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上甘岭传奇英雄,第一次上战场毙敌283人,美军战栗:这是新兵?

请您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

在朝鲜战争中,装备极差、战斗力“爆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了许多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赴朝参战的290余万志愿军将士,以“吞吐天地、气壮山河”的气魄,涌现出的英雄人物灿若繁星。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共有30余万名将士被记功,其中英雄、模范仅410余人,特等功臣231人,

特级英雄仅有杨根思、黄继光两人。

而被评为

“一级英雄”

称号的,也只有

“烈火英雄”

邱少云、

“登高英雄”

杨连弟、

“爆破英雄”

武先华、传奇飞行员王海等区区51人。

在这些威震敌胆的“一级英雄”中,有一个人非常的特别,特别到令人不敢相信,因为他是一名新兵,

1951年6月才入伍,随后跟志愿军第12军入朝作战,第一次上战场却创造了让人匪夷所思的战绩。

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孤身一人负责坚守597.9高地3号阵地,经过一天激战,共打退敌军41次进攻,歼敌283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个人就是被誉为“孤胆英雄”的胡修道。

在整个上甘岭战役中,有四个人获得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称号(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和胡修道),而这四人之中,唯一活着回来的只有胡修道。

一名刚入伍的新兵,是怎么做到如此“彪炳史册”战功的,这还得从69年前震惊世界的“血肉磨盘”上甘岭597.9高地战斗说起。

上甘岭传奇英雄,第一次上战场毙敌283人,美军战栗:这是新兵?

胡修道

1931年10月,一个男孩降生在

四川省金堂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就是胡修道。

他少年时的境遇非常悲惨,6岁时父亲不幸病故,胡修道一直跟着母亲相依为命。

家里没了顶梁柱,连饭都吃不饱,更不用说接受教育了,年幼的胡修道为了吃口饱饭,只好去给地主家放牛。

1946年,蒋介石在美国人的帮助下全面挑起了内战。美国人想要在川中平原的金堂和广汉一带修建军用机场,没有工人,他们就抓当地的农民当劳工。

年仅15岁的胡修道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不幸被抓去当了苦工,尽管每天做大量的体力劳动,非常的累,可美国人也不让他们吃饱,住的地方更是如同狗窝,生活更加艰难了。

胡修道在当苦工的这段日子里,他看到美国人毁掉了老百姓大片的农田,还亲眼目睹了两名中国劳工被美国人用扁担活活打死的残酷场面。胡修道

恨得牙齿都咬碎了,

仇恨的种子深埋心中,

他发誓:

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新中国成立后,刘邓大军横扫大西南,胡修道跟全国人民一样,也翻身做了主人,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无限向往。正当他为以后的生活努力奋斗之时,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却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对中国边境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又是可恶的美国人,发誓要为工友报仇的胡修道,终于等到了机会,虽然也已经是家里的顶梁柱,可他在母亲的支持下,毅然放下手中的锄头,报名参军,拿起钢枪保家卫国。

1951年6月,胡修道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第12军31师91团5连的一名战士。

上甘岭传奇英雄,第一次上战场毙敌283人,美军战栗:这是新兵?

12军是一支英雄的部队,是刘、邓大军(二野)的

王牌

主力。

在抗日战争时期,31师91团的前身是八路军129师769团,火烧阳明堡日军机场是他们的经典之作。

解放战争时期由中野三纵第七旅改编而成,在“

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表现十分抢眼,陈锡联、王近山、李德生等名将都在这个团当过团长,是一支

能打硬仗的部队

胡修道刚参军,就被编入到这样一支英雄部队,心中的喜悦和荣誉感可想而知。

刚到朝鲜战场的时候,胡修道盼望着早日到前线教训那些洋鬼子,可让他失望的是,为了保障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他和战友们被派去后方开山修路,看着兄弟部队一批批的开往前线,他是真的羡慕啊。

没过多久,一位战斗英雄从前线到胡修道的部队作报告,听着击退了敌人数十次进攻的英雄事迹,激起了胡修道无尽的战斗热情,他心想:“这位战斗英雄长的并不比我高大,在战场上却战胜了几十倍的敌人,

我也要像他一样,我也要当英雄

!”

为此,他一边开山修路,一边苦练杀敌本领。

要想在这样的部队中立足,手底下没点本事还真不行!

胡修道刚进部队时,一些老兵看他个子很小,又很瘦弱,以为他没什么力气,有的战友还故意激他,要和他切磋切磋。然而,让这些老兵没有想到的是,几场比试下来,胡修道的力气活是全排最棒的。

胡修道心想:

“别看我很瘦,浑身是肌肉。放过牛,干农活,还给鬼子修机窝!”

