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崇明这位帅哥不得了,小说家

作者:上观新闻

初见陆烨华的人,或许想不到,这位气质儒雅的青年,从事着一个相当小众的职业——推理小说作家。

崇明这位帅哥不得了,小说家

近六年来,陆烨华几乎每年都有新作出版。无论长篇短篇、诙谐严肃,他总能驾轻就熟。在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奋斗下,越来越多中国读者开始接触和喜欢上推理文学。

如今,在稳定的推理小说创作之余,陆烨华正积极推动推理元素融入“剧本杀”等全新互动模式,为中国推理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格推理,本格热爱

推理小说是通俗文学的一个重要门类,多年来在西方国家和日本长盛不衰;但在国内,因译介较晚、读者阅读方式的变迁及其他文学体裁的压力,至今仍是一个比较冷门的领域。

成为先行者总需要决心和勇气,更需要海量的积淀与储备;而陆烨华有充足的热爱来完成这一切。“这些年来,市面上但凡新出一本推理小说,我都不会错过。”陆烨华笑道,“倘若没有阅读量的支撑,挑剔的‘老饕’们就该提意见了。”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陆烨华有了推陈出新、持续创作的底气。

长久以来,推理小说已经演化出不少细分门类,而陆烨华最为钟爱的,还要数本格推理。“它是最正统、也最合乎大众认知的推理类别。”陆烨华介绍道,“推理文学的各种旁支发展很快,而最原本的推理反而陷入被挤压的境地;在这一背景下,‘本格推理’得以形成与光大,反映了推理内核与读者口味的回归。”本格之下,谜题最重要——情节展开是否巧妙、逻辑推理是否出人意表,决定了作品的水平高下。

崇明这位帅哥不得了,小说家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本格,已经和古典本格有了很大区别,比如不排斥加入大量现代科技,甚至高科技、未来、脑科学内容大行其道的推理小说也有很多;脑洞会更大,读者的接受度也更高,趣味性被无限放大……”陆烨华说,这种新时代的推理小说有专门的名词,叫“新本格”,“事实上早在1987年,恰好是我出生的那年,新本格运动就已经在日本开始了。”

陆烨华的几部作品便大抵符合“新本格”的定义,他的作品节奏明快、现代感十足,其情节多基于上海的都市背景展开,令读者耳目一新;在创新的同时,悬念环环相扣、对白玄机暗藏,对推理经典的化用与致敬俯拾皆是,常常让“懂行”的读者会心一笑。一种推理作家与读者间特有的默契由此建立起来。

然而,陆烨华并非循着某种流派亦步亦趋的作者,他始终坚持倾听内心的声音。就如同推理小说自身的变化无穷般,陆烨华风格多变,在谜题以外,他还渴望表达更多。在《春日之书》中,陆烨华花费颇多笔墨,描写了一位都市女性下班后身心俱疲的情状。这旁逸斜出的“闲笔”引起了读者的普遍共鸣,还得到严肃文学界师长们的赞许。对此,陆烨华并不觉得意外,“我只是把自己内心生发的事物付诸笔端而已。硬要说的话,还是源于热爱吧。”或许,正是对推理与生活的热爱,锻造了这位年轻的小说家。

崇明这位帅哥不得了,小说家

然而,出人意料地,“创作推理小说的乐趣,常常在下笔以前就终结了。”陆烨华语出惊人,“对我而言,最美妙的部分在于搭建大纲。”围绕中心谜题,将点子安排好,布置下伏线,清除逻辑漏洞……这是充满挑战的智力劳动;而等框架足够稳固,余下的便只是“机械的体力劳动”。如今,陆烨华保持着每天输出两千字的习惯。“维持书写状态至关重要,不同于那些天赋异禀的爆发型选手,我必须保持稳定的写作节律。”陆烨华谦虚地说。此外,陆烨华十分重视自身对现实生活的良性介入,这令他成为一名“马拉松”式的写作者。“我喜欢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推理创作。”陆烨华说,“大纲足够细致,短暂的闲暇便能得到高效利用。这算是我的一种长处。”

