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永庆四房风波:罗氏姐弟认亲官司胜诉,却难以归宗,发文怒斥手足

作者:鉴史风暴

2008年10月15日,王永庆前往美国处理公司业务时,因突发心脏病猝然去世,享年91岁。由于他生前一直没留下遗嘱,逝后,其三房太太及9个子女为遗产分配打起了连环官司,令台湾各大电视台、报纸争相报道,轰动一时。

大房郭月兰未生育子女,但她是王永庆明媒正娶的发妻,按台湾婚姻法规定可平分一半财产近300亿台币,二房、三房不服,认为按1985年以前台湾对事实婚姻的规定,她们二人也该享有部分配偶权,可与郭月兰共同以配偶名义来分割财产。

长子王文洋因为是郭月兰名下的“嗣子”,所以他极力支持大妈郭月兰是“唯一合法配偶”,可以分得最多财产,为此,三房李宝珠及她的女儿们还通过律师怒斥王文洋“六亲不认”。

此后,经过一系列的诉讼和析产、调解,最终达成的方案是大房太太郭月兰获得当时价值149亿台币的台塑股票,二房太太杨娇、三房太太李宝珠平分另外149亿,剩下的298亿台币股票算是王永庆遗产,在扣除上百亿遗产税后,由郭月兰、杨娇、李宝珠及9个子女共12人平分,每人可获得12.4亿台币。

而就在王永庆遗产官司打得如火如荼时,2008年11月,有个叫罗文源的52岁男子向台北法院递交了诉状,要求与王永庆家人验DNA,他说自己和姐姐罗雪贞、妹妹罗雪映三人都是王永庆的非婚生子女,要求“认祖归宗”并继承遗产。

王永庆四房风波:罗氏姐弟认亲官司胜诉,却难以归宗,发文怒斥手足

从那时开始,罗氏三姐弟足足打了12年官司,虽然多次胜诉,被法院确认为王永庆亲生子女,而他们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们却集体上诉要求更审(相当于内地的再审制度),不准他们姓“王”,更不准他们“认祖归宗”。

这三个站在台湾首富门外的孩子中,最年长的罗雪贞如今已经68岁了,最年幼的罗雪映身患重病、生命垂危,谈及这条漫长的认亲路,罗文源伤心落泪,感慨说小妹不知道还能不能活到改姓“王”的那一天。

1、罗氏姐弟的母亲与大房、二房住同一条街,同居六年未能进门

王永庆是茶农的儿子,少年时期就非常有抱负,16岁时托父亲向别人借了200元钱办起了米店,他聪明、刻苦、勤奋,对米店生意全力以赴,每次进货后,他都连夜把米里的石子、杂物挑得干干净净,并送货上门,质量和服务比别人家高出不少,很快做大了生意,从一开始每天卖12斗到后来每天能卖100多斗米,1943年,王永庆用十年卖米生意积累的钱回新店老家购买了50亩地,从此改变了家中的经济困境。

抗战胜利后,王永庆改做木材生意获利5千万,将全家人安顿在台北承德路的新房子里。

王永庆的发妻叫郭月兰,婚后13年都未生育子女,1946年,王永庆又娶了米店的女工、19岁的杨娇。

王永庆四房风波:罗氏姐弟认亲官司胜诉,却难以归宗,发文怒斥手足

据杨娇晚年回忆,王永庆曾救过她养父的命,在向她开口求婚时,并没有提自己的婚史,在杨娇答应后,王永庆才说出自己已有家室、答应尽快离婚,可他的离婚请求遭到父亲王长庚的强烈反对,最终,性格温顺的杨娇同意了当王永庆的二房太太,并于1947年生下长女王贵云。

王永庆四房风波:罗氏姐弟认亲官司胜诉,却难以归宗,发文怒斥手足

王永庆与杨娇

生下女儿后,杨娇才进了王家的门,与大房郭月兰生活在一起,曾被郭月兰多次谩骂,但杨娇同情郭月兰的处境,总是逆来顺之,相处日久,她与郭月兰竟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王永庆创办木材厂、塑料厂时,台北的家中常常宾客盈门,工人们也在家里吃饭,每天都要做三四桌饭,郭月兰和杨娇二人不辞劳苦、共同操持,每天天不亮起床在厨房忙碌,满心希望通过自己的打拼来支持王永庆的事业发展。

