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上著名的“飞将军”为什么得不到重用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出自王勃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对自己屡次被贬的感慨,今天我们不提冯唐,也不说王勃。只说李广难封的“飞将军”李广。

李广是西汉时期的名将,曾参加汉朝对匈奴的战争大小七十余次。他不仅身材高大,手臂修长,而且擅长骑射,行动敏捷,他驻守边关时常令匈奴闻风丧胆,称他为“飞将军”。唐诗中描写他英勇气概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一千古绝唱,可谓妇孺皆知。

历史上著名的“飞将军”为什么得不到重用

不过尽管李广是位骁勇善战、身先士卒的猛将,但他根本不懂战略战术,只是以勇猛胜人,并且还时常刚愎自用,自认为天下无敌。小规模战斗上,他表现出来的勇猛以及处变不惊的大将气度,使他扬名立万;而大规模战斗中,他却屡战屡败,并没有什么大的战绩可言,终不能得到封侯之赏。

在一次追击匈奴的战斗中,卫青让李广从侧路袭击,但是好强逞能的李广却请战当先锋。卫青了解李广的性格,知道他平时自以为是,不听指挥,没有大局意识,他眼下这种急于求胜的心态,更是难免会出现失误。于是卫青坚决命令李广从侧路进攻。但李广带领队伍时迷了路,没有及时和卫青的主力部队会合,致使匈奴单于逃跑。卫青责怪李广而此时李广也万分愧疚,引刀自杀了,百姓闻后无不痛苦哀悼。最终“飞将军”李广也没有得到封侯的机会。于是,后人就将李广作为有才华而无法施展的代表性人物,用“李广难封”来表示不得志的失意人。

事实上,李广是文景时代的将领,不是武帝时代的将领,年龄因素似乎被很多人忽略了,武帝时期和匈奴开战的时候李广都五十多了。

历史上著名的“飞将军”为什么得不到重用

汉军早期面对匈奴的主要问题是“小部队打不过,大部队追不上”,实际上主力面对匈奴部队没有正面吃过什么亏,文景时代对付匈奴的策略主要是靠坚壁清野,固守城池等候大部队集结试图大规模决战一劳永逸,但是收效甚微。在国家策略的大背景李广他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骚扰迟滞对方的行动,并且抓住对方分散的机会想办法吃掉若干小股部队。在坚持防守反击的大前提下,其实主要就是增加了一个短促突击的特种作战打法。

李广成名是在边疆担任太守时期他的军事谋略是文景时代已经定型了。“李广就是那个时期的特种部队首领,匈奴人必须在汉军主力机动部队完成反应之前抢完东西撤退,而李广在汉军集结的时间中,用小股精锐进行短促突击,能够造成一定的反击杀伤,所以才得到匈奴人的重视,但显然这种小打小闹不会对匈奴军造成致命的杀伤。但是李广显然不具备大兵团作战当司令的素养,我们从史料中可以了解李广爱兵如子,体桖下属,在长期追随的小部队这种带兵方法上下一心完全建立在个人信任上,但是大兵团作战这种方式对部队来说应该是毁灭性的。

历史上著名的“飞将军”为什么得不到重用

所以到了汉武帝时代以出塞作战搞骑兵长途奔袭为主的战斗方式时李广这样的旧时代将领自然是不可避免的落后的,这位运气不好其实是时代因素,事实是在文景时代对匈奴战略限于国力和大政方针必须基于防守反击来进行设计,这个时代的军功侯本来也很少,到了有机会立大功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落伍了,不能跟随时代与时俱进。

用现在的评论,李广是个优秀的小股特种战指挥官和蹩脚的大兵团指挥官,这并不矛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