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蒙古大军西征的终点,阿音扎鲁特战役,蒙古军惨败给马穆鲁克军队

蒙古是一个世代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上的古老民族,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落首领在斡难河(今鄂嫩河)畔召开大会,共同推举铁木真为大汗,称"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政权。蒙古政权建立后,铁木真和蒙古贵族们的野心并未收敛,他们依靠着凶猛的蒙古骑兵,发动了旷日持久的远征。

一、蒙古西征

公元1217年至1258年,蒙古帝国以蒙古大汗为中心,通过三次西征,征服了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帝国。蒙古军队作战勇猛、行动势如破竹,很快席卷了几乎整个亚欧大陆。这些来自东方草原的陌生的蒙古铁骑在给西方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又好奇又畏惧的欧洲人在史书上曾经这样写道:"他们像成群的蝗虫扑向地面,他们彻底劫掠了欧洲东部,焚烧与屠杀使这里变成一片废墟。他们有恐怖的骑兵,配有单刃剑和匕首,是出色的弓箭手,当遇到敌人时,不论男女老幼、地位高低,一概不予饶恕。"

蒙古大军西征的终点,阿音扎鲁特战役,蒙古军惨败给马穆鲁克军队

这样的一支军队在首领旭烈兀的率领下渡过奥克苏斯河,横扫波斯和美索不达米亚。为了完成蒙哥大汗交与自己的计划,旭烈兀还要去征服叙利亚和埃及。当时的欧亚大陆上,阿拉伯帝国和欧洲的基督教王国都正处于一种衰落的状态,世界上似乎已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蒙古人继续向西南进发,完成对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征服。但是,在巴勒斯坦和埃及交界的地方,事情却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转折。

二、蒙古分裂

1259年,蒙古帝国大汗蒙哥逝世。大汗的去世,使起初非常团结的蒙古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发生分裂。征服了中亚的旭烈兀支持他的哥哥忽必烈继承王位,但却遭到忽必烈的堂弟、金帐汗国大汗别尔克的反对。实际上,当时的金帐汗已皈依了伊斯兰教,因此他对旭烈兀灭亡阿拉伯阿巴斯王朝十分不满,两人之间的矛盾渐渐开始公开。作为防御,旭烈兀只得进入波斯,将主要兵力集中于阿塞拜疆。而在叙利亚只给留守大将怯的不花留下极少一部分精锐部队,而且其中绝大多数还不是蒙古人。

蒙古大军西征的终点,阿音扎鲁特战役,蒙古军惨败给马穆鲁克军队

这一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争斗。西征的蒙古大军,由于残酷镇压穆斯林而受到了当地基督教徒的欢迎。基督教徒联合蒙古大军共同对付伊斯兰教。成立了"基督教—蒙古胜利联盟",永远结束伊斯兰教统治的希望隐约出现。不巧,蔑视蒙古人的基督教徒德西顿伯爵在一次进攻蒙古巡逻队时杀死了怯的不花的侄子,怯的不花大怒,劫掠了基督教徒占据的城堡。由此导致了基督教一蒙古联盟的终结。

穆斯林们趁着敌人的不和,再一次鼓起勇气。即使这个时候叙利亚已经被征服了,阿拉伯世界还存在着一个强大的穆斯林国家——埃及的马木留克国家。马木留克人是原籍突厥的雇佣兵。他们曾经组成埃及艾育卜王朝的军队,后来他们发动叛乱,于1250年推翻了艾育卜王朝,成为该国境内唯一的主宰。

蒙古大军西征的终点,阿音扎鲁特战役,蒙古军惨败给马穆鲁克军队

此时在埃及执政的是马木留克苏丹忽都思,他对形势的把握很敏感。他看出环境又变得对他们穆斯林有利了。旭烈兀和他的蒙古大军已退回到了波斯,留守在叙利亚的怯的不花的军队人数最多不超过两万人。蒙古军除非与当地的基督教徒联盟,否则肯定不能维持住征服下的领土。而现在基督教徒已经和蒙古人彻底决裂,这对已被征服的穆斯林来说是一个反击的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