过了一段时间,胡修道就不用再羡慕别人了,因为他们团被抽调到前线战斗,他和战友们谁也不会想到,

这个战场竟然是那么的残酷,在后世是那样的有名,那就是有“血肉磨盘”之称的“上甘岭”。

上甘岭传奇英雄,第一次上战场毙敌283人,美军战栗:这是新兵?

上甘岭

1952年10月14日,中国陆军和美国陆军都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

“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和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集结重兵,进攻志愿军防守的五圣山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高地。

320门大口径火炮和27辆坦克同时向仅能容下两个连的高地猛轰,平均每秒钟就有六发炮弹落在志愿军阵地上,天上的百余架轰炸机轮番轰炸,重磅炸弹和凝固汽油弹一天时间内把上甘岭的山头都削低了两米......

这是地狱,充满烈焰的地狱。观战的记者对这样的战争场面震撼不已!

在坑道中的志愿军战士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猛烈的炮火,几乎所有的战士都被震得满嘴流血。范弗里特笑道:“是该和中国军队‘摊牌’了!”

炮击结束后,“联合国军”步兵一窝蜂地向上冲,在他们看来,在如此猛烈的炮火攻击之下,没有人能够存活下来。

等他们冲到高地50米左右时,防守高地的15军战士又如同地狱使者一般从坑道里钻了出来,冲锋枪、手榴弹一阵猛攻,把敌军杀的损失惨重,敌人组织人马连攻十余次,都被志愿军杀了回去。

随后敌军再次呼叫炮火攻击,再冲锋,被打,后退,再次组织冲锋......

防守597.9高地9号阵地的15军45师135团9连副指导员秦庚武,作战经验十分丰富,他深知敌人炮火的厉害,阵地上人放多了就是白给。

所以每次敌人炮击结束后,他只派三名战士上阵地,伤亡一人就再放出一人,始终保持不间断的火力,

敌人仿佛看见了上帝,怎么中国军人永远打不死?

残酷的战斗进行了一整天,秦庚武已经记不清到底打退了多少次敌人的进攻。

在这一天的战斗中,“联合国军”一共投入7个步兵营,18个炮兵营和200余架次飞机,对付中国军队两个连又一个排,仅炮弹就轰出了30多万发,航空炸弹投下了500多枚,伤亡1900多人,却没有拿下两个高地。

上甘岭传奇英雄,第一次上战场毙敌283人,美军战栗:这是新兵?

范弗里特

范弗里特被打得蒙圈了,他再次组织超常规弹药量的空、地攻击。

第二天、第三天......第六天,见了鬼了,对面的志愿军15军45师到底是个什么怪物,仅仅只靠步兵,就挡住了“联合国军”数万人的攻击。

15军军长秦基伟和45师师长崔建功指挥志愿军将士,把地势复杂的597.9高地打成了一片血海,“联合国军”伤亡7000多人,

范弗里特被打得灰头土脸,脸上仿佛都是志愿军的巴掌印!

敌人伤亡惨重,志愿军45师也拼尽了最后一滴血,在这两个仅有3.7平方公里的小山头上,45师伤亡4000余人,基本被打残了!

还要不要继续打下去?

志愿军三兵团司令王近山咬牙切齿地对秦基伟说:

“打,只要守住了上甘岭,要什么给你什么。”

不但三兵团支持15军,整个志愿军司令部都在全力支援15军。

在10月30日的战斗中,15军打了30多万发子弹和2.1万发炮弹,扔了3万多颗手雷、手榴弹,这是中国军队在上甘岭战役中日弹药消耗量的最高记录。

仗打成这个样子,双方都不愿意在全世界关注的小山包上丢脸,拼的也不是战略战术,而是勇气、决心和军威。

这一天,除了伤亡惨重的美、韩军队,万里迢迢从非洲跑来参与进攻的埃塞俄比亚营,在战斗七个小时后,把能喘气的都算上,仅能编成一个连。

嗯,万里送人头,礼轻人意重。

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埃塞俄比亚彻底认清了中国军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此以后,他们成了中国的“小迷弟”,至今以亲华而著称。

11月5日,战场上发生了一场奇观,美军一架F-51强击机与中国炮兵一颗弹道很高的榴弹炮相撞,极其炫目刺眼的火光和金属碎片冲入美军的进攻人群,美军全被这恐怖的战场奇观震惊了,连滚带爬往下窜!

