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干涉台海做好准备,美日储备军火,台湾量产导弹要“里应外合”

作者:国关大侠客

为提高共同应对台海战争的能力,美日两国正加快进行相关合作的步伐。当地时间1月7日,日美举行新一年度“日美安全保障磋商委员会”会议,并在会上就相关军事合作达成多项共识。

而据台湾媒体17日消息,就在近日,关于这些合作项目又有新消息传出:美日计划在台湾周边共同储备军火,以应对可能的高强度战争。

为干涉台海做好准备,美日储备军火,台湾量产导弹要“里应外合”

除了老生常谈的声明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再次点名南海、香港等涉及中国主权的敏感问题外,1月7日的这次联合安保会议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双方的相关合作已经进入到具体的技术细节阶段。

比如在会议上,双方一致认定,两国军队必须进一步深化双边防卫装备与能力合作。这意味着在技术层面,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和各大军工企业将与日本自卫队技术研究本部和三菱等军工企业展开一系列的研究项目合作,从科研层面就将两国军事科技力量进行捆绑,强化两国军队共同应对中国新一代技术兵器挑战的能力。

在军队层面,这意味着两国军队从基层作战单位到高层指挥机构,都将进行深度的沟通与合作,尽可能提高两国军队的互通有无,以达到尽可能高水准的联合作战能力。

为干涉台海做好准备,美日储备军火,台湾量产导弹要“里应外合”

驻日美军基地

事实上早在冷战时期,为共同抵抗苏联,与日本自卫队的联合作战能力一直被美军视作重点。但如今面对中国这个新的“敌人”,冷战时代的联合作战能力显然早已不适应时代的变化,针对中国进行新的改变早已进入美日两国军队高层的日程表中。

比如早在去年4月,时任日本首相菅义伟访问美国之时,日美两国军方就放出风声,称已经就制定新联合作战计划一事进行了初步接触。再到去年12月,这份新的联合作战计划草案终于基本敲定,并在本次的“日美安全保障磋商委员会”会议获得通过。

虽然目前美日双方都对这份新计划的内容守口如瓶,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份新联合作战计划就是以“台海有事”为最大作战设想,以美日联合武装干涉台海战争为主要目的。进一步深化双边防卫装备与能力合作等细节,就是为实现这份联合作战计划而必须做出的具体努力之一。

为干涉台海做好准备,美日储备军火,台湾量产导弹要“里应外合”

相关新闻截图

而据台媒17日消息,在本次会议中,美日双方还讨论了设施共享和储备军火的问题,承诺增加美国和日本军事设施的共同使用,在日本自卫队的仓库内储备美军的精确制导弹药,致力加强日本自卫队在包括其西南诸岛在内地区的态势。

所谓“西南诸岛”,指的是从日本九州岛最南端一直延伸到台湾北部的众多岛屿,也就是俗称的“第一岛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岛屿中最西端的与那国岛距离台湾东岸仅有108公里,具有极大的军事价值。

自从与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发生争执后,日本政府就一直致力于提高自卫队在西南诸岛上的部署能力,比如日本的“爱国者”和03式防空导弹系统早已成为西南诸岛的常客,日本向美国购买的V-22倾转翼机、AAV-7两栖运输车,自研的16式机动战车、C-2运输机等新锐装备,也都是为西南诸岛量身定做。

为干涉台海做好准备,美日储备军火,台湾量产导弹要“里应外合”

日本V-22运输机

所以如今日本与美国祭出这份针对台湾的联合作战计划,就意味着日本自卫队这十多年来花费在西南诸岛上的努力都能在其中“发扬光大”。美智库专家就声称,经过多年经营,岛上的机场、军营、仓库、油库等军事设施相当完备,省去了美军自己再建设一遍的麻烦。

利用自卫队的这些既有设施,美军可以就近快速补充精确制导弹药和油料,在美军部署于日本等地的一线战力有限的情况下,这将极大提高美军的抗打击能力和出动强度,对决定台海战争的胜负走向具有重大意义。

为干涉台海做好准备,美日储备军火,台湾量产导弹要“里应外合”