王永庆四房风波:罗氏姐弟认亲官司胜诉,却难以归宗,发文怒斥手足

1949年,杨娇生下二女儿王雪龄,1951年又生下长子王文洋,郭月兰很喜爱长得虎头虎脑的王文洋,将他列为自己名下的“嗣子”,视若亲生,2010年,在王永庆遗产官司结束后,她立刻将自己名下价值157亿的台塑股票过户给了王文洋的三个孩子。

1952年,王永庆遇到了罗氏姐弟的生母林明珠,林明珠当时17岁,在台北的北投温泉旅馆当服务员,为了招待客人,王永庆经常来北投温泉消费、度假,与林明珠渐渐熟识并产生恋情,过了一段时间后,他让林明珠辞去工作,成为他的情人。

为了方便两人相会,王永庆在自己家不远处为林明珠租了房子,当时生意场上的人都知道林明珠是他的“三房”太太,倘若她不是赌气离开,后进门的李宝珠只能算是“四房”,据罗文源姐弟回忆,50年代初,林明珠的住处与王永庆大房、二房所住的房子在同一条街上,只相差几个门牌。

王永庆四房风波:罗氏姐弟认亲官司胜诉,却难以归宗,发文怒斥手足

林明珠

1954年,林明珠生下大女儿罗雪贞,1956年生下儿子罗文源,看到孩子接二连三地出生,王永庆很是高兴,让林明珠的女儿和杨娇的女儿都用了“雪”字辈起名,让她的儿子也和王文洋等人一样使用家谱上的“文”字辈,每天下班后,他会先到林明珠这里看望孩子,再返回自己家中吃饭休息。

可同居多年,王永庆始终没有娶她回家的打算,不仅如此,1957年4月,王永庆在台北博爱路的“黑美人大酒店”夜场里结识了当红舞女李宝珠后,深陷情网,当年8月与李宝珠公开摆设喜宴,娶李宝珠为三房太太。

当时,台湾地区的婚姻还未实行登记制,对婚姻的认定要件为“两个证人、公开仪式”,可就是这么简单的手续,王永庆却一直拖着没为林明珠办理,林明珠生了三个孩子,也没能“转正”。

相反,他认识曾有婚史、还带着个女儿的李宝珠才4个月,就举办了隆重的婚宴,并带李宝珠到香港注册,娶为“三房”,这让再次有孕在身的林明珠伤心不已、萌生去意。

2、三子女改姓,50多年后打官司“认祖归宗”

1958年,生下小女儿罗雪映后,饱受刺激的林明珠与王永庆不断争吵,感情彻底破裂,不久,林明珠愤而搬离了王永庆给她布置的承德路豪宅,独自抚养三个子女,王永庆多次来她的住处探视孩子,并派人送去生活费。

不过,此时的王永庆全心全意爱着刚娶进门的李宝珠,不但对林明珠并不上心,对自己的大房太太郭月兰、二房太太杨娇也感情冷淡。

王永庆四房风波:罗氏姐弟认亲官司胜诉,却难以归宗,发文怒斥手足

王永庆与李宝珠

1959年,李宝珠为王永庆生下大女儿王瑞华后,王永庆感情的重心完全转移到李宝珠身上,从此,李宝珠长期陪伴在王永庆身旁,不但精心照顾他生活起居,还在外抛头露面,以“董座太太”身份帮王永庆打理生意,被人尊称为“三娘”,林明珠除了偶尔能拿到一些生活费外,难得能见到王永庆一面。

王永庆四房风波:罗氏姐弟认亲官司胜诉,却难以归宗,发文怒斥手足

王永庆、李宝珠与他们的四个女儿一起陪王永庆母亲参观球场

1960年,王永庆的台塑生意日渐红火,成为台湾数一数二的塑料大厂,情场失意的林明珠却毫不留恋这种富贵生活,也不希冀自己的孩子能分到王家的财产,数月后,她带着三个孩子前往高雄生活,远远离开了王永庆。

当时,有人为她介绍了一个高雄公务员罗景祺,为了避免被人说成是“未婚生子”,25岁的林明珠带着王永庆的三个孩子嫁给了罗景祺,并让儿女们都跟着继父姓罗,后来又生下几个孩子,一大家人虽然生活不算宽裕,却感情融洽。

在此期间,罗家姐弟与王永庆并没断绝来往,每到寒暑假,林明珠就会带着他们三个去台北,让三姐弟与王永庆见面相聚,罗文源说,这短暂的相处机会,是他们三姐弟最为珍惜的时刻。

罗文源长得与年轻时的王永庆仿佛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杨娇、李宝珠等人早知道他的存在,但对这个王家门外的非婚生子都避而不谈。