这一天晚上,15军45师开始撤出597.9高地,回后方修整。

我们的英雄胡修道,随着12军接管了“上甘岭”的阵地。

上甘岭传奇英雄,第一次上战场毙敌283人,美军战栗:这是新兵?

李德生

12军派副军长李德生带队,直接转隶15军统一指挥,12军在此后的战斗中打得极为出色。

可是代军长肖永银顾全大局,只出部队不参与指挥的举动,差点埋没了12军的功劳。

舆论只宣传15军在上甘岭打得好,很多人到现在都不知道,15军打了前半场,12军打了后半场。

1952年11月11日,不甘心失败的范弗里特发动“上甘岭战役”中最猛烈的进攻,1个小时内倾泻了创纪录的1万多发炮弹,目标直指胡修道连队防守的597.9高地。

91团依托东北、西北两条山梁在高地上共布置了12个阵地,最前沿是3号和9号阵地,一左一右成呼应之势,初出茅庐的胡修道在班长李锋带领下,和同样是新兵的滕土生负责坚守3号阵地。

战斗打响后,美军采用迂回战术,一路进攻3、9、10号阵地,一路进攻0、4号阵地,企图分兵包围我军阵地。志愿军战士以极其出色的单兵作战技巧和小兵群战术,打退了敌人6次多梯次、不间断的进攻。

这时,5连2班班长李锋带领胡修道和滕士生替代战友接管了3号地面阵地,美军的炮火已经把3号阵地的防御工事全部炸毁,胡修道跟着班长以一块大青石作掩体,大青石已经被炸断了大半,但剩下的部分是阵地上唯一能抵挡敌人进攻的屏障了。

这是胡修道第一次参加战斗,他才刚满20岁,看到敌人向阵地冲来,他的双手紧张地渗出了汗水,可眼睛却直盯着逼近的敌人。

随着班长一声令下,胡修道经常训练的战斗技能瞬间就掌管了神经,他下意识地往敌群中扔手榴弹、手雷,根本无暇顾及战况,只听半山坡下枪声、爆炸声与敌人的哀嚎声搅作一团,也不知道炸死多少人,直到被班长抓住手腕,胡修道才知道已经把敌人打退了。

胡修道还没来得及总结第一次的战斗经验,敌人又攻了上来,胡修道马上做好准备,面对敌人的第二次进攻。

上甘岭传奇英雄,第一次上战场毙敌283人,美军战栗:这是新兵?

志愿军战士防守阵地

这次在班长指挥下,他们采用包饺子的方法,先集中火力向分散的敌群两边打,把美军撵到中间,再往阵地前面猛打一阵,让前面的美军爬不起来,后面的往前拥,等美军挤到一起时,突然向敌群投手榴弹。

这种方法事半功倍,直打得敌人丢盔弃甲,四散逃命。敌人就像是张开大口,准备把597.9高地一口吞下,谁曾想胡修道就像一根刺一样,完美地卡在敌人的嗓子眼,咽不下,吐不出,进退两难。

在班长“一看、二打、三带”方法下,胡修道很快就适应了战场上各种形势,随后三个小时里,胡修道他们越战越勇,击退敌人十余次进攻。

这时遥相呼应的9号阵地受到猛烈进攻,连长命令李锋前去支援,3号阵地就只剩下了胡修道和滕士生两个人了。

李锋临走用拳头按在胡修道的胸膛前,无比严肃地说道:“人在阵地在,坚决守住阵地,不坠2班战斗荣誉。”

胡修道明白,班长走了,坚守阵地又增加了难度,哪怕就剩自己一人也要坚守住阵地。他大声回答道:

“人在阵地在,决不给2班丢人!”

班长离开后,已经打出威风与勇气的胡修道和滕士生二人丝毫不慌,一人架机枪、一人扔手雷,两人配合默契,把武器威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敌人气急,不顾一切地往上乱射,只见一颗颗手雷在敌人脚下爆炸,一颗颗子弹射向敌军中央,最终只能哇啦哇啦作鸟兽散,全都转身往回跑。就这样,两人又打退了敌人十多次的疯狂进攻。

