳州日报》头版聚焦三江油茶产业

抢抓机遇 挖掘“金矿”

——聚焦“柳州发展油茶产业”系列报道之一

1月13日,市委书记吴炜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时强调,要以发展柳州螺蛳粉产业的劲头做好油茶产业实施方案和规划,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发展油茶产业,并打造成新的“爆款”产品。

【媒体看三江】中国乡村振兴网、《柳州日报》头版聚焦三江油茶产业

14日,市长张壮在全市油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抢抓发展机遇,挖掘市场潜力,把油茶产业当作柳州又一特色产业来发展。

连日来,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紧锣密鼓研究推进油茶产业优化升级创新发展的措施和路径,挖掘发展潜力、拓宽发展渠道,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市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

为此,本报从我市发展油茶产业的基础和优势、现状、路径等视角入手,今日推出“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首篇。敬请关注。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新民村省口屯,家家户户种油茶树,11月收获茶籽。临近春节,村民们正陆续把收获的茶籽送到村里的小作坊榨茶油。

油茶“人种天养”,是村民们的“绿色银行”。吴公平从小生长在省口屯,他看好油茶产业的广阔前景,2019年回到三江创业,种植了3000亩油茶。

连日来,我市召开相关会议,发出了抢抓机遇发展油茶产业的强劲信号。

书记、市长的话传回三江侗族自治县,吴公平内心澎湃:“我不仅要把油茶种好,还要自己开工厂,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那么,柳州为何要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原生条件优渥

大陆是世界上山茶科分布最广泛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油生产基地,油茶产业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等地,而三江则被称为“广西油海”。

【媒体看三江】中国乡村振兴网、《柳州日报》头版聚焦三江油茶产业

三江侗族自治县县长陈震介绍,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全国油茶重点示范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油茶种植面积与产量均位于广西第一,是“中国油茶之乡”“全国100个经济林(油茶)产业示范县”“国家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等。2017年“三江茶油”还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江侗族自治县多次在全区油茶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媒体看三江】中国乡村振兴网、《柳州日报》头版聚焦三江油茶产业

不仅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油茶在我市五县均有种植。市林业与园林局局长曹幸表示,我市油茶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区乃至全国的油茶重点产区,目前油茶种植面积近90万亩。我市是发展油茶产业的沃土,这是天然的优势。

产业转型所向

于省口屯村民而言,这种纯天然的高级食用植物油,不仅是营养丰富的珍贵食物,也是增收致富的宝贝。

吴公平给记者算了笔账:“种油茶树每亩地政府补贴2000元,虽然前三年生长期收成不稳定,但我还可以在林下套种草药。生长到6、7年,油茶树达到丰产期,一亩地一年可以产出约100斤茶油,每亩利润可达到2000元。”

“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以脱贫攻坚战为契机,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特色支柱产业来抓,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全面提升。”陈震说。

【媒体看三江】中国乡村振兴网、《柳州日报》头版聚焦三江油茶产业

发展油茶产业,不仅寄托着县乡百姓乡村振兴、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梦想,也是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步棋局。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油茶产业,可以增加我市轻工业比重,增强特色产业实力,优化产业结构。用发展柳州螺蛳粉的经验发展油茶产业,势在必行。

【媒体看三江】中国乡村振兴网、《柳州日报》头版聚焦三江油茶产业

国家战略所驱

全市油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建设工作,将其提升到事关国家粮油安全、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我市要坚定油茶产业发展信心和决心,齐心协力抢抓这一发展机遇。

“油茶全身是宝,产品系列包括毛油、粗级油、精炼油、化妆品基础油及茶麸综合利用等。”曹幸介绍,目前我市拥有大大小小的茶油加工企业100家,其中3家为规上企业。2020年全市油茶籽产量超3万吨,茶油产量5810吨,油茶产业总产值近9亿元。

曹幸说,除了产业效益,油茶树也属于林木,种植油茶树还能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获得绿色效益。

会上,大家纷纷表示,这是符合国家战略和发展前景的优质产业,柳州必须抢抓机遇,将其发展为像柳州螺蛳粉一样的特色产业。

全媒体记者 荣瑶 蔡婉君

文字来源:柳州日报

图片来源:三江融媒体中心

广西三江:全力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后,三江侗族自治县将进一步加强油茶后期管护和风险防范工作,着力提升油茶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茶油检测中心建设,深入落实自治区油茶产业‘双千’计划,持之以恒抓好油茶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加油’!”1月14日,柳州市召开油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三江县委副书记、县长陈震在会上作交流发言,为三江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媒体看三江】中国乡村振兴网、《柳州日报》头版聚焦三江油茶产业

