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崇祯帝自称不是亡国之君,果真如此吗?一件事证明他是推脱责任

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曾经高度评价崇祯,说古代亡国之君,要么亡于酒色,要么亡于暴虐,要么亡于奢侈,要么亡于穷兵黩武,而崇祯这些毛病都没有,相反,他“焦心求治,旰食宵衣,恭俭辛勤,万几无旷,即古之中兴令主无以过之”。在李自成兵锋直指北京,明朝统治岌岌可危的时刻,崇祯也曾面对无计可施的群臣痛斥道:“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他的意思是,亡国的责任不在他,而在群臣。那么事实真的像张岱和崇祯说的那样吗?

崇祯帝自称不是亡国之君,果真如此吗?一件事证明他是推脱责任

公正地说,崇祯确实不是个坏皇帝。他从他哥哥天启皇帝手里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但他励精图治,克勤克俭,做了很多工作。单说他的节俭可以说都到了令人惊奇的地步。他的饮食标准是三素一荤,有时甚至禁荤,他穿的内衣打着很多补丁,升朝的时候,生怕露出来被大臣看见,有失皇家尊严。为了节省开支,他辞退宫中的婢女,后来不得不从国仗家中借来丫鬟撑门面。他后来在煤山自缢,李自成看到他的尸体,他内衣上居然打满补丁,令李自成感叹:无帝王之福。

看到这里,人们一定会以为崇祯真的很穷。如果真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他的金库里(古代叫内帑)一直到他亡国的时候,还存满了金银,李自成从他的皇宫地窖中挖出的金银,多达三千七百万两。李自成在从北京败退的时候,全部用骡马运走。

崇祯帝自称不是亡国之君,果真如此吗?一件事证明他是推脱责任

崇祯的金库,他自己舍不得用,连做军饷他都舍不得用,他是个十足的守财奴!1644年元月,李自成已经从陕西向山西进兵,并渡过黄河,连克荣河、河津、稷山、绛州等地,三晋告急,而三晋一旦失陷,李自成的部队将直接威胁京师,当时的形势已经到了危急存亡时刻。大年初一,崇祯接受完群臣的朝贺,留下阁臣商议对策。阁臣提出目前国库空虚,边费军饷必须及时到位,希望皇上能够动用内帑里的钱财。崇祯却说:“今日内帑难以告先生。”居然可怜巴巴地流下眼泪。皇帝不肯出钱,大臣又有什么办法,边费和军饷的问题居然就搁置不办。

崇祯帝自称不是亡国之君,果真如此吗?一件事证明他是推脱责任

不要说边费,单说军饷,可以说一直都是明朝军队的软肋,也可以说是明朝军队的积弊。从嘉靖皇帝开始,军饷拖欠问题一直都得不到解决。根据嘉靖年间兵部尚书毛伯温的一份奏折可知,当时军士每月军饷只能买二斗八升米,而且这样少的军饷也不能保证,动不动就几个月断饷,致使士兵全家断粮。军队处于腹无饱食、身无完衣、马无草料的状况,试问,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战斗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军队会忠心报国吗?到了崇祯朝,当时山西边镇的士兵每人只能得一升五合粮食,而这有限的粮食里还要掺和秕糠和沙土,这已经很难让士兵吃饱,而动不动又十几天断供,以至于士兵不得不典卖衣甲度日,有的士兵不能忍受只好逃跑。所以李自成的部队进入山西以后,一路势如破竹,各州府的守军望风披靡,有的干脆出城投降,也就可以理解了。

崇祯帝自称不是亡国之君,果真如此吗?一件事证明他是推脱责任

其实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领导的民变,说穿了是被穷逼的,如果不是被逼到走投无路,中国的老百姓是不会造反的。崇祯的运气不好,赶上了全国范围的天灾,到处是饥饿的百姓,这等于在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崇祯不顾惜百姓,不仅不减轻百姓的赋税,给百姓喘息的机会,相反还要不断加派。这更增加了百姓的困苦,也就增加了民变的几率。出现民变之后,就要用兵剿除,用兵就要花钱,花钱从哪里出,从百姓身上加派。如此恶性循环,造成了崇祯朝民变不断,最后崇祯终于被民变所灭。