王永庆四房风波:罗氏姐弟认亲官司胜诉,却难以归宗,发文怒斥手足

王永庆、罗文源、王文洋

1970年,罗景祺、林明珠带着一大家人回到台北定居,1975年举家搬到北投,离他们家不远处就是台塑的北投关渡纤维加工厂(三峡厂前身),规模壮观、员工众多,让罗氏姐弟很为生父自豪。

当时王永庆的台塑大厦已经落成,台塑、南亚台塑的股票先后上市,一跃成为“台湾首富”,十分看好台塑前景的林明珠特地取出250万元积蓄购买了台塑股票,并把这一笔股票全登记在罗文源名下。

2004年,林明珠去世后,罗文源名下的这笔股票涨到了8千多万台币,不过,他也因此与继父罗景祺发生了纠纷,罗景祺说,当初买股票的钱都是他出的,罗文源却不予认可,他认为,这些年来,王永庆也不断派人送给他们三姐弟生活费,林明珠并非毫无经济能力。

此后,病重的罗景祺特地给王永庆写了一封信,说林明珠已经去世,王永庆该给他们三姐弟一个交代,确认他们是王家骨肉,但王永庆收到信后并未及时回复处理,而是把信专门放进了自己的重要资料夹,后来曾在法庭上作为罗氏三姐弟的认亲证据。

写过信后不久,罗景祺也病故了,2008年10月,听到王永庆去世的消息后,罗氏三姐弟曾想要出席生父的葬礼,而王永庆长女王贵云却特地来找他们,一再叮嘱他们不要参加王永庆的告别仪式,只能私下瞻仰遗容,罗文源虽然很不情愿地答应了,却也把王贵云当时说的话全都录了音,以防王永庆去世后王家人不肯认亲。

王永庆四房风波:罗氏姐弟认亲官司胜诉,却难以归宗,发文怒斥手足

王永庆三房太太合影的全家福照片

果然,安葬过王永庆后,二房、三房和子女们各自打起了遗产官司,对身份尴尬的罗氏三姐弟集体视而不见。

罗文源不甘被冷落,2008年11月28日,他不但把王家人告上了法庭,还通过媒体喊话,要求与王永庆其他子女去验DNA鉴定血缘关系。

此时,离林明珠带三个子女出走时恰好整整50年,这些年来,哪怕王永庆活着,林明珠也没想要让罗家姐弟“认祖归宗”,可面对王永庆身后留下的大笔遗产,罗家三姐弟没有母亲的毅然决然,而是打起了漫长的争产官司。

3、认亲14年,至今未能“归宗”分产

对于罗文源的喊话,最初,王家各房都是冷处理,根本没有人出面回应,大房太太郭月兰并不认可罗氏三姐弟是王永庆的骨肉,二房、三房子女则拒绝与罗氏姐弟验DNA。

不过,一个月之后,二房长子王文洋突然改变态度,对媒体公开宣称:“应该是真的。”还声称如果罗氏姐弟真的是王永庆的骨肉,他身为长子会负起照顾责任,“该给人家的就给人家”。

王永庆四房风波:罗氏姐弟认亲官司胜诉,却难以归宗,发文怒斥手足

王文洋与罗文源

而王文洋之所以向罗氏姐弟示好,也有他的用意,他作为郭月兰的唯一继承人,可以分得王永庆财产的大头、获得价值150亿台币的台塑股票,另外从父亲那里继承的12.4亿台币财产对他来说无关痛痒,而如果罗氏姐弟能加入分遗产的队伍中,三房李宝珠的四个女儿获得的财产会被摊薄。

王文洋作为长子却被驱逐出台塑集团,台塑管理权落入三房李宝珠几个女儿手中,王文洋多年来耿耿于怀,为了反击三房子女,他开始主动对罗氏三姐弟释放善意。

一审开庭后,在台北地方法院的法庭上,林明珠的侄子林兆勋作证称:

“念初中时与姑姑同住,当时王永庆与姑姑交往,每月都探视一、二次,生小孩时也都会送人参、金块,王当时不但买房子给姑姑,还持续给生活费资助他们。”

王永庆的秘书涂爱玲也证实,王永庆生前的三十年,几乎每年与罗文源见面,每次都通过她来安排,罗雪映还曾在办公室与王永庆合影,她说:

“董事长往生,他们(罗氏三姐弟)还透过经理杨兆麟协助瞻仰遗容,一般人是不可以看的。”
王永庆四房风波:罗氏姐弟认亲官司胜诉,却难以归宗,发文怒斥手足

2011年4月,台北地方法院一审认为,根据已有证据,王永庆多年来持续照顾罗氏三姐弟和他们的生母林明珠,也时常与三姐弟见面,可视同王永庆认领3人,而王家人无故拒绝验证DNA,可以反推亲子关系成立,因此判决三姐弟胜诉。

