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英子和她的家人们

作者:用户悠然采菊

医院的病房里,刚刚安顿好才出产房的儿媳,护士就抱来了出生不久的孙女。英子小心翼翼地接过孩子,轻轻交到儿媳的手上。看着疲惫的儿媳和熟睡的孙女,英子不胜感慨:“老天爷啊,我英子也当上奶奶了!”

电话响了,英子知道又是父亲打来的。她走出病房,来到走廊尽头,轻声接听:“爸爸,……我在医院……刚出生……是个女孩儿……我看女孩儿就挺好,比男孩儿強的多!……你不是有儿子吗?怎么不去照顾你?……还说呢,就说这两天,我在医院陪儿媳,也没见你儿子去伺候你。不是还得我老公大耿去照看你吗?……什么?还嫌你大女婿伺候的不够细心?……唉,那你说说我该咋办呢?……行吧,先挂了吧。我再想想办法吧。”

看着窗外来来往往的人们,英子急出了泪:是啊,每个人都很忙,可有谁是象我这样的呢?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得管弟弟妹妹。眼下,儿媳刚生完孩子,得伺候,父亲瘫痪在床,也得伺候。我该怎么办呢?

英子共有姐弟三人,她是大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父亲老梁是个农民,做瓦工活的手艺也不错。

当年,为了传宗接代,老梁俩口子生了两个女儿后,不惜被罚巨款,又坚持生下了儿子小山。那时,国家搞计划生育,讲的是提倡一胎,限制二胎,杜绝三胎!老梁家生了三胎,你想能少罚吗?

改革开放后,老梁成立了个建筑工程队,挣了不少钱。给儿子小山在城里买了套楼房。英子在工地做饭,后来嫁给了一个叫大耿的木匠。二妹梅子人长的漂亮,眼界很高。三十多了也没对象。老梁花钱给她买了制药厂的工作。小山在城里有房有车,娶了城里姑娘小丽为妻。

几年后,老梁老了,工程队也早就解散了。就想着卖了老家的四间房子,和老伴去儿子家住楼房。于是就打电话叫来了英子和大耿说:“英子啊,爸妈准备把这处房子卖了,去城里找你弟弟。我也打听了,这房子大概能卖十五万。我想着你的两个儿子也都不小了。要不,你和大耿商量一下,十四万买了这房子怎么样?”英子一听,不由得气愤不已:“爸啊,你再怎么重男轻女,也不能这样吧?且不说当初盖这房子时我出了多少力。就说后来翻修时那木工活是不是大耿一个人做的?我还给搬砖递瓦,买菜做饭的。忙了大半年!梅子帮过忙吗?小山帮过忙吗?今天你要卖房子把钱给儿子,我也不拦你。可你那房值十四万吗?我看你能卖十万就不错了!”说罢,拉着大耿回了家。

后来,老梁的房子卖给了老王家的上门女婿小杨。几经讨价还价。最终卖了十一万元。老梁夫妻带着钱去城里的儿子家了。

半年后,儿媳小丽和老梁俩口子的矛盾越来越大。儿子小山又生性懦弱。既不敢说强势的妻子,又不能说年迈的父母。只能是长吁短叹,暗自流泪。

无奈之下,老梁带着妻子去找二闺女梅子。

话说这梅子,当年厂里给她安排了一间宿舍,后来房改,她就连同旁边的一间,共买下了两间宿舍。再后来赶上了

拆迁,给了她一套五十五多平米的房子。这些年,她又没成家。按说是父母搬来,也能住得下。岂料她听说了老梁的来意后直接拒绝;“当年你们重男轻女,给儿子买了一百多平米的大房子,又买了城市户口。算上娶媳妇买汽车,花了多少钱你们不知道吗?就连卖了老家的房子,都把钱颠儿颠儿地给他送去。如今你没钱了,人家把你撵出来了。就来找我了?你们觉得我很傻,是吗?快去找你的大闺女吧!”

老梁夫妻伤心极了。没办法,只能回到老家,来找英子。

英子一看,更是怨气冲天:“你们可真是我的亲爹亲娘啊!当年你们为了生儿子,还没上完初中就让我出去打工。给梅子买户口买工作时怎么就没想到我?给小山买楼房买户口时怎么就没想到我?现在没钱了,没人要了,想到我了?我是啥情况你们不知道吗?我大儿子马上就该找对象了,二儿子还在读高中!你们说,让我怎么办呢?”

英子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嘴上唠叨着,还是安排父母住了下来。大耿也是个憨厚人,象对待亲生父母一样地对待着老梁俩口子。

一年后,英子的母亲患了癌症,几经治疗,还是撒手去了。老梁气急交加,得了脑出血。虽然是保住了性命,却是瘫痪在床,不能自理了。英子只好让大耿出去打工养家,自己在家照顾父亲了。

后来,英子的大儿子也娶上了媳妇,二儿子也考上了研究生。

再后来,老梁又老年痴呆了,除了英子,谁也不认识。只要看不到英子,马上就会打电话。

这不,英子的儿媳妇生娃了,亲家母也是重男轻女的人。说是要在家哄孙子,顾不上来给女儿伺候月子!

英子站在医院的窗前,心烦意乱,焦急不安:父亲那边离不开人,又不让大耿照顾。儿媳这边更离不开人,又不方便让大耿来照顾。我该怎么办呢?怎么办呢?怎么办呢?……

英子和她的家人们
英子和她的家人们
英子和她的家人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