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时很多人骂他“滚出中国”,他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我不走

作者:时光本纪

毛主席称他为中国女婿,周总理亲自给他取名,并特批他加入中国国籍,

马海德是新中国第一位外国血统的中国公民,他做了什么成为了感动中国人物?

#战争风云#

在世界上,中国绿卡是非常难以拿到的,更不要说加入中国国籍了,而世界上第一个拿到中国国籍的外国人,竟然还是周总理亲自特批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他就已经成功加入了共产党。他究竟是谁呢?又为中国人民付出了多少心血,竟然还成为了感动中国人物的外国友人?

当时很多人骂他“滚出中国”,他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我不走

贫民窟的救死扶伤的医生

马海德,原名沙菲克·乔治·海德姆,1910年9月出生于美国,祖籍黎巴嫩。

马海德的父亲是在1902年从黎巴嫩移居到美国的,原本从事纺织工作,他是一个基督徒,结婚的时候找了一个同样信仰的女人,两个人结婚之后,他的工作换成了钢铁工,夫妻二人也就来到了水牛城,不久,马海德便出生在这里。

马海德的家庭并不富裕,每天都在烦恼温饱问题,所以他的童年时期也过得十分艰苦。

当时很多人骂他“滚出中国”,他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我不走

1918年,在马海德八岁的时候,一场瘟疫悄然而至,而马海德一家人六口人也染上了疾病,这对于本来就不富裕的人家无疑是雪上加霜。他们也根本就没有钱去看病,因为当时他的父亲被钢厂裁员,只有他替人缝补、清洁的母亲平常赚点钱,但这钱养活一家人都不够,更不用说去看病吃药了。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准备等死的时候,一位好心的医生来到他们家为其治病,而且没有收取一分钱。马海德一家人认为是上帝怜悯他们,所以派一位“天使”医生来拯救了他们一家。

这件事也深深打动了马海德,在他年幼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而他也萌生出将来要学医的想法,就像这位救了他们全家人的医生一样,他也想去拯救生病的人。

带着这个梦想,他更加努力读书,刻苦学习。家里贫困,他就勤工俭学,致力学医。废寝忘食的马海德终于在1927年的时候,凭借自己的努力考进了大学成功学医。

当时很多人骂他“滚出中国”,他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我不走

学医是很难的,不是上了个大学就能学成的,十年磨一剑,学医要比普通人努力数倍,这单靠努力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坚持,而马海德也是有天赋的,后来,他还到日内瓦大学攻读临床诊断。1933年,马海德便获得了博士学位。

马海德成为一名正式的医生,家人也都很兴奋与自豪,在美国,这是一个令人非常羡慕的职业。然而,马海德却决定前往中国。

来到中国的外国医生

马海德在上学的时候,认识了几个来自中国的留学生,通过与他们的交流,这让马海德知道了中国的很多情况,而且他还对中国产生了兴趣。

那时东方的热病盛行,许多人都因为这种病而被夺去生命,作为一个医生,马海德很想帮助那些可怜的病人,就像当年救他们全家人的医生一样,他也想为生病的人贡献出属于自己的力量。他与家人商量之后,父母被他说服,他便与朋友来到了中国进行考察访问。

当时很多人骂他“滚出中国”,他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我不走

马海德原本打算在中国待一年,但是他没想到的是,他竟然会在中国扎了根。

他来到中国的第一站是上海,但是他面临到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生存。上海虽然繁华,但他初来乍到,生活也是极为不容易的。后来他在天主教创办的医院执业,他这才有了容身之处。

不过这微薄的工资不足以支撑他的事业,于是马海德就与朋友想方设法地开了一个私人诊所,有时候也会到医学院给学生们上临床课,这样他赚的钱也就更多了。手头宽裕,不仅可以充实调研热带病的实验费用,而且他还可以为穷人提供一些免费的医疗。

当时很多人骂他“滚出中国”,他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我不走

但上世纪的30年代,中国依然处于战乱阶段,不仅日本入侵中国,就连国民党也对共产党痛下杀手,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国民政府的压迫,马海德看到有人家破人亡,看到小孩子不得已干重活而压倒了身体,但是他只是一个医生,做不了太多的事。贫穷可以用食物和衣服解决,伤痛可以用药物解决,但是战争,却是一个国家与人民的悲惨。