听到判决后,王文洋大方地表示:“罗文源比自己更像爸爸。”还高兴地对媒体说:“我从小就知道他们姐弟,他不是(王家骨肉)的话,我就会觉得很奇怪。”

不过,第二天,他的小弟弟、二房次子王文祥就通过媒体反驳大哥说:“我觉得不太像。”

王永庆四房风波:罗氏姐弟认亲官司胜诉,却难以归宗,发文怒斥手足

一审判决出来后,王永庆的三房太太和子女换了个方法来阻止罗氏姐弟认亲,他们向台北高院集体上诉,认为就算罗文源三姐弟是王永庆的亲生骨肉,也早在50年前被罗景祺收养,与罗景祺之间有收养关系,不能再回王家“认祖归宗”,无法在法律意义上成为王永庆子女。

2013年12月3日,通过几番激辩和举证,罗氏三姐弟二审胜诉,台北高院认为王永庆和林明珠生前并没有让他人收养子女之意,判定三姐弟为王永庆亲生子女。

而王家人就是不愿接受这个判决,他们再次申诉到台北“最高法院”,不久,台北“最高法院”认为罗景祺自幼抚养三姐弟近50年,不能认定没有收养关系,撤销一、二审判决,将此案发回“更审”,令罗氏三姐弟的认亲变得遥遥无期。

2014年2月,愤怒的罗文源三姐弟一反昔日的低调和气,通过律师在网络上发表了《我们虽卑微却不容你们践踏》一文,怒斥二房、三房骨肉“用鼻孔看人”、“自以为公义”,九位手足中只有长子王文洋一人愿意与他们和解,其他八姐弟百般阻挠,欲把三姐弟当罪人一样钉在“接受收养”的“十字架”上,文末,罗文源更责备二房、三房没资格阻止他们姓“王”,称他们姐弟打官司只是想光明正大地叫王永庆一声“爸爸”、能在社会上抬头做人。

王永庆四房风波:罗氏姐弟认亲官司胜诉,却难以归宗,发文怒斥手足

对于他的这篇宣战文章,二房、三房子女纷纷通过律师回应称,罗氏三姐弟虽然是王永庆的骨肉,但罗景祺毕竟养育了他们50年,只要他们承认是罗的养子女,其他一切都好谈。

虽然双方的场面话都说得很漂亮,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核心问题还是遗产。

王永庆在台湾的资产只有600亿台币(近20亿美元),海外资产却高达81亿美元,那才是二房、三房子女最担心的问题,如果罗氏三姐弟获得继承人资格,他们每人至少可以分得100亿台币的身家。

由于诉讼形势对罗氏姐弟不利,罗氏三姐弟要和王永庆所有子女都达成和解,才能“认祖归宗”,为此,罗文源后来又喊话大姐王贵云“高抬贵手”,要她带头放弃上诉,让自己姐弟三人能到户政事务所改姓王,哀求称自己的小妹罗雪映长年卧病,“不知能否撑到改姓王的那一天”,此后,罗氏姐弟与王文洋达成和解,获得了一小部分财产。

其实,王永庆在世的时候,对于子女继承财产一事看得很淡,他将大部分财产放在美国5个信托基金里,是想通过信托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捐献给中国各地的慈善事业、回报社会,而不是为了留给子女,所以,直到91岁去世时,他也没留下任何关于财产分配的遗嘱,信托基金仅设了管理人、未设任何受益人,在他内心,他早认为这笔钱是社会财富、应该造福中国。

而对罗文源这个儿子,王永庆生前一直觉得他不是经商的料,罗文源年轻时在美国曾拿到企管硕士、考取了会计师,回台湾时已30多岁,在台塑南亚公司任职,王永庆对他很不以为然地说道:“你真了然(闽南语,指枉然),我在你这年纪已有2千万美金财产,你却领4、5万台币薪水。”

在王永庆老年时,还多次对罗文源建议说,他喜欢文学,干脆弃商从文,做点文化事业。也因此,王永庆去世后,罗文源遵从父亲意思,辞去工作,回新店老家一边打官司、一边写起了小说。

在王永庆身后,纷纷扰扰的遗产官司前后打了十几年,至今没有结束,恐怕是他生前没有预料到,也是非常有违他初衷的。

参考文章来源:台湾《联合报》、中国新闻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