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白偶遇一位高士,吟诵了一首名作,神情飞扬,令人陶醉其中

作者:云水心语

李白年少时就博学多才,更胸怀青云之志。他18岁就离开故园,壮游于祖国的名山大川,同时也结识了很多至交好友。后来诗人觉得有些厌倦于四处奔波,于是就希望可以在仕途中进一步发展。

不过太白却与众不同,进京赶考的举子络绎不绝,他却不想与之为伍,更不愿苦读应试、参加科考。李白独辟蹊径,他希望寻找到一些能够荐士举贤的伯乐,让他插上直上青云的羽翼,高飞远举,从而实现辅佐君王、治国安邦的抱负。

李白偶遇一位高士,吟诵了一首名作,神情飞扬,令人陶醉其中

不过在李白遇见贺知章之前,这种想法确实很不切实际。他不停地给那些达官贵人寄去干谒诗篇,却总是石沉大海。可是即使这样,他也绝不愿意参加应试。

闲极无聊,诗人便去终南山小住了一段时间。下面分享李白偶遇一位高士,吟诵了一首名作,神情飞扬,令人陶醉其中。

李白偶遇一位高士,吟诵了一首名作,神情飞扬,令人陶醉其中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代: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李白偶遇一位高士,吟诵了一首名作,神情飞扬,令人陶醉其中

诗人有一天在终南山上感到有点孤单,便沿着山间小道随便走走。那时王维还未隐居于此,李白也是籍籍无名,所以这二位盛唐著名的诗人,也没有机会在终南山,一起喝酒畅谈。

前四句描绘途中所见景象,傍晚时分,太白踏着月光缓步前行。月亮皎洁柔美,也一直默默地伴随在诗人左右。太白来到山下,再回顾所经之路,只见一抹青翠的山色,横亘于暮色苍茫之中。

李白偶遇一位高士,吟诵了一首名作,神情飞扬,令人陶醉其中

诗人喜欢描写月光,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月亮的意象。也许是因为它是孤独中的伴侣,也许是由于它能让诗人充满遐想。诗人正在沉思,忽然从对面不远处,走来了一位穿着朴素的老翁,朦胧的月色下,却显得精神矍铄。

诗人乃是性情中人,他正感到烦闷,于是便毫不顾忌地上前询问,这才得知这位老翁是当地的一位隐士,生活在终南山中已经很多年。

李白也做了自我介绍,老翁仔细打量了这位后生,立刻就喜欢上他的豪爽性格。那么李白是如何在三言两语之间,就让老翁邀请他喝酒的?也许是诗仙加酒仙的独特气质!

李白偶遇一位高士,吟诵了一首名作,神情飞扬,令人陶醉其中

太白与斛斯山人携手走到一户农家,小童打开柴门出来迎接。庭院里绿竹夹路,萝草牵衣,显得幽静宜人。两人休息谈笑、举杯饮酒,酒酣兴浓、放声长歌,他们享受着人世间极其单纯的快乐,直到河星稀落。

中间的六句诗显得气氛非常热烈,诗仙无拘无束,仿佛是在走亲戚,或者是在邻居家串门,丝毫没有把自己当作外人。

老翁估计也是很久没有如此畅饮,他也好像将诗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一样。这种熟悉的场面,令人想起孟浩然的名作《过故人庄》,而李白却将其演绎得更加浪漫。

李白偶遇一位高士,吟诵了一首名作,神情飞扬,令人陶醉其中

吃饱喝足,天色也不早了,一句“曲尽河星稀”,传达出诗人恋恋不舍的心情。诗人自从出川壮游,虽然游访过很多地方,拜见了很多名士,但这个夜晚一定会让他记忆深刻。

农家简陋的茅舍、老翁朴实憨厚的性格,即使是粗茶淡饭、浊酒咸菜,诗仙也感到陶醉其中,全然忘记了得失荣辱。

李白偶遇一位高士,吟诵了一首名作,神情飞扬,令人陶醉其中

李白的这首诗充满了闲情逸致,作者心情恬淡,笔墨清旷,却令人感怀。诗人月夜访友、寄情田家,醉酒放歌、陶然忘机,都是希望摆脱苦闷心情。

虽然后来李白终于成了皇帝身边的御用诗人,看似青云直上,其实他的内心却没有感到丝毫的快乐。诗仙即使享受着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亲自招待,他的脑海里一定在不断地浮现出,自己与老翁举杯共饮的欢乐场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