他开始研究中国的历史与社会,从晚清开始,中国便被列强入侵,清朝被推翻,但人民的日子依然不好过,但他们已经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办法。而国外的一些医生、学者、传教士也纷纷赶来中国,帮助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

马海德认识了公共租界的督查路易·艾黎,他们一起走进许多工厂调查,接触到了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这让马海德更加觉得,他们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医生,还更加需要对社会的医治。

他又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以及了解中国革命。

而就是这段时间,他认识了一批思想进步的有志青年,还结识了宋庆龄、希伯、格兰尼斯奇等进步人士,并且在宋庆龄的引荐下,他还认识了许多先进的共产党员。

当时很多人骂他“滚出中国”,他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我不走

马海德不再想回国,而是愿意待在这个需要帮助的国家。想要救助更多的人,他只有投身革命。行医治病,革命改命。他每天除了看病救人,而且还拿起了笔,记录中国,报道中国,让更多的人看到此时的中国,并且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1936年,在宋庆龄的帮助下,马海德来到了中国延安,还见到了毛主席。他在这里考察了医疗条件,这里虽然物资匮乏,但人们却是积极向上、阳光乐观的。他决定参加红军,并且在1937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也是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

当时很多人骂他“滚出中国”,他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我不走

在延安,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个病人,邓颖超。她在长征中不幸患上肺结核,但是当时并没有药物医治。马海德为她详细检查,于是就开了一个偏方,让她将门板拆下来,每天躺在上面晒太阳就好了。没多久,她便彻底痊愈了。

为了方便大家称呼他,周总理便特意为他取了一个中文名字:马海德。因为当时那里回族人很多,而马姓又占了大多数,于是,他就叫做马海德了。而且他还学会了普通话和陕北话。附近的人听着他说着一口流利的陕北话,就觉得很亲切,还称呼他为“马大夫”。

当时很多人骂他“滚出中国”,他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我不走

在延安,马海德平时除了治病救人,还与一个记者朋友斯诺在这里进入深度采访,记录延安的真实情况,也对红色革命有了更深的认识,两人还采访了爱国人士、红军战士等,他们为了心中的革命精神,甘愿在这恶劣贫困的环境中坚持本心,他们伟大无私,但同时也简单淳朴。

斯诺采访结束后便准备回去整理稿件,将他们所记录下来的内容编写成书,他没有将马海德的名字写进任何的报道与书籍之中,因为马海德担心他远在美国的家人会被连累,斯诺也明白这一点,他离开陕北之后,后来便写出了那本著名的《红星闪耀中国》。

马海德继续留在延安看病救人,正式投身中国革命,并且还为报社提供新闻稿件。

而在延安,马海德不仅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以及人民群众的支持,他还收获了爱情。

当时很多人骂他“滚出中国”,他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我不走

红色摇篮里的爱情

马海德在延安认识了一个女孩儿,那个姑娘名叫周苏菲。

周苏菲,原名周素珍,1920年出生,美丽善良,落落大方,能歌善舞,才艺双全,在家中备受宠爱。但她因为接受了新的思想与教育,所以她不满家庭的包办婚姻,于是独自离开了家。

她在话剧社工作,一边读书,一边登台演出,而她也积极宣传反内战。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地下组织,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她便来到了延安。

一次,她去看病,便结识了马海德。他照顾病人都很细心,给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这让周苏菲非常感动。而这位来自国外的医生,也对这个女青年深深吸引。

马海德主动率直,在确定了自己的心意之后,他便开始追求周苏菲。两个人接触了解得多了,很快,两个人便坠入了爱河。

当时很多人骂他“滚出中国”,他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我不走

1940年3月,两个人正式结婚。在革命队伍中,上级批准之后就可以结婚,不过马海德想要正式一点,也想给周苏菲一个明确的身份,于是他就带着她去了民政厅办理结婚证。当时的结婚证可不是两个红色的小本子,而是连在一起的新闻纸,工作人员正准备将其剪开,但马海德却阻止了工作人员,他确信,他们永远都不会分开。而毛主席也称他为“中国女婿”。