美军精确制导弹药

对于日本而言,这种针对中国的联合作战能力的强化也是求之不得的。

正如前述所说,美国在冷战时代强化与日本的联合作战能力主要是为应对苏联的威胁,但这其中其实还有另一个潜台词,那就是要在拉拢日本为自己卖命的同时防范和约束日本的军事潜力,防止日本趁机再度军国主义化。

所以冷战时代的日本自卫队虽然装备精良,但其总体规模被严重约束,并且在技术层面严重偏科,较为优秀的领域都是为弥补美军的相应短板。

比如自卫队海陆空三大军种,陆上自卫队规模就被严重限制,仅具备本土防御能力;空中自卫队重点强化对空截击和对海反舰能力,对地攻击能力、特别是远程精确制导攻击能力被完全阉割;海上自卫队重点强化反潜能力,以至于被外界戏称为“美国海军第三舰队反潜大队”。

为干涉台海做好准备,美日储备军火,台湾量产导弹要“里应外合”

日本F-1攻击机

在冷战时代,面对苏联的重压,日本自保尚且都是个问题,日本社会——无论左翼还是右翼——对自卫队的这种现状基本都没有什么不满。但随着苏联解体,日本本土安全威胁几乎是一夜之间消失,日本左右翼对自卫队今后的发展路线就产生了分歧:

日本左翼认为,既然外部威胁消失,日本就应该安于这种和平现状,大幅缩减自卫队规模,将军事预算转移到社会福利等民生方向,与美国的联合作战能力也仅限于本土防卫即可,不应跟随美国四处征战;

日本右翼则认为,既然外部威胁消失,这意味着日本就不用局促于仅仅只是自保,而是要趁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在外交、军事、经济等层面进行全方位扩张,让日本的国际地位足以与自己的经济实力相匹配,进而让日本摆脱二战战败的阴影,成为一个能在国际上“有所作为”、“有声有色”的大国。

而作为这种战略的一部分,自卫队就应该积极扩军,弥补自身技术能力短板,争取成为一直真正的、海陆空实力全面正常化的军事力量。同时也必须积极向海外投射兵力,主动干涉亚太地区的军事冲突,提高对亚太地区的军事威慑力,最终将这种威慑力演变为日本的“国家影响力”。

毋庸置疑,日本右翼的这种逻辑,就是如今日本“国家正常化”理论的源头。

为干涉台海做好准备,美日储备军火,台湾量产导弹要“里应外合”

安倍晋三

当然要说服日本社会接受“国家正常化”,右翼势力必须为自己寻找一个适当的借口,一个新的外部敌人,让沉浸在苏联解体后和平红利中的国民再次对国家安全产生焦虑感。

而这个新的外部敌人,就是中国。

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理解,为何小泉纯一郎等政客当年非要挑起钓鱼岛争端——这个孤岛究竟属于谁并不重要,与中国产生争执,让日本国民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切实“威胁”,进而转头支持右翼分子,同意支持“国家正常化”和提高自卫队的战斗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日本政府对台湾问题如此虎视眈眈,故意炒作大陆对台湾的“军事威胁”,就是要再一次实现这种图谋。再加上台湾曾经是日本的殖民地,若能借机唤醒日本国民对旧帝国时代殖民亚洲“荣光”的民族自豪感,那自然再好不过。

而如今设施共享与储备军火是对这份联合作战计划的进一步细化,标志着美日联合干涉台湾问题的野心已经进入具体的技术落实阶段,这务必需要引起我们的重点警惕。

为干涉台海做好准备,美日储备军火,台湾量产导弹要“里应外合”

美日联军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日美安全保障磋商委员会”会议结束之后,台湾当局显然是对此感到最为“满意”和“振奋”的。为趁热打铁,呼应美日武装干涉台湾问题的决心,台立法机构于近日通过价值达2369亿新台币的“海空战力提升计划采购特别预算案”,宣称将从2023年开始量产射程达到400公里的增程型“雄风-三”超音速反舰导弹。

台湾人誓要抵抗到底的决心倒是值得我们称赞一番,但这种建立在美日干涉基础之上的雄心到底能有多“雄”?这显然就必须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而野心勃勃的日本人也似乎忘了,自己的这些战略图谋要靠干涉台湾问题实现,一个前提就是他们必须打赢这场战争,一旦失败,他们要付出的代价,必将远超他们的想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