在不必忙于工作的日子里,陆烨华喜爱旅行。陌生的地方常有奇妙的际遇,小小的意外总在旅途中不期而至,它们都将化为作家创作的养料。“许多时候,这种转化并不是当场发生的;事物的各种细节也好,某种整体的氛围也罢,会暂时沉淀,并在今后于创作中的某个时刻忽然浮现,进而成为作品的‘砖瓦’。”陆烨华解释道。对推理小说而言,足以支撑起核心谜题的创意固然重要,但那些穿插于人物的琐碎对谈中的故事、传言与奇想也不可或缺,正是它们决定了叙事的质地与粒度。而要获取这类素材,便必须深入生活。这便是旅行的意义。

阁楼书库里的初邂逅

“我的阅读生涯开始于爷爷藏书的阁楼。”陆烨华说,“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对这座神秘的宝库充满向往。”偶尔溜进阁楼,手指抚过整齐排列的书脊,陆烨华的探索欲便难以遏抑。然而,因为年纪尚小,识字有限,对这无垠的书中世界,陆烨华始终不得其门而入。

小孙子的渴望自然逃不过爷爷的眼睛。“有次过生日时,爷爷送给我一套漫画版四大名著。头一回,我能完完整整地把书看完了。”陆烨华回忆道。此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从插画多、内容简单的故事书读起,不断探索更精深的文字世界。书本,逐渐成为陆烨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崇明这位帅哥不得了,小说家

上初中时,陆烨华继续如饥似渴地阅读。某天,在爷爷的阁楼里,他翻出日本作家西村京太郎所著的推理小说,《双曲线的杀人案》。彼时,数学课上正教到双曲线,由此产生的亲近感与“杀人案”具有的惊悚意味混合,让陆烨华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打开小说,紧凑流畅、跌宕起伏的情节顿时把陆烨华迷住了,连续的逆转与颠覆更给他带来深刻的震撼。对陆烨华而言,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他渴望着更多。

在《双曲线的杀人案》的后记里,西村京太郎表示,这本小说是对“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名作《无人生还》的致敬。陆烨华马上便找来阿加莎的著作,又由此了解到欧美黄金时代,奎因、卡尔等推理小说大师。他彻底成了推理小说迷。进入高中,依靠着贝卡斯曼书友会和学校旁的盗版租书店等渠道,陆烨华大量涉猎各国推理小说译著,并试着向同学们推介。“有些同学在我的力荐下,倒也读进去几本。”陆烨华回忆道,“但那时武侠和言情类小说更加流行,我最终还是没能找到同好。”

进入大学后,陆烨华有机会接触新近出版的推理小说,他几乎把全部零用钱都花在了买书上。也正是在这一阶段,借着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东风,陆烨华结识了一群品位相仿、志同道合的推理小说同好。在推理论坛和豆瓣等平台上,大家分享着各自的读后感、谜题解读与最新译介信息,偶尔也会有“胆大妄为”之辈发布原创的推理小说,每每引来众人热情却又不留情面的点评。关于推理小说,陆烨华有太多倾诉的渴望,如今,面对这群未曾谋面的朋友,这份热情终于收获了回响。

崇明这位帅哥不得了,小说家

“和这群朋友的第一次见面令我至今难忘。”陆烨华笑道,“在网上,他们中不乏‘某某酱’‘某某学姐’,可当我满怀期待,推开线下约见的书店大门时,却只有一群铮铮铁汉在向我问好。”一番畅聊后,陆烨华的推理趣味得到无限满足。席间更是有不少老资格爱好者,带来了价格不菲的日版与台版书,这让陆烨华大开眼界。时至今日,这份因推理小说建立起的情谊依旧在延续,为陆烨华日后的创作带来莫大鼓舞。

厚积薄发:从读者到作者

对陆烨华来说,成为推理小说作家的经历,本身也如同推理小说一般:当事人意想不到,转机忽然到来,事情顿有柳暗花明之势,而事后回望,又感到因果严密、一切仿佛理所当然。

2012年前后,陆烨华在豆瓣上发布了三千字的短篇《超本格杀人事件》,其脱胎自现实生活中的某次精彩闲聊,主打“搞笑+推理”风格。“当时就是有好玩的东西想写出来和同好分享,并没有把它当成创作,没想到发布之后,有很多读者喜欢,希望我继续更新。”在大家的鼓励之下,陆烨华依照类似的风格,陆续更新了十几篇搞笑推理短篇,组成一个系列,得到了网友的持续讨论与传播。但越是写,陆烨华越感到自己与专业推理小说家的差距,他也从未将这些短篇看作“合格的创作”。