11月9日,无人机航拍的三江侗族自治县

斗江镇思欧村宇塘油茶种植基地。

“油茶幼林前三年以培养树冠结构为主,大家在修剪时,过长过密、重叠交叉的枝条要舍得剪除,做到‘一干三枝九条梢’,确保树体通而不空。”1月11日,在八江镇布代村布代屯油茶基地,县林业局科技特派员潘祯阳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耐心地指导当地群众学会油茶林管护技术。近年来,三江着力坚持高位推进,聚力创新发展理念,全力延伸产业链条,目前,全县油茶面积达61.7万亩,占林地面积的24.8%,覆盖33万农村人口。全县共有油茶加工企业2家,油茶加工小作坊138家,油茶专业合作社21家,百亩以上油茶种植大户149个,年产茶油4381吨,年产值达5.2亿元。新品种油茶挂果后,油茶年产值预计可达13亿元,亩产茶油可达30公斤,比现有油茶林产量增长6倍以上,年均每亩增收2500元以上,油茶产业已成为侗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媒体看三江】中国乡村振兴网、《柳州日报》头版聚焦三江油茶产业

11月9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斗江镇思欧村宇塘油茶种植基地,两名志愿者在采摘油茶果。

强化“三个保障”,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三江着力加强组织保障、政策保障和资金保障,成立三江县油茶品改低改和茶油品牌打造领导小组,统筹乡村产业振兴工作职责,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目标绩效年度考核制度,有效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实施产业奖补,加大推进油茶产业扶持力度,先后出台《三江县2016年-2020年优质高效油茶林种植项目实施方案》和《三江县“十三五”油茶基地产业路建设项目以奖代补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对实施油茶品改和油茶新植的农户每亩分别补助2750元和1750元;对新建连片100亩以上或相对连片200亩以上油茶林示范基地,实施产业路建设按每公里8至12万元的标准奖补,基地生产路建设按每公里3万元的标准进行奖补。三江还按照“渠道不变、充分授权、权责对等、精准发力、注重实效”的原则,为高效油茶林种植项目申请贷款1.65亿元,并整合林业、农业、发改等部门涉农项目资金,用于发展油茶产业。

【媒体看三江】中国乡村振兴网、《柳州日报》头版聚焦三江油茶产业

1月4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斗江镇一家茶油精深加工厂,一名工人在车间内包装茶油。

创新“三个模式”,打造产业融合“新高地”。三江聚力创新造林模式、组织模式和带动模式,实施“大坑、大肥、大苗”地膜覆盖造林方式,通过以短养长、以养代抚的方式,推广“行间间种茶叶、株间间种中草药、南瓜、花生”等农作物模式,全面提高造林成效。以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集体经济作为推进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农村林地资源、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聚集,进一步完善推广“公司+基地”“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或种植大户)+农户”等经营模式,鼓励和引导油茶龙头企业、经营大户、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方式参与油茶产业发展。同时主抓“双高”示范基地建设,建设一批油茶高产高效示范园和油茶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结合林下种养、生态旅游等业态,不断拓展油茶产业功能,挖掘林地发展潜力,实现主导产业多次增值、多重收益,推动油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延伸“三个链条”,拓展产业增效“新空间”。三江全力延伸油茶产业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和市场营销“三大链条”,着力加强油茶产业龙头企业带动,按照“扶强、扶优、扶大”原则,集中有限资金精准投入,培育生产标准、技术集成、管理科学、品牌知名、产业集聚的油茶加工企业以及综合利用主体,推进油茶产业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同时建设三江侗族自治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对油茶产品质量进行检测与监督,确保优质油茶产品投放市场;支持企业创建品牌、原产地标志、绿色及有机产品QS质量认证工作,目前三江已创建“风雨桥”“程阳桥”“孟江油茶”“三椿”等油茶品牌,并取得产品QS质量认证。三江还通过全媒体对外发布油茶产品信息、组团参加各地农产品博览会、邀请各路客商到三江考察洽谈等方式,全力拓宽油茶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专业化生产、代理商经营、专业市场批发和电商销售等多种营销模式,产品远销国内各地及东南亚国家。

作者:龚普康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编辑/叶秋霞(实习) 校对/龚普康

审核/谢以科 监制/龙晓琴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8612982(三江融媒体中心)

8611950(风情三江)

风情三江

微信号:sjcyq999666

声明:以上内容,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