1943年,他们的儿子出生,为儿子取名时,马海德还特意将妻子的姓放在前面,于是,孩子就有了一个名字:周幼马。

周苏菲因为之前在话剧社登台表演,孩子不用她形影不离的照顾之后,她便又回到了工作之中,甚至还成为了电影明星,参演了多部电影,如《孔雀公主》、《春雷》等。而马海德依旧为中国革命奋斗,为中国人民奉献。

当时很多人骂他“滚出中国”,他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我不走

一生奉献,无怨无悔

马海德一开始来中国是为了疫病而来,大麻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而在《圣经》中也记载了麻风病,患病者要进行隔离。而这些患者不仅要忍受身体的折磨,还要忍受内心的痛苦。同样在《圣经》中,描述了约伯得了大麻风,痛苦难耐,用碳灰戳着自己的身体。

而患者还如同过街老鼠一般,遭人嫌弃,唯恐被其传染,亲人朋友不断远离,最后只剩下他独自一人。

而马海德一直也没有放弃对大麻风的研究与治疗,他与多位医生致力研究,药物缺乏的时候,他就求助八路军和共产党,又利用中西结合,来研发出新的药。

当时很多人骂他“滚出中国”,他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我不走

经过很多年的努力,大麻风病人也被马海德和其他医生救治了不少。1949年麻风病患者高达50多万人,而到了1986年,患者便减少到7万人。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又加紧了消灭麻风病的工作,并且提出来要在2000年消灭麻风病的目标。

而在这期间,马海德还针对了旧时代遗留下来的性病。他吸收了国外的先进技术,精心地为病人治疗。经过十几年的努力,1964年,中国也基本消灭了性病。

值得一提的是,在1962年,马海德远在美国的父亲在报纸上看到他在中国防治性病的事情之后,便立即找到中国大使馆,希望能够与儿子见面。在外交部的安排下,他们父子终于在叙利亚重逢,而他们分别已有三十余载。

当时很多人骂他“滚出中国”,他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我不走

马海德不仅是投身革命的医生,还是一个合格的外交家。

1938年,白求恩大夫来到中国,马海德就与八路军的代表一起陪同白求恩大夫前往抗日前线,一边做他的翻译,一边充当他的助手。后来在中外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还发展了更大的医疗事业,建立了好几个医院。而马海德在三年之内,在延安诊治的病人就高达4万多人次。

当时很多人骂他“滚出中国”,他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我不走

1939年,马海德接待了来自印度的医疗队。1944年,马海德又接待了美军观察组,宣传中共的抗战主张。1946年,他以医疗顾问的身份前往国统区,配合中共代表向世界揭露国民党企图打内战炸毁黄河大堤的阴谋。

1949年,在周总理的特批下,他终于加入了中国国籍,他也成为加入中国国籍的第一个外国人。而在10月1日,他也被邀请参加开国大典。

马海德为中国奉献了很多,帮助了成千上万的人,然而他还是没有避免文革的冲击,他的家被抄,妻子也被批斗,他本人也被骂“滚出中国”。但他总是坚定的说:“我是中国人!我不走!”尽管被冲击迫害,他还是继续为中国的医疗事业做奋斗。

1976年,马海德被查出列腺癌,在妻子的照顾下,他依旧投身到医疗工作中,用自己虚弱的身躯,拯救了无数的家庭。

1988年,他病逝于北京,而他的妻子也遵从他的遗嘱,将他的骨灰洒进了延安的延河,永远长留在他奉献了一生的土地上。

当时很多人骂他“滚出中国”,他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我不走

2003年,他的家长黎巴嫩为他建造了一座雕像,纪念他的巨大贡献。

2009年,马海德被评选为感动中国人物。

2019年,马海德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就像他说的,他是中国人,为了国家,他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将所有的心血与关爱,都留在了这片大地上。

而现在的世界中,新冠病毒成为全球的瘟疫,面对这巨大的瘟疫,所有国家携手,一起对抗病毒,在前线的医护人员与防疫人员,为我们铸造了一道防护线。他们是最美逆行者,为所有医护人员致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