崇明这位帅哥不得了,小说家

2016年,在推理圈好友的生日聚会上,有位朋友掏出一部厚厚的笔记本,那是他精心策划的长篇推理小说大纲。“看完大纲,大家都被震撼了。”陆烨华说,“自己创作推理小说,对我们这群爱好者而言,是个太过遥远的梦想。”而当十多万字的精细大纲真真切切摆在面前时,前所未有的感触与决心逐渐涌上陆烨华的心头——写推理小说,似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了。那日席间,几位好友热烈讨论了大纲的长处与不足,并互相打气,要跟这位“先吃螃蟹”的“胆大妄为之辈”比个高低。

靠着多年来的阅读积淀和素材积累,陆烨华的第一本书《超能力侦探事务所》很快便完成了。这部推理小说包含4个中短篇,由系列单元案件连成完整的故事,其延续了作者先前的诙谐搞怪文风,极具特色。彼时,国内推理小说市场经过十多年“垦拓”,终于积累起可观的读者群;另一方面,深耕推理市场多年的新星出版社也正在挖掘本土原创推理作家,风云际会,一切便水到渠成。陆烨华与两位好友的处女作很快便得以付梓。

崇明这位帅哥不得了,小说家

起初,抱着投石问路的态度,出版社每本只谨慎地印制了五千册。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因为几部作品质量过硬,又罕见地出自本土推理作家之手,读者竟然意外“买账”,市场反响空前热烈,新书很快加印,迅速获得了以万计的好销量。“这实在是一次意外的成功,给了我们巨大的鼓舞。”陆烨华说。自那以后,陆烨华开始尝试更广泛的题材与写法,一条职业推理小说作家的道路,在他的面前铺展开来。

推理之下的崇明温情

陆烨华生在崇明、长在崇明,直到读大学以后,才与家乡长久别离。身处都市,陆烨华灵魂中的崇明气质却更加分明。崇明的一草一木、知交好友都让他挂怀,并逐渐融入到陆烨华的笔下。

“崇明对我的创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陆烨华笑着说,“崇明人生性乐天豁达,或许是受他们的感染,我笔下的不少人物也显得格外‘心大’。”推理小说讲究因果逻辑,字里行间往往隐藏着关键线索,大大咧咧、性格“脱线”的人物固然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更容易受到一些核心爱好者的诟病,但陆烨华有自己的理念。“我只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陆烨华说,“缺乏生活积淀的推理会显得刻意和单薄,而崇明的人和事恰恰为我的小说提供了必要的现实根基,让它们更加鲜活、具体、可信。”坚守着这份信念,陆烨华总能凭借精妙的情节与人物刻画征服读者。

《今夜宜有彩虹》《逐星记》《春日之书》,历数陆烨华已经出版的长篇小说,不难发现,萦绕于主题周遭的,始终有丰富的自然意象。作家匠心独具,常常以季候变迁映射人物心境转化,借自然风物构筑隐喻、埋藏线索,让情节行进得曲折有致,有迹可循。在中国推理文学界,这算得上陆烨华的某种个人特色了。“对我而言,总能看到彩虹、星星、春天的地方,大概就是崇明。”陆烨华深情地说,“希望崇明能够越来越年轻,有更多年轻人愿意留在这座小岛上,有更多朝阳产业在崇明落地发展,在我心目中,崇明正是一座春日之岛”。

崇明这位帅哥不得了,小说家

过去,崇明的生态景色是粗砺和质朴的;经过代代岛民的细心打磨,这份美好正变得越发精致。近来,陆烨华更频繁地回到崇明,他有一件大事要忙。家乡的发展牵动着游子的心,结合着文旅产业的大发展,陆烨华正在考察崇明民宿、农家乐与推理“剧本杀”结合的可能性。“这是当下十分流行的活动,可行性方面也相当不错。”陆烨华介绍道,“崇明风景秀美,食物和环境都很怡人;要是能把‘玩什么’‘怎么玩’的问题也解决好,那便没有短板了。作为崇明人,我很愿意进行一些这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或许是因为从事着钟情的事业,陆烨华身上仍保持着十足的“少年感”。和他打过交道的人,甚至会把他错当成“95后”。带着全副的热爱与赤诚,这位推理小说的爱好者、创作者与传播者还将继续前行,将推理的独特魅力与乐趣带给更多人。

崇明这位帅哥不得了,小说家

记者:朱远哲

编辑:陆海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