两人在战斗间隙刚想停下来喘息片刻,连指挥所又传来了命令:马上前去守住10号阵地。原来10号阵地的战友们已经全部牺牲了。

敌军似乎发现这一缺口,决心要以此撕裂我军防线,派出大批人马扑了过来。10号阵地如果丢了,就会危及3、9号阵地,597.9高地就难保了。

胡修道和滕士生冲破敌人火力封锁,从一个弹坑滚到另一个弹坑,再从另一个弹坑往前爬,“连滚带爬”地向上猛冲。

此时排长郭三旦也从9号阵地过去支援他们,可就在刚进洞的一瞬间,一发炮弹在他的身边爆炸,排长牺牲了,滕土生也被炸成重伤送下了火线。

此时10号阵地上就只有胡修道一个人了,他看着阵地上满是焦土,随手一把都能抓到碎石、弹壳或者人骨。

胡修道来不及悲伤和恐惧,因为敌人坦克一个劲地往上爬,几百门火炮一齐发射,飞机也在狂轰滥炸,成群结队的敌军不断地往上涌。

上甘岭传奇英雄,第一次上战场毙敌283人,美军战栗:这是新兵?

胡修道(中)与战友

胡修道没有畏惧,10号阵地前方就是“特级英雄”黄继光堵枪眼牺牲的地方,大不了18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我也要当英雄。胡修道一股热血瞬间涌上心头,拼命将手中的手榴弹向敌人扔去。

他辗转于3号和10号阵地之间,不断地变换着位置,把所有能够使用的武器装备都凑到一起,并把伤员留下来的帽子摆了一堆,以此来迷惑敌人。

他时而使用重机枪扫射敌人,时而使用手榴弹、掷弹筒杀伤敌人……蜂拥而上的敌军甚至都搞不清楚这个阵地到底有多少人在坚守。

战斗从拂晓开始打到了黄昏,胡修道竟然奇迹般地打退了敌人的几十次进攻,杀敌280多人,在几近弹尽粮绝的危难时刻,援军及时赶到了,胡修道和战友们一直坚持到战斗结束。

看着胡修道如此神勇,战友问他第一次战斗害怕吗?

胡修道说:“我有信心,我要当好中国人,要给中国人争光,我就是不服,你把我打一个滚,我翻起来还要抱你的腿,把你摔倒,绝对不服”。

让范弗里特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预计只用5天、伤亡200人就可以拿下的小山头上,他用了整整43天的时间,填进去27000人,最终仍惨败在志愿军手下,这也是他戎马生涯的最后一战。

胡修道作为一名新兵,却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打得这样出彩,不得不说,志愿军的战斗力在全世界无人可比,胡修道创造了奇迹。

纵观世界战争史,从没有任何一名新兵可以取得如此惊人的战绩!

著名作家杨朔曾在书中写过:“这个19岁的青年活生生地说明了敌人为什么在朝鲜碰得头破血流。敌人攻不动上甘岭,更攻不动朝鲜,因为在上甘岭上,每条战线上,我们到处都有无数像胡修道这样的人物。”

上甘岭传奇英雄,第一次上战场毙敌283人,美军战栗:这是新兵?

志愿军战士庆祝胜利

1953年6月25日,胡修道被选为志愿军代表参加朝鲜的战斗英雄表彰大会,并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胡修道后来在接受采访时曾

动情地

说道:

“党和人民给了很崇高的荣誉,我觉得这些荣誉都应该归功于上甘岭战役的将士们,为了祖国、为了和平,我的许多战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才是真正的功臣。”

毛主席说过:“中国人不怕打仗,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朝鲜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自此中国一扫鸦片战争以来受人欺负的软弱形象,横扫了近代屡败于西方的军事屈辱,不但打出了一个屹立世界东方的强国,让傲慢的美国人颜面尽失,还让向来不服气的日本人低下了头颅。

朝鲜战争胜利后,胡修道回国继续在部队为国防建设做贡献。

1969年,时任

安徽省委书记的李德生,将已升任副团长的胡修道从部队调到安徽砀山,任砀山县委书记。胡修道开启了他在砀山5年的主政生涯,为百废待兴的砀山县水利建设等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砀山县各项工作走上正轨之后,胡修道又回到了部队,任南京军区某军副参谋长。1988年,胡修道从副参谋长岗位上离职后,也经常深入基层连队为官兵作报告。

他被徐州市聘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还担任多所中、小学的名誉校长,他教育孩子们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好好学习,为祖国做贡献。

上甘岭传奇英雄,第一次上战场毙敌283人,美军战栗:这是新兵?

胡修道电视采访画面

2002年3月13日,胡修道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虽说官职没有多大,但是他践行了生死面前是英雄,荣誉面前称模范的光辉形象。

如今,在成都市龙泉山一处松柏苍翠的丘陵上,竖着一面红旗,上面缀着四枚勋章,它们属于在上甘岭上立下盖世奇功的胡修道!

谨以此文向胡修道以及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将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

继续阅读