崇祯帝自称不是亡国之君,果真如此吗?一件事证明他是推脱责任

明朝还有一个要命的规矩,就是这有限的军饷也不是从中央财政出,而是让地方出,明军走到哪里,军饷就归哪里筹措。所以明朝的军队跟地方关系也很紧张,甚至出现地方关闭城门不让军队进城的情况。孔有德的兵变实际上就是这样爆发的。当时孔有德带领八百骑兵到辽东前线去支援被后金围困的大凌河城,行军到达吴桥的时候,老百姓像躲避盗贼一样躲避官兵,百姓紧闭大门,商铺也闭门歇业。于是士兵就到百姓家中筹措军饷,一个士兵因为抢了百姓家的一只鸡,被百姓告到孔有德那里。孔有德对士兵进行惩罚,引发兵变,孔有德索性就做了叛军的头目。后来孔有德攻打州府,明朝又派兵镇压,镇压又要花钱,花钱又得从百姓那里榨取,于是又造成新的恶性循环。

在军费紧张的情况下,崇祯自己不肯动用内帑中的金银,却想了一个绝招,那就是动员百官捐款。他首先动员自己的老丈人周国丈捐款,他希望周国丈能捐10万两银子,但是周国丈只认捐了一万,周皇后就给她爹爹拿了5000两,希望她爹爹再多拿一些银两,谁知他爹只捐出3000两,还把皇后的2000两扣下抵补自己的亏空。阁臣魏藻德只捐了500两,阁臣陈演则一个劲向皇帝哭穷,他最后捐了600两。太监们为了少捐钱,马上变卖房产和古董,装出一副缺钱的样子。倒是王永祚、王德化、曹化淳三个太监各自捐了5万两。文武大臣合起来才只捐了20万两银子,都不够打一仗的。但是李自成进京以后,对朝臣进行拷打,逼他们交出银两,周国丈一下子献出50万两,陈演也拿出4万两。这些铁公鸡,跟崇祯一个德行。

崇祯帝自称不是亡国之君,果真如此吗?一件事证明他是推脱责任

李自成打到北京附近的时候,崇祯还有一次自救的机会,那就是把驻守宁远的吴三桂的部队调到京郊勤王。崇祯帝当然想到了这步棋,他首先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召到京城询问情况,他当然少不了要问一下这次行动需要多少银子。吴襄回答需要100万两银子,崇祯帝没有办法弄到这些银子(他的内帑坚决不能动),调吴三桂回援京师的事情因此搁置下来。等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他不计成本地调吴三桂进京勤王,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吴三桂的部队刚到丰润,就听到了崇祯自杀的消息。崇祯帝只须拿出他内帑中的极小一部分银子,就有可能保住京师,但他却吝啬到为了钱,连天下、性命都不要的地步了。

李自成攻打北京的时候,还有一个细节,当时守卫西直门、彰义门和平则门的是三大营的士兵,本来这些人都是一些老弱士兵和太监,但是朝廷只让他们守城,却没有安排人做饭,这些士兵饥肠辘辘,满腹怨气,所以李自成的部队一到,他们就一哄而散,李自成没费什么劲就占领了这三座城门。

崇祯帝自称不是亡国之君,果真如此吗?一件事证明他是推脱责任

崇祯帝自己放着巨资,不肯赈济饥民,直至把百姓逼反。逼反了百姓,就要用兵镇压,用兵他又不肯自己花钱,还要百姓买单,逼得更多百姓造反,甚至连士兵都被他逼反。他自己是铁公鸡,还要百官拔毛,最后他还骂百官是“亡国之臣”,他真是一个又吝啬,又不讲道理的皇上。

参考文献:

樊树志:《晚明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孟森:《明史讲义》,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