三、决定命运的阿音扎鲁特之战

1260年7月26日,埃及马木留克的先锋军,在首领拜伯尔斯的率领下,从埃及出发前往巴勒斯坦。此时,在拜答尔指挥下的-支人数很少的蒙古军队占领着哈匝。双方展开了激战,蒙古军队被人数众多的敌军所消灭。此时面对着共同的宿敌穆斯林,基督教徒并没有和怯的不花讲和。相反,他们让马木留克的大军横穿他们的领土,在他们的土地上收买供应品。

蒙古大军西征的终点,阿音扎鲁特战役,蒙古军惨败给马穆鲁克军队

被允许在基督教徒控制的沿海一带停留和依靠他们供应的战备用品以恢复军容,这对于马木留克军队来说是最大的制胜因素。相对而言,他们人数众多倒还是次要的原因。怯的不花则坚信成吉思汗的后人是不可战胜的,他率领自己的军队勇敢地前往应战。这时,马木留克军队则在当地基督教徒的帮助下,在阿克尔城下重整军容,然后奔向约旦。怯的不花率领他的蒙古铁骑和一些由格鲁吉亚人与亚美尼亚人组成的部队在前方御敌。双方在1260年9月3日相遇在阿音扎鲁特。一场决定伊斯兰教命运的战争打响了。

此时,埃及军队一方指挥作战的是著名将领拜伯尔斯。他足智多谋,指挥有方。预先在战场上设下了埋伏。而怯的不花率军作战非常英勇,但缺乏智谋。蒙古军队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冲杀十分顺畅,首战告捷。可惜,蒙古人不懂得适可而止。他们不顾一切的向溃败的敌人追去。结果陷入了敌人伏兵的包围之中。被敌军包围的怯的不花的军队,因寡不敌众而大败。但怯的不花用他的英勇挽救了成吉思汗旗帜的光荣。他的热情和勇敢驱使他在战场上奋力拼杀,结果受了重伤。士兵们费尽心力劝他撤退,但都被他坚决地拒绝了。怯的不花一直战斗到最后,被敌人包围后他的马倒下去了,他做了俘虏。

蒙古大军西征的终点,阿音扎鲁特战役,蒙古军惨败给马穆鲁克军队

怯的不花被缚了双手,带到马木留克苏丹忽都思面前。忽都思羞辱他说:"在推翻了那样多的王朝后,你终于落到陷阱中了。"怯的不花的回答,堪称成吉思汗族人的英雄诗:"假如我要死在你的手里,我认为这件事的主谋者是上帝而不是你。你不要沉迷于一时的成功,当我死亡的消息传到旭烈兀汗的耳朵里时,他的愤怒会像狂怒的海洋似的沸腾起来。从阿塞拜疆到埃及的门户,所有的地方将受到蒙古马的践踏。"

怯的不花军队在阿音扎鲁特战役中全军覆没,生还者甚少。马木留克军队乘胜追击,占领大马士革、阿勒颇等城。蒙古所置的官吏多被杀死,叙利亚全境直至幼发拉底河尽为埃及所占。蒙古人向西的推进明确地被阻止了。这一消息传到旭烈兀耳中。他再到叙利亚,企图与基督教徒再次联合,以重新征服叙利亚。1260年11月底,一支蒙古军队又重新进入叙利亚,第二次劫掠了阿勒颇。但在12月10日的一场战斗中,他们被英勇的穆斯林击退于霍姆斯附近。接着,又被驱逐至幼发拉底河以东。自此以后蒙古军队再未有过什么大举动。风卷残云似的蒙古西征结束了。

结语

这次战役,怯的不花率领的近两万蒙古军几乎全军覆没,怯的不花本人也被俘虏。此战及其后续战役,使蒙古军丧失了对叙利亚的占领。埃及军队则取得了极大的胜利。对他们而言,最大的成果是阻止了蒙古大军西征的势头,挽救了整个伊斯兰世界。

蒙古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内部的不和,以及他们盟友的丧失。这给了穆斯林大好的反攻的机会。马木留克苏丹非常果断地抓住了这次极为难得的机会,今天的阿因扎鲁特一举击溃敌军。这次胜利对处在绝望和恐惧中的穆斯林来说,像是打了一针强心剂,使他们重新聚集起了力量。从此以后,蒙古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蒙古军前进的步伐被彻底遏制了。

参考资料:《成吉思汗与蒙古西征》、《阿拉伯人的历史与文化》、《蒙古秘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